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防急救医院的建筑设计要点

2019-10-21 11:24陈志兵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陈志兵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人防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民防空地下室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护工程是战时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工作的人防工程,按照医疗分级和任务的不同,医疗救护工程可分为中心医院、急救医院和救护站等。考虑到医院建设项目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在编制人防结合规划时通常把人防医疗工程建设纳入到平时医疗体系建设当中,并将其作为平时医疗体系的一部分投入使用。文章結合本人参与设计的兰州市中医医院地下人防急救医院工程的建筑设计提出了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点技术要点和应遵循的设计原则。意在抛砖引玉,以促进此类项目建筑设计总体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人防急救医院;防护分区与功能分区 ;口部设计

1  人防急救医院概况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人防医疗救护工程应是战时组织人员对伤员独立进行早期救治的医疗机构,根据规模和任务不同分为三等:一等:人防医疗工程(即中心医院)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早期治疗和部分专业治疗。二等:人防医疗工程(即急救医院)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早期治疗。三等:人防医疗工程(即救护站)战时主要承担对伤员的紧急救治。

人防急救医院战时主要任务包括:(1)对伤员进行分类、收容、洗消、填写伤票、留治者用野战病历、组织后送。(2)对伤员实施早期治疗。(3)隔离治疗传染病员。(4)留治观察暂不宜后送的危重伤员。(5)门诊治疗两周内能治愈的轻伤员。人防急救医院的救治范围:除包括救护站的救治范围外,还有:(1)对大血管伤进行修补或吻合手术,头部伤进行开颅降压和必要时清除颅内血肿。(2)对疑有腹部脏器伤者进行剖腹探查,对损伤的脏器进行修补、吻合、造瘘或切除等手术。(3)对爆震伤、复合伤、多部位伤早期明确诊断,并根据主要伤害,给予必要的治疗。

2  人防急救医院防护分区与功能分区

人防急救医院的防护分区应考虑单元面积、半染毒区、洁净区人员出入口分布、进排风口分布等因素合理布置,应考虑医疗救护各部门特点、相互关系,按流程布置。人防急救医院在实际工程中通常利用上部主体医院的地下空间来设计,为掘开式人防工程,可按一个防护单元设计, 其防护区最大建筑面积均含电站,且不能大于3000m2。

人防急救医院功能分区划分与民用医疗建筑功能分区基本相似, 主要由急救部(分类厅、急救室、抗休克室、诊察室、污物间、厕所、盥洗室)、医技部(放射科、检验科、功能检查室、药房、血库和中心供应室)、手术部(手术室、洗手室、麻醉药械室、无菌器械熬料室、石膏室、医护办公室、男女更衣浴厕)、住院部(外科病房、烧伤病房、内科病房、重症隔离病房、治疗室、医护办公室、库房)和保障用房组成。人防急救医院的设计难点在于工程需要根据使用功能划分急救部、医技部、手术部、住院部等分区的基础上,还要结合人防医疗救护工程接收伤员集中且外界可能染毒的特点,划分为第一密闭区和第二密闭区,相邻的两个区之间应设置密闭隔墙。第一密闭区通常包括急救部,第二密闭区通常包括医技部、手术部、住院部和后勤保障部,两个密闭区之间通过防毒通道、脱衣间、淋浴间、检查穿衣间等房间连通。第一密闭区中的分类急救部是战时对伤员进行收容分类、放射性沾染剂量探测、局部洗消、处置、更换敷料等补充急救和应急处理的场所。分类急救部战时有可能轻微染毒,故其工作状态随着室外条件和通风方式有所不同:(1)在清洁通风条件下(室内外均未染毒),分类急救部可以正常开展对伤员实施分类和紧急救治工作;(2)由清洁通风转为隔绝防护后(室外已染毒,室内尚未染毒),应立即停止接收新伤员,可以继续实施紧急救治工作;(3)在滤毒通风条件下(室外已染毒),因分类厅不断通风换气,允许室外伤员进入。但由于未经洗消的人员进入,分类厅可能置于轻微染毒的状况。为使分类厅能够满足换气次数要求,应关闭急救观察室、诊疗室等相应房间。而且该部工作应集中在分类厅进行。厅内的医务工作人员需要在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条件下(如佩戴防毒面具),进行一些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紧急救治工作。此时,应以分类工作为主,即将伤情允许洗消的伤员,经洗消后进入清洁区(第二密闭区);将救治范围以外的伤员迅速转院;(4)当由滤毒通风需要转为隔绝防护时,如果厅内已经染毒,其中的大部分人员应迅速撤离,停止一切工作。

急救医院要求设置固定柴油电站并有直接对外的出入口,且平时应全部安装到位,包括与其相关的一级负荷设备、管线等,如手术室空调系统、固定电站排水系统等等。

3  人防急救医院口部设计

人防人防急救医院工程属于人防工程中级别较高的类型,与一般人防工程相比,其口部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人防急救医院不应少于 2 个出入口,且其中至少 1 个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并应作为战时的主要出入口。考虑到主要出入口战时搬运伤员的需求,出入口优先考虑采用汽车坡道的形式,且汽车坡道的坡度不得大于 15%,以满足救护车通行要求。防毒通道设计时需考虑通行担架要求,长度不宜小于 3.5m。

4  举例阐述人防急救医院的设计的构思

下面我以“兰州市中医医院地下人防急救医院”为例阐述一下我们在设计人防急救医院时应该如何贯穿以上的设计要点。鉴于人防急救医院的特殊功能,重点阐述述项目概述、功能分区与防护分区、口部设计、设备用房。

4.1  项目概述

兰州市中医医院项目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建设用地面积30036.5m2,新建总建筑面积120609.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7105.5m2,地下建筑面积33504.0m2,新建医院床位设置800张。新建1#建医院综合楼,共18层,其中裙楼5层为门诊、医技,主楼为住院楼;2#楼为养老康复中心综合楼,主楼16层;3#楼为中药制剂楼,共5层;4#楼为制氧中心,共2层。场地的地下为2层大底盘地下室,根据当地人防规划部门的要求,结合地下室设置一个人防急救医院,一个物资库,两个人员隐蔽室。

4.2  功能分区与防护分区

本项目地下2层为大底盘地下室,地下一层为汽车库及能源中心,地下二层为人防及地下车库,急救医院位于场地的西北角分別于东侧的人员掩蔽室和南侧的车库比邻。急救医院共为一个防护单元,防护单元面积为2950m2,床位数:34床。战时主要借助西北侧底地下车库出入口作为急救医院的主要出入口,分别通过第一防毒通道进入到分类急诊部(分类厅、急救室、抗休克室、诊察室、污物间、厕所、盥洗室),再通过第二防毒通道(防毒通道、脱衣间、淋浴间、检查穿衣间等房间)进入到医技部(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室、药库、血库、中心供应室、手术部)、住院部(外科护理单元、烧伤护理单元、内科护理单元)及保障用房。污物间靠近西北角主楼楼梯设计,使得污物直接对外,方便快捷,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交叉。其次结合北侧上部住院部主楼楼梯设计固定电站及防护机房。整个功能流线一字排开,很好的保证了战时的就医流线、医疗流线污物流线的便捷顺畅。考虑到地下建筑的诸多局限性,平时用途设计为为丙(2)类库房及丁类库房,保证平时合理的防火分区面积划分和疏散出入口的数量。

4.3  口部设计

疏散口数量:5个(其中坡道为主要出入口,其余4个次要出入口均结合主楼楼梯直接通向室外)。考虑到了主要出入口战时搬运伤员的需求,出入口优先考虑采用汽车坡道的形式,且汽车坡道的坡度不得大于 15%,以满足救护车通行要求。防毒通道设计时考虑通行担架要求,长度不小于 3.5m,各次要出入口、备用出入口以及清洁区与普通地下室之间的连通口均设置一道密闭通道。

4.4  平战转换

本急救医院工程平时作为库房及设备用房,临战状况下 15 天内转换成人防医院,设计中采用的转换措施,必须确保满足人防医疗救护工程的战时防护要求和战时医疗救护工作需要,并应规定的转换时限内完成。下列分项应该在工程施工、安装时一次完成,不得实施转换:(1)现浇的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结构、构建;(2)战时出入口、连通口的防护密闭门、密闭门;(3)战时通风口、柴油机排烟口的防护设施;(4)战时使用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和防爆地漏;(5)手术室、卫生间、盥洗室、洗涤室等房间的固定设备。

5  结语

人防医疗救护工程是人防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防护等级高,使用要求高。合理规划和设计人防医疗救护工程,不仅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应急救援战备功能,完善城市整体防护体系,还能更好地发挥其平时作为地下车库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防工程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