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的策略分析

2019-10-21 17:26曹宇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规划策略海绵城市

曹宇

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江西省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主要海绵城市的应用现状出发,阐述了海绵城市雨水规划设计的理念,同时分析了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相关技术应用,最后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规划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性。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策略

一、海绵城市的应用现状

“海绵城市”主要指的是基于尊重自然、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确保城市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进而促进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海绵城市建设构建了以“源头”、“分散式”、“生态化”、“多目标”为指导思想的新型雨水控制利用系统,实现了对城市雨水从源头到终端的全流程控制和利用,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透水地面面积逐渐增加,不仅会增加雨水径流量的堆积,尤其在暴雨季节容易形成内涝,而且雨水径流因排放不畅等原因会受到污染,当污染水进入到自然水体后会造成更大的影响。另外,不透水地面面积会降低雨水的重复利用率,大部分降水经排水系统直接排放,没有很好的利用雨水,而且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排放方式逐渐无法适用于当前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局面,在这些因素共同的影响下,海绵城市理念提出,实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从而提高雨水的重复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现象,进而建立和谐的水文生态环境。

二、海绵城市雨水规划设计的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立,必须有着完善的规划理念作支撑。通俗地来讲,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的规划理念就是一种全新的雨水利用和排除的模式,这种全新的利用和排除模式能够有效地避免传统雨水利用和排除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在提高雨水利用率的基础上变相地对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起到有效的缓解作用。与此同时,若要实现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的规划,就要要求相关的部门尤其是水利部门在进行地区雨水排放工作的过程中,摒弃传统的雨水利用和排放理念,建立起全新的雨水利用和排放理念,从而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生态保护的目标,实现新型的雨水管理方式,最终能够实现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达到资源节约的效果。

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具有较强的目的性。首先,雨水利用规划理念必须以大量的实践试验研究为基础,因此,在真正实施构建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与此同时,要求相关的政府部门结合海绵城市构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利于雨水综合利用的空间布局。其次,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的应用目标还体现在对雨水利用率的提高上,有效地缓解水资源紧缺的现状。最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的应用目标还在于相关的国家部门在进行规划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利用技术资源,促使雨水利用规划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三、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相关技术应用

(一)雨水综合利用技术

对于城市中新建住宅小区,要设计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使中水回用系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小区景观设计和雨水利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人工湿地、屋顶花园、直接渗透、道路收集、屋顶收集等途径,收集雨水,用于居民非饮用水和小区内的绿化、景观用水。通过这种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进而净化空气,美化小区环境,减少雨水排放。

(二)雨污分流设计

雨水分流制主要是把雨水系统纳入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在城市新建区规划建设独立的雨水系统,对旧排水管网系统进行改造,分流后的雨水进行统一贮存、处理和利用。他与传统的城市排水系统相比,传统系统大都为合流制,即雨水和污水混流,它即浪费了大量雨水资源;也不利于雨水排放不畅同时加重了对纳污水体的污染,还会出现“马路行洪”现象。合流制已成为城市防洪排涝的一个瓶颈,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应采用雨污分流制。

(三)雨水渗透和攔截技术

雨水滞蓄池包括离线滞蓄池和在线滞蓄池,大量雨水经过溢流设施以后流入滞蓄池中。通常情况下,滞蓄池中应设置沉积物冲洗设备,雨水通过自然地面渗透下去,或者将雨水引入拦蓄和渗透性能较高的开阔平整绿地或者平地,使雨水自然下渗,并且停车场、人行道等路面建设应尽量采用透水性地面,使雨水通过渗沟、渗井、渗坑、草皮砖地面、透水砖地面、透水混凝土地面以及多孔沥青等逐渐下渗,及时补充地下水。

(四)屋顶雨水收集技术

主要包括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环节以及分配、储存、传输、集雨等基本过程。以水箱作为储存系统,落雨管和集雨槽作为收集系统,不透水屋面用于集流面,雨水流入蓄水池之前要进行沉淀和过滤,水箱内对水进行消毒处理。屋面是城市中最适合和常用的雨水收集面,屋顶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企业、公共场所和家庭的非饮用水,使用雨水来洗车、浇灌绿地、冲厕等,可以极大地减少水费,并且大幅度削减地表径流,改善城市地表水质,具有较高的经济、环境效益。

四、加强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规划的措施

(一)提升雨水利用效率

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是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关键环节。在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具体工作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政府部门必须有足够的对雨水利用的意识,同时加大对雨水利用的好处和意义的宣传工作,实现雨水利用的“流行”;其次,政府部门在提升雨水利用率的过程中,将其理念逐渐应用于其监督管理工作中,促进雨水利用项目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效果;最后,相关部门在开展雨水利用效率提高的过程中,加强其运行监管工作的力度,促使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在过程中逐渐趋于规范化,最终实现雨水管理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二)修复雨水的生态功能,减少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积

修复雨水的生态功能,减少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积,主要是通过增加多种“蓄、渗、滞、留”雨水措施,如地下蓄水池、地表蓄水池、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设施,补充现有排水系统能力的不足。规划部门需要在新建的城市地面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进行铺装,以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局部大量的积水。维护好雨水的蒸发,径流,入渗的正常生态比例。

(三)制订政策法规,加强监管力度

城市雨水规划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确保城市雨水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合理运用。例如,在各项规划中,要求增加雨水的收集利用率。规定在新建小区内,或以报建的商业,工业或是居住小区内,都必须要有关于雨水利用的方式及设施,否则不予审批同意或征收雨水排放费。进而使雨水利用的意识在城市中能够得以提高。同时,为确保正雨水规划设计内容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利用的效率能够得以提高,有关部门还需要加强雨水利用规划的建设监管力度。

(四)完善雨水管理模式

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设计是离不开合理完善的雨水管理模式的。这就要求相应的部门有效利用宣传工作所带来的效果,促使最佳雨水利用管理状态的形成。再有就是在完善雨水利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雨水利用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制定并出台相应合理的规章政策,进一步促进雨水利用规划的发展,形成一个适合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项目发展的政策环境。

五、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趋势,尤其在当前水资源形势日益紧张的局势下,加强城市雨水利用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编制雨水利用规划方案,采用多样化的雨水利用规划技术,提高海绵城市水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建国. 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 山东大学,2016.

[2]杜晨. 庄河市海绵城市建设路径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规划策略海绵城市
新形势下我国民间投资的发展困境及规划
文化导向下的城镇特色规划策略研究
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平衡探析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关于如何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桂林乡村旅游地户外广告的空间规划研究
城市新区滨水空间规划策略探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