基于全过程管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研究

2019-10-21 16:09揭景明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

揭景明

广昌县不动产登记中心

摘要:为保证我国建筑行业稳步发展,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在下文中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管理进行了全方位论述。

关键词:全过程;造价管理;全周期;建筑工程

工程造价控制是随着现代建筑也发展而衍生出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该理念随着建筑行业的变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即“全过程造价管理”被英国某学者提出,对英国建筑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虽然“全过程造价管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在我国逐步推进,但成效不显,建筑工程“三超”现象至今仍旧非常普遍。所以,亟需立足于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加强对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探究,以为建筑行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一、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意义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是保证工程项目建设效益的直接举措,众所周知,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体量大、投资数额大,而建筑工程各个阶段都会对造价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造价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影响造价的因素比较多,如设计方案变更、材料价格变化、质量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进度滞后等等,若是以单一的制度对造价进行约束,必然无法实现对造价的有效控制。而所谓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在建筑工程决策、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等多个阶段,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各个阶段的造价始终在合理的控制范围内,保证工程建设投入不超过预期(具体流程可见图1)[1]。

图1.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流程示意

二、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

(一)决策阶段控制

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影响着后续设计、施工的投入,对工程造价有着先导性影响,尤其是建筑的形式、建筑的规模、采用的工艺等等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了最终造价的数额。所以,需要尤其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可行性报告批准之后,以可行性报告为基础,设置投资限额,然后在这个范围内合理的进行决策[2]。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估算的影响较大,对于后续的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概算等等均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工程造价信息内容,对拟建地区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充分参考已有的案例,把握投资、建设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编制出合理的、科学的投资估算。

(二)设计阶段控制

设计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描述以及规划,是后续施工的基础,也是编制预算的主要参考。一般来说,合理的设计、经济的设计能够有效控制造价,达到缩短工期,减少投资数额的目的,据不完全统计,若是施工图设计完成,在施工阶段能够节省的投资数额最多为总投资额的8%,而设计阶段对整体造价的影响高达75%,因此在设计阶段务必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优化设计方案。一个完善的、科学的、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仅仅关乎着造价,同时还关乎着最终施工质量,因此,尽可能要预备多个设计方案,然后综合参考建设需求、可行性研究等,选取最合适的方案,最后再对其中的工艺、结构进行优化,达到约束造价的目的;②采用限额设计。通常来说,设计阶段设计方会有一个大致的限额,但笔者认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应该尽可能的精细化,所以需要结合设计中的各个子项目,合理的设置各个子项目的造价限额,避免总投资额被突破。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深入设计,做好业主方、设计方之间的桥梁,在满足业主需求的基础上,向设计方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③设计质量控制。需要严格控制施工图纸中各个专业错、漏、碰的问题,全面检查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避免设计上的问题导致后期出现返工等。鉴于建筑工程设计的复杂性,建议采用BIM技术实现可视化設计,并利用BIM技术来检查各个图纸管线碰撞情况[3]。

(三)施工阶段控制

施工阶段是设计构想、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的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建筑工程消耗人力、财力、物力的主要阶段,想要实现对施工造价的有效控制,在这个过程中就必须协调好质量、造价、进度之间的关系,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工作:①强调深化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让施工单位针对各自的施工内容,找到图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开展图纸会审会议,连同设计方进一步完善;②加强施工方案审核。施工方案的审核对于约束施工方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严格控制施工方套用、照搬施工方案的行为,让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结合工程建设目标,编制真实的、合理的施工方案;③严格控制施工中的变更签证。针对变更、签证,要求施工方在7d内报送相关文件,然后为委派专人对现场进行检查,双方的共同必须要有相应的联系函,且要将相关文件、联系函作为后期竣工结算的主要依据。

(四)竣工阶段控制

竣工阶段是规避不必要效益流失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透彻分析合同中的计算方法、计价依据、取费标准等,综合参考地区现行的规范、政策。同时,要加强对隐蔽工程的检查,所有隐蔽工程资料都要有监理方工程师签名,并有相应的影像资料。工程量的核实必须要和现场实际情况相符,所有工程量在现场要有迹可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工程“三超”的问题较为普遍,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当下,积极参考优秀的造价控制案例,吸取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将“碎片化、分散化”的造价控制,转变为全过程造价控制,使各个阶段造价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笔者在文中阐述的观点尚不成熟,更为深入的内容还需要广大从业者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喜峰. 基于BlM技术的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7(04):187-188.

[2]杨铭霞. 论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14):215-215.

猜你喜欢
全过程造价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全过程公开确保民生大事顺利推进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装睡记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概预算编制质量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索赔问题探究
首届“微商大会”全过程追踪播报coco薇启动微商嘉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