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问题研究

2019-10-21 09:33李贺伟徐涵
教育与职业(上) 2019年6期
关键词:利益冲突利益相关者

李贺伟 徐涵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關者利益冲突的根本动因在于其利益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文章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集团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职业教育集团育人目标与企业营利、集团内同质成员间竞争与合作、集团内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等冲突,从利益相关者自身作用发挥程度和制度建设两方面分析利益冲突产生原因,提出职业教育集团协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路径:强化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集团理事会,提升治理能力;注重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明确行业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集团内统一的标准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  利益相关者  利益冲突  利益协调

[作者简介]李贺伟(1984- ),男,河南西华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辽宁  大连  116029)徐涵(1964- ),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辽宁  沈阳  110034)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8年度重点课题“利益共同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动力研究”(课题编号:JG18EA007,课题主持人:李贺伟)和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6年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课题“竟值架构理论视阈下职业教育集团利益分享机制研究”(课题编号:LZYZXYB1601,课题主持人:李贺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11-0021-08

20世纪60年代初期,SRI研究团队受企业股东的启发,开始对企业内部成员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指的是企业股东或者与企业有密切关系的一类群体,主要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与利益分配以及利益关系等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在《公司战略》中正式使用“利益相关者”一词,认为在为企业制定宏伟目标时,要综合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的冲突,利益相关者包括其企业的股东、管理人员、一线劳动者、技术人员、供应商、顾客等。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利益相关者”概念开始在企业管理流程中得以应用,如皮尔斯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中要关注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满足他们合理的利益诉求。1984年,弗里曼在《战略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的方法》一书中提出,利益相关者就是指所有与企业目标实现有关的个人和群体。与其他学者的解读相比,费里曼对利益相关者的解释属于广义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是19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学界普遍认可的解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经济组织中,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总体概括为“能够影响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或者说是能够被企业经营与发展目标实现过程影响的个人或群体”。从企业目前生存与发展的实际来看,企业重要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本的集聚,依赖股东、供应商、消费者等多方利益相关者。由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的构成可知,职业教育集团的利益相关者组织有政府、行业、企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科研院所、其他社会组织等。这些利益组织作为集团的成员单位,需要通过具体的利益群体和个人来执行。因此,职业教育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本科院校、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益群体,以及企业员工、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居民等利益个体。

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利益相关者间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且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加上职业教育集团可供分享的利益有限,导致利益相关者间存在较大的利益冲突,严重削弱了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因此,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职业教育集团内的利益冲突、协调利益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表征

职业教育集团作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协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办学行为,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跨界发展,推进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深度衔接,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但是,由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存在诸多的利益冲突,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效果。

(一)集团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冲突

1.集团内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不符合区域或经济发展要求。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内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相对模糊,缺乏对行业发展趋势、区域企业集聚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情况等的精准判断和深入分析,导致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不符合区域行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优化布局的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要明确办学定位,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产教融合,与行业、企业深层次合作,彰显行业性、职业性和专业性特征,从而确保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符合行业、企业生产实际需要。

2.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企业生产实际相脱节。职业院校本可以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中丰富的行业、企业资源,加强行、校、企间的联系和合作深度,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建设标准中融入行业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可持续性和针对性,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但是,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相对“独立”,与企业的合作尚处于浅层次状态,专业设置重复或不规范,课程标准脱离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校企合作的范围与深度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职业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致使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职业教育集团育人目标与企业营利的冲突

第一,职业教育集团虽然为利益共同體,但其教育功能占主导地位,通过各利益相关者的紧密合作,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或行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技术研发与培训服务。然而,由于集团成员单位间合作的范围与深度不够,资源的集聚效应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人才培养质量、技术研发与培训等内容难以与行业企业的诉求相匹配。第二,职业院校、科研院所等利益相关者主动适应或参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员工培训等相关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主动参与进去,使行业企业享受不到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相关利益。第三,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顶岗实训增加了企业成本,而现有的体制机制中很难对企业的这种损耗进行利益补偿,导致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进一步加剧。

(三)集团内同质成员间竞争与合作的冲突

目前,职业教育集团中同类院校的竞争非常激烈。受当前我国生源质量和数量不断下降的影响,各职业院校为了吸引学生及家长的注意力,保障职业院校自身的生存空间,不断加大竞争力度,降低了合作的积极性,由此形成恶性竞争,给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造成不良影响。另外,同类企业间的竞争也是制约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在生产工艺、消费群体、技术人员等方面都存在竞争,若一所职业院校在为集团内多家企业提供毕业生时,就会涉及优秀毕业生资源有限性的问题,不能有效满足企业的需求,进而影响校企合作的效果。

(四)集团内学生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冲突

职业院校学生的需求在于使自己成长、成才,市场的需求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内职业院校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但集团内企业还是招不到合适员工的局面。供需出现脱节,加剧彼此间的利益冲突,这些冲突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身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存在偏差。当前,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规划路径一般包括就业、创业和升学。就业是职业院校学生未来走出校门的最优先选择,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团为学生就业提供高水平的教学质量和实习实训环境(条件),以及科学的就业指导与规划。但是,对于集团内企业来说,学生创业与升学会消耗企业资源,增加企业培养成本,因此不希望学生创业与升学。

二、职业教育集团产生利益冲突的原因

(一)从职业教育集团主要利益相关者作用发挥程度分析

“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合作发展”是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共同目的,尤其是校校、校企合作的关系是职业教育集团的主体合作关系。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集团主要成员单位的相应功能并未充分发挥,导致集团成员间的合作缺乏动力。

1.政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不够。首先,政府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上,但政策文件主要集中于宏观指导,关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框架和组织管理,以及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等集团成员单位应在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责、权、利等尚未明晰,且缺乏具有约束性、强制性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行为以及办学主体的合法性。同时,相关政策文件中虽然要求地方政府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或进行相应的税费减免,但没有以强制性、明确化、具体性的内容来规范,导致部分政策文件的可操作性不强,使各成员单位缺乏参与动力。其次,政府部门对职业教育集团的指导缺乏内涵性的建议。校企合作、工学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集团运行的主要形式,集团成员单位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成为集团有效运行的关键切入点。当前有关职业教育集团的指导仅停留在发展定位与模式等宏观层面,缺乏对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中观层面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微观层面的深入指导,致使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内涵式建设乏力。

2.行业协会(学会)组织功能弱化。行业协会(学会)组织是职业教育发展中连接政府和办学主体的桥梁。在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行业协会(学会)的指导、连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将行业信息及时分享给集团成员单位,便于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规格和定位上做出调整,也便于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与革新,生产出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并监督集团其他成员单位的运行和人才培养实施效果。受历史因素制约,我国行业协会(学会)组织起步比较晚,文化底蕴不足,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还不完善。同时,行业协会(学会)组织的管理权受限,加上自身的职能未能有效发挥,对行业内职业院校、企业的指导力度不够,影响了职业教育集团的发展。

3.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动力不足。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和积极支持,但在实际运行中他们的参与动力不足,主要是因为企业的利益诉求在职业教育集团中没有得到满足。第一,企业在职业教育集团中获取的经济效益不高。企业期望通过参与集团化办学,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企业人才储备更具针对性。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企业参与培养的毕业生留在企业的数量相对有限,加上当前社会人力资源市场人才供给过剩,甚至成本更低,使得企业更愿意从人力资源市场中获取人才,导致企业对职业教育集团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第二,企业在职业教育集团中获取的社会效益也不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利益诉求除了经济效益外,还包括社会效益。企业的社会效益是指企业在社会上的声誉、认可度、品牌知名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等,以社会效益来推动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可以在职业教育集团中通过各种参与方式宣传企业品牌和产品,彰显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但是,现实运行中受种种因素的制约,职业教育集团本身的品牌和特色尚未形成,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对社会效益的诉求,加上当前社会对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氛围不浓,社会媒体的关注度相对较低,进一步影响企业对社会效益的诉求。

4.职业院校自身实力不足。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集中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技术技能积累上,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质和技术服务方面与行业、企业的利益诉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行业和企业都关心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方面符合企业生产实际需要,满足行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积累。从行业、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将行业标准、技术发展、企业新的生产工艺、职业能力需求标准等需求融入职业院校的课程、教学标准中,便于实现行业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但是,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行业信息的敏锐捕捉力、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课程教材开发力度、教学改革和质量评价的实施力度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的需求不匹配,进一步降低了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集团的吸引力度。同时,企业希望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能为企业员工继续教育、在职培训、素质拓展训练、技术研发服务等提供智力支持,展开多方位的合作。但是,受传统教育形式和自身能力素质的限制,职业院校针对企业开发的员工培训资料、员工继续教育培养方案、技术研发成果等,不能有效满足企业实际发展需求。

(二)从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制度层面分析

1.缺乏利益保障制度。职业教育集团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需要一定的利益做基础保障,利益关系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最基本的关系,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紧密合作的动力源泉。因此,制定科学、规范、有效的利益保障制度,能够使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更加顺畅。目前职业教育集团的利益相关者还尚未对集团产生集体认同感,彼此间的利益结合点还不清晰,集团内行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追求与职业院校目前具备的教育实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存在差距。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集团中过于依赖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更多地着眼于提升自身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而很少思考怎样利用自身优势服务行业、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与集团内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未建立校企共赢的合作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更未考虑与集团内其他成员单位进行利益分享。

2.缺乏深度合作机制。职业教育集团内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主要还停留在协议层面,深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同时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资源还处于松散状态,未形成集聚的合力,更谈不上合作的效益,利益相关者间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远未建立。另外,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以章程、协议等契约的形式连接,但没有在集团内建立互惠共赢的机制,校校、校企间的合作没有在文化融合、内涵建设等方面下功夫,彼此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完善,合作双方很难在专门的场合就深层次合作进行研讨、协商,这些都与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初衷相背离。

3.缺乏集团标准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例如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教学标准、师资队伍建设标准、校内外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标准、技术成果转化标准、专项经费划拨标准以及质量评价指标等,规范职业教育集团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活动,落实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便于构建有效的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利于资源的有效整合,缓解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但是,从职业教育集团的实际运行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体系,没有体现出集团资源集聚的优势与特色,不利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协调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路径

利益协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协调目标而对人们的利益观念、行为和相互关系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调整过程,其实质就是对利益的再分配。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的核心点是利益,只有通過具体的、可操作的路径,才能有效协调职业教育集团复杂的利益关系,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确保职业教育集团集聚效应的发挥,进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一)强化政府职能,加强顶层设计

1.政府加快推进政策落实的进程。第一,在职业教育集团层面,一方面,要在扩大职业教育集团的统筹权和管理权方面制定政策,允许职业教育集团自主制定教学质量标准,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制订教学计划,自主选用教材,自主开发课程;另一方面,促进教育部门的学历证书与劳动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转换,教育体系和培训体系相互衔接沟通,学校教育资源和企业、社会培训机构资源相互整合,打破隶属关系的限制进行资源重组;此外,优先支持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等。第二,在职教集团内的成员单位层面,政府要在减免合作企业的税收、出资支持教师到企业实践方面优先考虑职业教育集团内的职业院校;在安排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项目和政府委托的培训任务时,优先给予职业教育集团内的成员单位;对职业教育集团内具有对口高职招生资格的院校、“3+2连读”分段制高职招生资格的学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予以倾斜;对于在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中成效显著的相关人员和单位,尤其是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企业家给予表彰和奖励。

2.政府多部门协同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同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责任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缺乏外部激励和约束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只考虑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很难自发有效地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建立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大政方针上予以其建设性指导。政府应充分发挥其政策的制约性作用、指导性作用以及调控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将集团利益关系控制在有序的范围内;针对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间利益关系中存在的矛盾而引发的问题制定相关行为准则,为解决集团利益冲突问题提供政策支持;对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间的各种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以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健康发展。

(二)完善集团理事会,提升治理能力

1.确定集团理事会在职业教育集团的地位与作用。我国职业教育集团现有的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即理事会治理模式、管委会治理模式和董事会治理模式。大部分职业教育集团采用的是理事会治理模式。集团理事会是治理结构核心,享有组织的决策权,对完善集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升集团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执行与协调作用。集团理事会是集团化办学活动中的最高执行与决策机构,负责统筹、协调集团化办学工作。因此,集团理事会应充分发挥职能,积极协调集团中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认真梳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通过制定可操性强、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激活各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积极性,盘活集团化办学的活力。

2.创新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职业教育集团是政府有关部门与各成员单位间的管理服务中介,也是校企之间沟通合作的中介。要合理解决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就要加强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的建设。首先,要理顺集团理事会或董事会管理模式,建立符合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的相关决策机构。理事会或董事会下设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并设立各专门工作委员会等分支机构。其次,要构建并规范理事选任制度,明确理事任职条件、选任更换程序、理事会议事规则等,并规范理事会监督制度,建立重大项目咨询、监督制度等,着力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行、有效制衡的多元治理模式。再次,要制定产权明晰的管理制度,鼓励职业教育集团利益相关者在设备、场地、资金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建,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职业教育集团的积极主动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要建立以章程为核心的职业教育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完善集团在办学行为、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执行力,定期对集团各方面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进行质量监控与反馈,形成一套适应跨单位、跨部门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以规范各利益相关者在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行为。

3.健全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第一,要明确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增强他们主动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与运行的动力。行业协会(学会)的目的是促进院校和本行业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合作;企业的目的是通过技术研发与技术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声誉;职业院校的目的是依托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实习实训资源建设、就业与创业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学校整体的办学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及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第二,在职业教育集团内部构建利益分享机制,以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为集团持续、长效运行提供保障。明确职业教育集团利益分享的主体与客体、利益结构和利益关系,探究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冲突难以调和的根本原因,理清他们在集团运行的关系与作用,构建以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利益分享机制,使各利益相关者间形成良好的互动。第三,促进职业教育集团资源的共建与共享。校企合作方面,企业与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合作共建,如学校利用自身的人力资源、教学资源等优势,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与服务、员工培训等,企业利用自身生产设备与场地、人力资源等优势,帮助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师资培训等,进而深化校企合作的深度与范围,强化彼此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校校合作方面,高等职业院校要帮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并依托自身的优势帮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技能大赛、学生实习与实训、就业与创业等方面给予支持与帮助;科研院所要帮助职业院校提升技术研发与服务的能力,并结合职业院校的发展实际,在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师资培养与培训、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给予帮助。

(三)注重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升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

1.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校企协同发力,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企业建立教师访问工作站,为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技术研发能力提供平台;结合国家、地方相关用人政策,制定职业教育集团中职业院校与企业人员无障碍聘任的制度,对到企业担任企业技术顾问、承担技术研发任务的教师,可以在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课时量核算等方面给予倾斜,对到职业院校承担一定教学任务、参与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企业员工,在人员柔性引进、工作量、继续教育通道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校企协同打造教师培训基地,共同开发职业教育教师培训项目,把行业企业先进的生产工艺以及技术发展的趋势等信息融合在培训内容中,同时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且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第二,校校联合互动,促进教师校际间的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集团可以建设自己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基地,着力教师培训,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针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的培训和科研院所针对职业院校教师课程开发、课堂教学、教研等能力提升的培训;通过集团内学校共同开发一系列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紧密结合集团内职业院校教师的需求,开展教师职业能力培训、技能大赛培育等相关培训,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整体能力与水平;制定職业教育集团内教师交流与互动的相关管理制度,探索教师在不同职业院校承担一定教学任务的课时量互认制度,鼓励教师跨单位组建教科研团队、跨单位进行课程与教材开发、跨单位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跨单位开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研讨等活动。第三,借鉴国外师资岗位建设的经验,加大对优秀师资力量的开发工作,将学校内部优秀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包含众多数据信息,且具有独特性、便捷性、可共享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2.要增强技术服务水平。第一,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技术研发与服务奖惩机制。职业教育集团联合成员学校,共同制定教师对外开展技术研发与服务的奖惩制度,并结合职业院校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鼓励教师主动与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合作。同时,职业教育集团每年要对技术服务能力较高的职业院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在集团中营造良好的技术研发与服务氛围。第二,加大对一些重大技术攻关、具有市场发展潜力、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技术研发项目的投入力度。职业教育集团要结合专业与产业发展实际,组织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的部分专家进行技术研发项目的设计与论证,并面向集团成员单位进行招标,对立项建设单位给予一定的建设资金、研究设备与场地等方面的支持;鼓励跨单位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便于集中优势资源进行重大技术攻关或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提高技术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第三,搭建技术交流与服务平台。通过在职业教育集团网站设置技术服务与合作专栏、举办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增加职业院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交流与互动的频率;鼓励教师在企业建立专门工作室,同时吸引企业技术专家在职业院校建立专家工作站,促进校企间的良性互动。第四,充分发挥科研院所的作用,多方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政府、科研院所、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利益相关者多方共建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该中心集技术研发与服务、教育教学、技能鉴定与培训、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便于实现技术研发资源的优化配置,也能够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更能够提升职业院校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缓解利益冲突。

(四)明确行业的地位与作用,建设集团内统一的标准体系

1.行业协会(学会)指导下制定某一行业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职业教育集团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较强,最终体现在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上。当前,职教集团在人才培养要求与规格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层次不同职业院校在同一专业领域培养出的学生能力也有差别,与行业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这就要求行业协会(学会)主动承担其责任,组织职教集团不同成员的负责人,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的调研,在充分了解集团内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定位与规格的基础上,结合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制定某一专业或行业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2.集团内建设专业教学标准、实训基地、师资互动、学分互认等统一标准。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要认识到建设统一标准体系的重要性,通过建设统一的标准体系,可以规范成员单位的活动行为,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内各成员单位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彼此间开展深层次的合作,提高职教集团运行的效率,为解决利益冲突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专业教学标准中,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材选择等内容进行统一的要求,这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等职业院校—本科高校的逐级培养中有很大的意义,避免资源浪费,同时也能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的统一标准更有利于避免资源浪费,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规格的衔接;教师互动和学分互认的统一标准,集中表现在资源共享,可以为职业教育集团解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激发办学活力起到助推作用。同时,要注重企业的参与。统一标准的制定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职业院校要结合企业的意见进行调整,制定符合校企双方需求的统一标准,为开展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美)爱德华·费里曼,杰弗里·哈里森,安德鲁·威克斯,等.利益相关者理论:现状与展望[M].盛亚,李靖华,王节祥,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2](美)安索夫.新公司战略[M].曹德骏,范映红,袁松阳,译.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3](美)爱德华·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王彦华,梁豪,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刘美玉.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与互相制衡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刘晓,石伟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治理:逻辑、理论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6]邓志新.利益协调机制下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同创新[J].继续教育,2017(3).

[7]刘晓宁.职教集团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与共轭协调[J].职教论坛,2019(2).

[8]万卫.我国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的特征及其优化[J].社会科学家,2014(9).

[9]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34).

[10]匡瑛.政府如何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协调持续发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11).

猜你喜欢
利益冲突利益相关者
博弈论下人工智能生成数据作品中利益冲突及破解
美日药物临床试验中重大利益冲突的界定和管理探讨及对我国的启示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数据分析
利益相关者视域下有色金属行业现代学徒制长效推广机制的构建
香港怎么防裙带腐败
基于多维博弈的视角:探析“后郑汴一体化”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