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0区块东北区域山1段独立储集体开发效果评价

2019-10-21 17:17白润飞
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采收率

摘 要:苏10区块经过近13年的整体开发,已到达开发后期,剩余气挖潜逐渐成为目前区块开发工作的重点,为了对区块山1段储集体进行再认识,选取了该区块东北部山1段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规模较小的独立储集体,通过分析该储集体地质特征和开发效果,为下步挖潜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剩余气;曲流河相;采收率

苏10区块于2006年投入大规模滚动开发,目前已进入开发后期,已动用储量405.61亿方,占总地质储量的59.6%,未动用含气面积325.8km2,储量丰度较低,仅为0.84亿方/km2,为了保持区块稳产和可持续性开发,如何科学地开发这些低丰度储集体成为了现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地层组合与构造

区域内主要发育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两套含气砂岩,其中石盒子组以“骆驼脖砂岩”之底为其底界,该砂岩的顶部有一层“杂色泥岩”。山西组以“北岔沟砂岩”之底为底界,以“骆驼脖砂岩”之底为顶界,厚度一般80~100m。

根据沉积序列及岩性组合将山西组自下而上分为山2段、山1段。山2段主要是一套三角洲含煤建造,岩性以灰、深灰色或灰褐色中细、粉细砂岩为主,夹黑色泥岩,厚度40~55m。山1段以砂泥岩为主,砂岩主要由中-细粒岩屑砂岩、岩屑质石英砂岩组成,厚度30~50m左右,是本次研究的目的层段。

苏10区块整体位于陕北斜坡北部,受北部伊盟古隆起影响,整个区块呈现出一个坡度较缓的北东-南西向单斜构造,区内均无大型断层发育。研究区位于苏10区块东北部,属于相对构造高点,区域内构造自北东向南西逐渐走低,高差仅为20m,构造平缓。

2 储集体地质储量

根据生产井的测井解释结果可知,该区盒8段虽有较厚的砂岩发育,但气层发育较差,而山1段气层发育较好,为该区的主力层位。例如苏10-20-49井盒8段砂岩厚度为35.1m,仅有含气层11.4m;而山1段砂岩厚度为17.3m,其中气层厚度3.8m,含气层厚度6.4m。根据完钻井统计结果,山1段储集体的平均气层厚度9.06m,净产层平均厚度为7.43m,山1段含气面积4.75km2,天然气地质储量4.25亿方。

3 研究区开发效果分析

研究区内有生产井9口,其中7口为2019年新井,老井2口,为苏10-20-49和苏10-22-52井,其中苏10-22-52为长关井,只有苏10-20-49井正常生产,截至2019年6月,该井射开山1-8、盒8-5、6小层共24.6m,该井累产气2302.69万方。

3.1 压力分布和动用面积

根据2019年7口新投产井的测压数据,目前平均气藏压力26.98MPa,与2007年苏10-20-49井投产时28.77MPa相比仅相差1.79MPa,同时,从平面上看,南北方向压力分布较为均匀,说明气藏压力水平保持较好,苏10-20-49井的持续生产还未对整个气藏的压力造成过大影响,但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气藏的储层物性较差(平均渗透率K=0.83mD),单井动用面积小,储量动用情况较差。通过采取与苏10区块已实施压降试井的相似生产井(苏10-21-29井)类比,估算出该井的动用面积为0.02km2。

3.2 产量预测与可采储量计算

虽然苏10-20-49井为盒8、山1多层合采,但其递减规律与苏10区块其他井基本一致,因此可采用这口井的拟合结果对该气藏的可采储量进行预测。

对苏10-20-49井的递减类型进行了判定,发现该井日产量曲线具有明显的两段式特征,有可能是多层合采造成纵向层间干扰所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雙孔双渗介质所导致的。前半段属于指数递减,月递减率高达6.4%,后半段因为井筒内下柱塞,间歇式生产,几乎不递减,所以不符合Arps模型中的任何一种模式。

根据苏10-20-49井的回归方程,得出采取柱塞措施前的指数递减模型:

Log10Q=0.28543-0.002894t

苏10-19-48井于近期投产,射孔层位为山1-7、8小层,初期产量为2.0万方/天,将该产量带入模型中可预测该井的产量,从而得出单井的可采储量。假设该井废弃产量为0.1万方/天,则该井累计产量为530万方,在不上任何措施的情况下能够生产45个月。

研究区域内目前共有生产井9口,除苏10-20-49井和苏10-22-52井外,其他各井均按苏10-19-48的预测产量计算,可得出不采取措施情况下,该气藏弹性驱阶段可采储量为8480万方,阶段采出程度仅为20.0%。但根据苏10-20-49井实施柱塞的效果来看,实施柱塞措施后的产量占总累产的62%,延长了8年的气井生命周期,因此,若所有井都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采收率应该可以达到52.5%。

4 结论

研究区域气藏属透镜体-岩性封闭低孔低渗低压砂岩气藏,开发难度大,主要表现在:①储层低孔低渗导致的单井动用面积小,单控储量低;②气藏压力系数低,生产压差小,地层能量迅速衰竭,导致采收率较低。

该区域预测单井产量递减快,不采取相应措施很难收回投资,苏10-20-49井采取的柱塞措施较为成功,建议区域内新井投产后及时采取相似措施,延长生产周期,提高采收率。

参考文献:

[1]魏红红等.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石炭系-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8,19(2):136-141.

作者简介:

白润飞(1991- ),男,辽宁盘锦人,本科,工程师,从事油气田开发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采收率
Q井区标定采收率及计算可采储量研究与应用
浅析常规稠油油藏可动凝胶调驱技术
升级流场管理 提升水驱油藏驱油效率
侧钻井试油工艺浅谈
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油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