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研究

2019-10-21 12:52陈晓婷
装饰装修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装配式成本控制建筑

陈晓婷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显现。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模式,不仅仅减少了建筑能耗,也使得建筑的生产效率提高,建筑质量得到了提升,这都有效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较高的建造成本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影响最大的因素,同时,装配式建筑工程存在的各种各样问题对控制建造成本也造成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如何有效解决装配式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是建筑行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某住宅工程为例,对传统现浇工程及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造成本进行分析和探究,提出有效控制装配式建造工程成本的措施,并提出解决装配式存在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

1  引言

進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有着快速的发展,也带动着我国经济的进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以其节约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保证更好的工程质量等显著优点推进建筑由传统现浇模式向现代化模式的转变。装配式建筑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污染,是发展绿色低碳建筑的重要途径。然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并不能完全在建筑行业中发挥,其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较高。因此,要发展装配式建筑的首要任务就是分析其成本的构成,研究其成本偏高的原因,有效地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成本。

2  装配式建筑的定义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构件预制工厂生产完成,然后通过相应的运输方式运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安装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成为具备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建筑施工方式。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实行的装配式建筑管理模式还处在传统承包模式向装配式工程总承包模式的过渡阶段,大多数企业的装配式建筑都沿用或稍做改进传统的建筑管理模式。相比较国外发达国家企业完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配套技术以及先进成熟的管理方法,我国企业在各个方面中,未能全面考虑到项目整体效益。在建筑的设计层面、现场的施工层面、建筑的运营及维护等多环节未能有效协同。

3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问题

3.1  成本控制不足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会产生费用问题,直接表现就是工期紧、任务重、形态复杂等。而产生费用的种类有很多种,例如,材料的采购费用、吊装设备费用和设计图纸变更等产生的费用。如果在各环节施工过程中没有切实可靠的费用控制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将造成严重的费用超支问题,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者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另外,在一些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因为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进行成本分析,不清楚到底是因为哪个环节出现成本控制问题,最终分不清到底哪个环节能够产生盈利,哪个环节出现折损赔本问题。

3.2  装配式建筑结构基础性研究不完善

国内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钢筋的竖向连接、夹心墙板连接的核心技术仍然不完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主要机械连接形式,但是针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却缺乏相对应的标准。这种连接方式,在连接性能研究、接头受力机理等方面,以及对材料的要求和材料的互相作用方面都考虑不周全。夹心墙板的连接更没有考虑好各种外力条件、环境条件等对墙体连接件的复杂受力的影响,导致连接件的性能要求更高。在这种条件下,装配式建造成本更无法保证在能受控制的范围内。

3.3  装配式建筑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

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开始实行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模式,并且初见规模。但总体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就我国目前阶段来看,装配式在新建建筑中所占比例并不高,预制构件厂商分布很不均匀,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因而造成我国装配式规模较低。由此原因产生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对PC构件生产企业来说,其加工成本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包括生产设备、生产场地等资产作为固定成本,另一部分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模具费等费用作为可变成本。由于规模小,固定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成本中所占比例偏大,如果我国装配式建筑在后期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则生产商由于规模扩大而使得固定成本有所降低。其次,由于规模化程度低,预制PC构件厂商少,运输距离较远,构件本身体积和重量都很大,在运输过程中的费用就会有所增加。最后,尚未形成规模化的预制装配式厂商,不能高效的利用构件模具,不能形成较高的抑制率和装配率,因此,会对总成本带来一定的影响。

4  装配式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策略

4.1  建筑项目设计阶段

利用BIM技术,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全方位的做好预制构件的大小统筹,统一预制构件的模数,优化构件尺寸,减少预制构件的类型。BIM技术能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效率,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误差,并且实现装配式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利用BIM技术实现多维度的计算对比,实现不同工期内对预制构件的需求,计算好相应的工程量,减少施工碰撞,减少生产构件的库存,降低成本。项目在施工前期阶段,利用BIM进行工程的各种碰撞检查,提升管线方案的优化度,节省工程量计算所需的时间并提高准确度,并且在施工准备过程中,优化设计施工平面,用三维立体式展现施工组织设计,同时高质量的成本控制方案依托高质量的设计施工方案从而降低成本。

4.2  准确编制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工程量清单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我国建筑行业目前实行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及计价定额并不能完全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因为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更为复杂,比如:PC构件堆放的场地的加固费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构件体积比较大,堆放场地对加固的费用要求也会增加,所以在工程量清单中应该有此项费用的计价规则。另外,对项目特征描述应该准确。特征描述不清楚会引起理解上的差异,造成投标企业报价的不准确,甚至还会引起甲乙双方的争议和索赔。比如:PC构件的运输距离,如果特征不能准确描述,就会产生造价纠纷。

4.3  推行全面造价管理措施

在施工阶段,往往涉及到工程量或者材料使用量的变化等不能事先预防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会造成工程成本的提高。为了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应当建立健全设计变更与现场签证标准与制度,对于变更签证的权限范围进行明确规定,从而实现分级控制,明确签证的分级审核流程。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方案的变更,应做好设计变更流程管控,做到“一单一预算”和“先审批后实施”。设计变更应当对变更原因、内容、数量及费用做好详细描述,并严格执行变更分级审批流程。同时,现场签证还应做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三方的协调配合,在完成三方签字盖章的同时,做好签证内容的审核与检查。现场签证应当当场完成,避免事后补签造成误差。

5  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做好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具有现实意义。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全面落实成本控制意识,构建完善的将制度,同时还需要完善会计还,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飞龙.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7(15):251+255.

[2] 王颖,司伟,刘敏.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造成本及控制策略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8).

猜你喜欢
装配式成本控制建筑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预制装配式波浪桩生态护岸研究
关于高层装配式建筑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探讨
浙江省为装配式建筑划分等级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