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边缘区居住区规划设计浅析

2019-10-21 11:24颜虹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颜虹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边缘区是城市拓展与农村集聚发展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混合区,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虽然城市边缘地区的居住区蓬勃发展,但也存在居住区设计水平滞后、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住宅舒适度差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边缘区居住区优势及劣势,提出了现阶段城市边缘区居住区的四种常见类型,还讨论了中国城市边缘区居住区发展模式。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居住区设计;居住类型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城市人口扩张和城市居住标准提高的双重压力下,城市住房需求增加,质量提高。居住用地扩张趋势逐渐加快。城市的发展必须开辟新的住宅用地,因此只有两种选择:首先,跳出中心城市,将生活空间扩展到城市周边;第二个是通过改造旧城区住宅区获得的。然而,中心城市的土地供应紧张,住宅空间扩张的可能性很小,并且有很多城市疾病,如地价高、环境恶劣、交通拥挤、停车困难。城市边缘区已成为变化最快、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主要是因为它是城市自身近域推进与广域扩展的前沿,它具有价格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区位优势。因此,居住空间向城市边缘区拓展成为城市住区建设的必然选择。

城市边缘区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雏形,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区域。随着经济效益的日益提高,边缘地区居民的构成、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不断的变化。但是,城市边缘区居住区设计水平滞后、开发模式的不合理、公服服务设施不足等问题严重地延缓了城市边缘区的进一步发展。

2  城市边缘住区的优势与劣势

2.1  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并满足住房多样化的需求

城市边缘居住区项目开发是规模经济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国有土地的规划,进行整体综合利用,降低单位用地成本,此外,建筑材料的大规模使用,同样降低了整个开发成本,从而降低了房价,获得了更多的消费群体,有利于企业取得更大的市场。

边缘住宅区应形成公共设施的“集约开发”[1],如高水平的公共配套服务设施的配置,集中商业设施的配套,形成集住宅区、活动和消费中心、配送和管理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购物休闲中心,更合理配置资源,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居民区公共设施的等级,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2.2  便于营造完善的社区文化与社区经济

城市边缘住宅区很容易形成以居住区紧密相连的社区群体,并开发和建设不同等级的服务设施和消费地点,发展社区文化、社区经济,如社区教育 (中小学校、幼儿园等)、社区文化娱乐 (包括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商业服务(便利店、美容院等)、社区老人服务、社区餐饮等,由于地域的限制,位于城市边缘的住宅区无法享受城市中心的服务设施,因此需要合理规划边缘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服务设施,改善社区文化与社区经济变得非常重要的。这些设施不仅可以营造住宅区的景观,还可以创造利润,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利于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2.3  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就业岗位少

位于城市边缘的新住宅具有房价较低、环境优美、建筑密度低等优点,还有市政设施差、生活配套不足、交通不便、成本高等缺点。由于城市边缘的居住建筑多是经济适用房,大部分位置都很偏远。在边缘区新建的住宅区大多具有单一功能,由于城市边缘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不配套,就业岗位不足,工作、学习、就医、活动都要进城市中心区,形成非常典型的“钟摆交通、”“卧城”,使中国也具备国外郊区化的早期特征。因此,城市边缘的发展规划应建设一个新的综合用途的城市,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郊区居住区的需求。

就业不能就地解决,调查表明,居民就近就业的比例较低,城市边缘区的居民上班出行时间大都较长,不能在居住区附近就业,每天长距离的通勤造成了居民诸多不便。

3  城市边缘住区类型分析

城市边缘区是从城市到农村过渡的交错地带。以社区为基础的城乡一体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城乡转型特征:(1)由于城乡之间特定的空间扩展因素与空间过程的影响,该地区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城乡边缘的城乡要素具有较大的景观和功能的空间梯度,是城乡不同的区域之间的“快速变化带”,人与地之间的空间差异远远大于城市和农村地区:同时,城乡边缘地区的能量与物质对流频繁,城市与乡村的人口、物质、技术、信息等在这里相互作用与竞争互生;(2)城乡边缘地区是城乡社区接触、混合、交融的区域,其人口和社会结构的过渡性非常明显。在这里,不仅有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混合,而且当地居民与外地流动人口存在着反差,不同职业类型、不同生活方式、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念、不同需求、不同心理和文化素质的人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共存;(3)由于城市与乡村经济的相互作用,城乡边缘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多元化的特征,经济的发展对城市的依赖性在逐渐增加,城市工业及城市需求导向型产业不断增加。正是这些过渡性特征使城乡一体化社区的的环境卫生管理具有特殊性,使得该地区的规划、开发、建设、管理,尤其是社会管理变得困难。

目前,在城市边缘区域的住区类型主要包含以下四种[2]:

(1)建设条件一般的低档住区;

(2)独立的工矿企业附属住区;

(3)农村型住区;

(4)高端住宅区。

城市边缘区居住区的类型十分丰富,并且各种类型的居住区又都具有不同的特征,在进行居住区规划设计时,必需进行合理的分析,区别对待。

4  我国城市边缘区居住区发展模式探讨

中国城市边缘区居住区的发展模式以规划为起点、以市场为导向、以专业化分工为手段、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其发展模式:

规划。从城市发展总体情况来看,政府根据城市经济发展和空间布局的均衡,控制城市边缘居住区的规划。这种控制应着重于土地利用规模的宏观层面、土地利用的性质及城市整体风格的协调,要注意避免过细、过死。

设計。在规划的宏观调控下,设计者和开发者应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在居住区设计、道路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各个方面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创新,贴近居民需要,形成城市边缘住宅区和居住建筑的个性和特色。

建设。进一步推进专业化分工建设,形成投资者、土地商、建筑商、开发商的共同合作发展的过程和体系。目前,政府由于财政紧张,同时又缺乏有效手段推进工程进行,导致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土地商的角色和定位也不明确,但是,在确定城市边缘住宅区的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后,这就需要有企业填补这一空白,根据政府总体规划,我们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统一征地拆迁,并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建房。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土地商成为政府与企业、与市场连接的纽带。

交通。目前,我国人口多,土地少, 道路用地紧张, 应尽量减少私人汽车购买的过度膨胀,并将城市边缘住宅区的开发和建设与城市总体公共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发展相结合, 轻轨和地铁由于其运载能力大、方便、快捷、安全,将在城市边缘交通枢纽中发挥更大作用。

规模。一方面,住宅建设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将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形成了不同的档次和风格,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容购买者的需求,城市边缘地区的居民将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城乡一体化部门将充分利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在居住区整体布局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Altman I. Environment and Social Behavior. Belmont, CA:Brooks/cole.2003

[2] 聂兰生,邹颖,舒平著.21世纪中国大城市居住形态解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