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微探

2019-10-21 16:15曾亚平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软土路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岳阳市公路桥梁基建总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市政道路工程正在走向规模化,项目覆盖面积越来越广。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是保证道路质量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软土路基稳定性不足,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用有效的技术应对,不仅会减少道路的使用寿命,对道路的耐久性和承重性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软土路基施工现状,对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软土路基是一种常见的特殊地区路基,在进行道路施工时,要针对性的特殊处理。软土路基多分布于沿江沿河等路段,具有含水量较大、渗透性差等特征,在施工过程中,集中体现为软土的各向异性和塑性体积应变等,给市政道路工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要求工程部门在开展工作时,研究道路工程的实际情况,实地分析软土路基的特点,采取科学正确的应对施工技术,使工程施工顺利进行,保证其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一、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是一种强度低、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给道路施工造成了不小的工程危害。软土路基在物质结构等方面,存在以下特点:

(1)高压缩性。孔隙比e是表示土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它指土体中孔隙体积与其它固体颗粒体积之比。e的值越大,土质就越松散,压缩性就越高。由于软土地基的孔隙比e大于1,所以软土本身就体现出较大的含水量和较小的容重。而且,在软土中,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其他气体,表现出极强的不稳定性。所以,高压缩性是软土作为基本特征之一,是影响道路施工的重要因素。

(2)抗剪强度低。抗剪强度又称为剪切强度,它是表示材料发生剪断时所能承受的极限强度指数。抗剪强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材料抵抗剪切滑动的能力大小。由于软土地基松软、粘聚性低,表现出较低的抗剪强度,所以其在道路施工中不能承受高强的剪切滑动。

(3)透水性低。材料的透水性是指土或者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因为软土中的孔隙和裂隙很小,渗透率g较小。所以,在进行软土路基的施工时,要充分考虑其透水性,避免路基积水现象的发生。

(4)触变性。物体的触变性是指,物体在受到不同程度的剪切时,所产生的稠度变化。由于软土在受到压力时,稠度变大;而在停止施压时,稠度变小,表现出鲜明的触变性特征。所以,软土路基所体现出的触变性给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造成了严重影响。

(5)流变性。流变性是指软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和流动的性质。它体现出软土路基在施工过程中,形变、形变速率和粘度之间的参数关系。软土的流变性特点对边坡、码头等的道路施工十分不利,必须要进行足够的试验,得出一定的试验参数,才能开展施工。

(6)不均匀性。软土的不均匀性决定了软土路基的特性,其孔隙比e、压缩系数、渗透率g等存在差异性,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的难度。

二、软土路基施工中的主要问题

(一)软土路基的路段沉降问题

由于软土的高压缩性特征,软土路基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软土路基問题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就会出现路段沉降的问题。首先,工程施工团队意识不足,对软土路基的处理缺乏系统性概念,没有按照施工章程和规范开展建设工作,不仅会很严重影响软土路段的承载能力和稳点性,而且对市政工作也造成了负面影响。[1]其次,施工单位在建设时,没有正确理解软土路基的基本特点,对工程施工材料选择不当,导致道路施工不符合工程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软土路段发生沉降现象,容易造成经济损失。

(二)软土路段的路面开裂问题

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中,由于软土路基的孔隙比e大于1,其表现出较小的承重量和较大的路基空隙。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应对,就会导致软土路基的路段开裂、路面不均匀沉降等问题。不仅如此,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关系到市容市貌和城市安全,施工单位如果没有合理地处理软土孔隙问题,不仅会造成车辆的损耗,影响车辆的行驶,而且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限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三)软土路基施工的含水量问题

市政道路工程是城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有时也会影响到城市用水。软土路基由于具备较大的含水量,会对路段地基的承载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在城市地下水的影响下,软土地基路段会对城市的安全造成威胁。第一,城市地下水使软土地基含水量不断增大,道路稳定性和坚实度会有所下降,长此以往,会影响整个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第二,施工单位对软土路基含水量的重视程度不够,地基排水设计不够合理,导致软土路基含水量得不到有效控制,影响整个市政工程施工环节。第三,如果城市的地下水发生上涌情况,施工单位有没有正确的应对措施,将会导致路面沉降、开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市政工作的进行。

三、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一)路基表层处理技术

表层处理技术使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施工技术,在应对软土路基的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论证性试验,路基表层排水技术对土质松软的路段有着比较良好的效果,已经成为应对软土路基问题的新型技术。具体实践性步骤包括沟槽的构造和布置等:沟槽尺寸一般为宽50cm,深50~100cm。填土之前在沟槽内用透水良好的沙砾、碎石等回填成为盲沟。横向盲沟间距为10m~15m,纵向盲沟沿纵向开挖。按照施工要求开挖沟槽,开挖达到基底后,留出0.1m。对于处于土层上的基底,需要使用M10砂浆抹2~3cm。[2]在渗水地段,采用浆砌片石水沟处理。在检验合格后,填充渗水材料,安装PVC管,开展回填工作。在完成对回填渗水材料和浆砌片石的检查后,开展反滤层回填工作,按照设计要求达到回填厚度。通过表层处理技术,能够保证软土路基表层的均匀和稳定。

(二)置换技术

置换技术是指在施工中应用优质的置换土壤,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在施工中将软土表层清除,彻底清底。将回填砂石、矿渣等压碎并压实,一般适用于深度小于5m的土层。

在实际置换回填操作中,首先测量放样,挖除软土路基的全部软土、冻胀土,通过标准试验确定施工回填的各项参数。自卸车的沙砾运送全部严格按照规定计量,各种配料的比例要确保准确性。然后采用平地机摊铺,使软土达到深度和规范要求。注意在摊铺时要控制摊铺厚度,每次的摊铺宽度与上一次重叠0.5m。[3]土层厚度在40cm以下,实施道路碾压工作。在检测到路基压实度在95%左右时,进行下一层的回填工作。使用振动压路机振动5遍左右,达到要求。在碾压成型后的两天内,保持洒水车辆运行。

(三)强夯技术

强夯技术一般适用于地基深度不超过3m的低饱和度土质,是指利用强夯机器、重锤等工程器械,使软土路基迅速凝结的技术。在软土路基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土质的实际情况选择强夯技术。在施工时,对软土路段测量放样,确定夯点位置和夯点间距。每个夯击点连续夯4次,由两侧向中间一排接一排强夯,根据实际情况夯击3遍左右。夯击过程中要实时采集夯击数据,当两次的夯击沉降量在1.5cm左右时,停止夯击。

四、结语:

由于软土路基的复杂特点和施工问题,市政道路工程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通过表层处理技术、置换技术和强夯技术等途径来解决工程难题的同时,还要创新施工技术,提高软土路基的适应性,推动我国市政道路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军.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19,17(06):41-42.

[2]詹仕发.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9(02):2-3.

[3]沈建华.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河南建材,2018(06):267-268.

作者简介:曾亚平,男,学历:大学本科,民族:汉,职务:现在担任项目经理,职称:工程师,工作:主要从事公路与桥梁技术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软土路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探究
探讨高速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施工要点
浅谈公路施工中的软土路基处理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