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细化施工管理理念优化建筑施工管理

2019-10-21 09:53曾军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

曾军

摘    要:传统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下,逐步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而对于项目施工现场管理而言,在“精细化管理”的方向上仍然有很长的道路要走。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相关施工管理经验,以施工企业视角,以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为范畴,探讨了从管理体系、教育培训及技术、材料、设备管控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思路,关注项目施工现场的微观层面,旨为今后建设项目相关管理人员实行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精细化管理;施工现场

1  建筑施工管理的现状剖析

1.1  管理体系不完善

众所周知,传统的建筑行业属于粗放型产业,虽然随着建筑经济的发展与技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管理方式与手段有了更新,但是在管理组织结构与管理体系上,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的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由于管理者技术水平不够,精细化管理意识不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导致影响项目的顺利建设及预期收益。

1.2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管理标准化的要求,许多现场管理者都要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和考核才能够上岗,意味着这些管理者在理论层面是具备有一定的知识体系的,但是在项目实际管理的过程中,部分管理者并没有较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重理论,轻实践,重计划,轻实施”,导致在现场项目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文件基本规范,但是实践秩序混乱的情况。由此也导致了一系列的不利影响,例如为了应付检查,只解决理论与工程资料部分,却不重视实际操作规范与质量管理,导致后期发现质量不规范进行返工、返修而延误工期增加成本,甚至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1.3  基层人员水平不高

由于建筑产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目前我国的建设项目较多采用劳务分包的模式来组织劳动人员建设,而这些劳务人员往往来源于“农民工”。为了项目的建设进程,有些项目现场劳务人员上岗培训时间短,安全意识不强。这部分人员虽然能够基本保障各项工艺流程的施工,但是由于其知识储备不足,对质量、安全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会导致仅仅为了完成某项工序而不重视质量与安全的结果,造成建设项目的各项隐患。究其原因,仍然是上层管理意识不够深入与完善,为了降低成本和完成工期要求,不重视基层人员的各项培训过程,甚至在操作方面对工艺及工序不进行严格的要求与监督,这样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风险,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及企业利益受损。

2  以精细化施工管理理念优化建筑施工管理

为了完成建筑业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行业转型,追求精益求精的建设项目,施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身项目管理意识,提高现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2.1  制度体系管理方面

(1)构建完善的管控体系。建设项目有一次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每个建设项目的现场管理都要根据其建设背景及相关要求进行实践性的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要重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强调各项过程的流程化与标准化,在过程中实现严格管控,落实各项工作、各个人员的责任制,从意识与制度上强化主人翁意识。同时,在进行制度建设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制定的相关流程与标准要严格以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为准绳,同时要充分考虑项目实际,以动态化、精细化的思路调整管理体系。

(2)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制度。依据承包项目自身特点,在制定好相关管理规范与体系后,还要确保各项规范的贯彻落实,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及时的向实施人员进行相关的交底,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并建立考核监督制度,同时项目现场管理人员还要重视榜样效应,在严格要求基层人员的同时也要做好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强化管理权威性。

(3)加强对技术的管控。建设工程项目是由多工艺多专业工程进行系统化管理和组织施工后完成的复杂综合体,所以每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对后期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所以,在管理层面要重视组织的作用,在技术层面要重视标准与流程。目前,我國有一系列完善的施工规程以及验收规范,作为技术管理者,要充分熟悉了解各项规范,并及时的做好各类技术交底,对每道工序都要进行严格的管控。对在施工作业中发现的违反规范或操作规程的现象,要及时制止并予以纠正,对相关责任人要落实相关责任制度,以高标准、严要求的理念避免出现返工返修现象,重视细节管理,强调“精细化”程度,不忽视每一个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部分,才有可能避免项目失败带来的损失。

2.2  基层人员管理方面

(1)落实信息管理制度。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目前许多在建工地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实名验证进入工地,有效的保证了人员信息的有效性及相关管理的便利性,并且还能够强化项目现场的安全管理。

为了避免项目现场的人员杂乱问题,施工单位要进行技术化手段的更新与升级,学习国内外先进施工组织管理单位的做法,将人员基本信息与培训考核信息一体化。例如,人员的工种及相关岗位证书,继续教育情况及三级培训情况都纳入到本人信息数据库,方便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后台查看,及时监控,从源头切断人员非专业化及现场人员杂乱的风险。

(2)强化劳务管理。由于劳务分包模式的特点,施工单位往往不够重视技术工人的持续性培训及职业岗位晋升渠道,导致技术工人主人翁意识不强,主观能动性不够。在基于劳务分包特点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应积极探索技术工人与施工单位之间的联动关系,通过福利待遇及晋职空间让技术工人向技术管理人员转变,实现企业与人员的双赢。

(3)重视团队建设。在严格规范的施工内容前提下,要让施工人员劳逸结合,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文娱活动娱乐作业人员及现场管理人员身心,强化团队意识及身心健康,使人员对企业及项目更有归属感和动力。

2.3  质量、安全、进度管理方面

(1)认真履行合同,落实合同交底,让项目所有参与人员明确工期进度要求,提高紧迫感。

(2)重视过程监督,认真执行相关规范,做好阶段验收及工程资料整编工作;对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施工内容要了然于心,要重视技术交底,严格执行各项工艺流程。

(3)设置专职安全员并做好安全交底,对安全检查要形成系统资料,同时要实行常态化管理,不因上级检查而临时准备,要将安全警钟时刻敲响。

(4)“分级管理,重点把控”,对于安全隐患频发或发生安全事故后果较严重的部位严加管控。

2.4  施工设备及材料管理方面

施工机械设备分为大型机械和中小型机械,在各个施工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小则影响工程质量,大则引发安全问题。根据数据统计,在建工程的安全事故有60%都与施工设备有关,所以要重视施工设备的管理。定时进行维修与养护,对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施工机械设备要严格执行淘汰制度,不留一丝隐患。

对于建筑材料,我国目前有严格的进场检验流程及标准,也有相应的见证取样制度,施工企业在进行现场管理时要严格落实规范及标准,避免由于材料不合格引起的不良后果。

重视信息化对精细化管理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材料储备相结合,动态管理,做好材料与资金的运筹与规划。

3  结语

我国建筑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进行的优化与改造,根据我国相关文件精神及发展思路,建筑企业必将要通过转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重视现场,强化意识,用流程化与标准化的手段使企业的现场管理形成一套动态运行体系,才能够有效的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王建明.建筑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2):5095+5098.

[2] 杜志坚.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施工管理全过程中的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4):195~196.

猜你喜欢
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研究
基于精细化管理视角,强化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推行细节管理方法 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危险重重的建筑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