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建筑工程管理,提升建筑工程质量

2019-10-21 09:53唐娟英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化质量建筑工程

唐娟英

摘    要: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诸多建筑行业发展速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便是因过快发展带来的施工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制约和管理的话,对相关单位的发展非常不利,甚至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当下我国建筑单位的诸多问题突显,这和建筑工程管理过程存在着的许多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现状,并分析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根据这些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希望这对建筑工程管理的方法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优化

1  建筑工程管理现今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

如能在施工过程中够辅助上有效管理的话,那么施工的速度自然会提高很多。首先,科学的管理有助于实现人员的合理安排,从而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从而促进了施工的进度。其次,有效的管理能够为施工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因为监督管理是及时发现施工漏洞和安全隐患的有效方式,这可以减少人员伤害,降低施工风险。最后,有效的工程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此尽快商讨出相关的解决方案,给工程的正常施工提供了基础保障。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管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优化建筑工程管理势在必行。

1.2  工程监督管理漏洞

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漏洞,主要原因是因为领导层管理意识缺乏,以及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所造成。由于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建筑单位的领导在经济效益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反而淡化了工程管理工作,管理意识单薄又疏于管理,只做表面功夫。甚至有些建筑单位认为监督管理的作用微乎甚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工程管理,长此以往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工程管理水平也停滞不前,甚至引发混乱,对工程施工产生巨大的影响。

1.3  机制不完善

国家在建筑工程管理方面出台了很多的文件,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约束力,因此具体实施时的实行力度非常不足,影响到了建筑工程的正常管理。再有由于工程量的迅猛增加,某些施工单位为了尽快完成施工任务,达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安排的从业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施工安全与施工质量方面的意识非常淡薄。而且这样的人员管理起来较为复杂,给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于是会对这样的人员疏于管理,疏于“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对以后的施工工程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  建筑工程管理的改进策略

2.1  转变思维,加强监督引导

建筑工程单位的监督工作不到位与领导层的管理意识强烈与否有着莫大的联系。领导层对施工管理重视度较高的施工单位,一般工程管理人员配备比较齐全,也会选择较为专业的团队进行监督管理。这些监督管理的团队能够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干预作用,从而保证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为施工单位按期交工奠定了有效的管理基础;而那些施工意识非常淡薄的施工单位,缺乏有效的工程管理人员,甚至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只流于是表面功夫,无法发挥出实际的工程管理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无法正确引导施工。如此必然造成施工质量缺乏有效的监督,从而会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程度上的隐患。而且由于缺乏管理,长久未能形成有效的应急机制,一旦出现小问题便会溃不成军。

因此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施工单位领导层应加强施工管理的意识,并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安排专业的管理团队对施工进程予以有效的监督管理。可定期召开座谈会、总结会等等多种形式的会议,对工程的施工有着正确的关注和讨论,让监督管理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并且发挥由上而下、上行下效的理念,务必提高每个员工自身的管理意识,从而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如果工程项目监管的力度不严格的话,就会在招标、投标阶段出现诸多负面问题。这样不仅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还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市场秩序。为了更好的规范发展方向,企業相关单位的施工单位应对标价等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不按操作流程或违规办理的是人员,要根据相关规定进行严肃的处理。只有在管理层对建筑工程管理有足够重视的情况下,并且积极发挥出领导作用,才能使组建的监管团队切实履行起监管的职能。并在大环境下,培养大家的监督管理意识,让单位的发展保持活力。

2.2  完善机制

当前建筑工程单位的管理机制很多都较为不完善,特别是在国家颁布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很多单位未能认真贯彻实施,如此影响了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施工单位自身的进步。而未能进行认真贯彻国家法律法规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法律对施工单位的约束力显著不足,甚至形同虚设,并未发挥出其真正的价值。因此完善机制的第一步,就是需要在出台法律法规方面的完善。相关部分可通过有效的约束力,促进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的落地实施,从源头上遏制了单位疏于管理的工程管理意识。完善机制的第二步则是需要依靠企业自觉完成。当法律法规有了相关约束力之后,如果企业未能形成有效的意识并有效实施,那么这样的法律法规还是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出其有效的积极作用,辜负了相关部分制定该条例政策的初衷。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应自身重视起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严格贯彻落实好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的法规,制定出适合该施工单位的内部章程。不仅让国家的法律法规实现了落地,还对施工单位的发展有着诸多的裨益。在制定企业相关章程特别对于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施工质量等方面,要进行严格的重点监督,避免施工中的安全隐患。如此就能有效降低施工的风险性,保证施工交工期内顺利交工,提高施工单位的竞争力和长远发展的活力。

2.3  优化配置

由于时代背景下的诸多因素,建筑工程量的增长速度也是异常迅猛。很多建筑工程单位为了利益的最大化,当工程量较多又急于实施时,会盲目用人。在筛选从业人员时,缺乏合理的用人体制和标准,很少考虑从业人员的资历和培训等问题,导致很多从业人员岗位与专业不符,这样在施工过程中自然难以发挥有效的专业优势,很难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诸如此类的情况给管理带来了很多的难度,因此在进行优化配置时,首先做的第一步是对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完善。每个人都能在符合自己专业和优势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其次是在用人时要严格审查其资历资格,加强岗前培训的实施,保证所有人员上岗前符合岗位要求。特别是岗前培训时,要对其进行有意的管理监督意识和安全意识的输送。最后对于施工单位内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等评估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人尽其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为单位创造更大效益。与此同时,当人员有了合理明确的监督约束标准后,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只有做到这些,建筑工程管理的优化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和提高,从而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和安全性的提高,为企业保持了鲜明的活力,促进了建筑市场的平稳发展。

3  结束语

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跟随者发展速度而来的就是诸多的管理问题,以及因管理工作漏洞引发的诸多工程质量问题。虽然从当下的形势中不难发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尚且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但是随着相关部门管理意识的提高,相信在不久之后,一定可以实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自我突破,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枫.小议建筑工程管理[J].科技资讯,2015(32).

[2] 刘剑,李旦.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7).

猜你喜欢
优化质量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