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研究

2019-10-21 18:37张瑶白丽丽
科技风 2019年2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张瑶 白丽丽

摘 要: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延绵悠长的历史见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让大学生内化于心,时刻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各方思想碰撞下,中国传统文化注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民族文化屹立不倒的不竭动力。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

在马克思主义与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理论的科学指导下,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兼容并包其它民族先进文化成果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价值理念。大学生作为历史的传承者,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传统文化采用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态度。大学生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国家未来发展的态势。只有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才能继续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指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这对彰显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指导意義。近年来,大学生攀比成风,有些大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的想法,对于网络上的言论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影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有必要将传统文化中:厚德载物、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尊师重道等核心内容寓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发展不可遗弃的根基,是中华名族的精神命脉。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资源,努力转化并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才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前很多高校都注重思政课的实践部分,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重走长征路、参加义务劳动等形式,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在实践中学习,在劳动中感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亘古长久的精神力量,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文化素养。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

(一)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程度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授课方式进行,实践环节占比偏少,且学校更注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在组织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活动时力度欠佳。同时,面临社会竞争的压力,学生一方面要完成课业,修够学分,一方面还要考取各类资格证书,找到心仪的工作,难免对传统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容有所减少。

(二)大学生自身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减弱

大学生深处互联网时代,传统文化在主流思想中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长此以往,学生对游戏的痴迷程度、对电视剧的依赖程度、对搞笑视频的喜欢程度都将远远超越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加之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节日知之甚少,甚至对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风俗习惯没有任何概念,反而对圣诞节、感恩节等国外节日追捧至极。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底蕴有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工作者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和立体,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相对片面浅显。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文化底蕴不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实践的组织过程中也捉襟见肘,效果欠佳。针对此情况,高校应定期举行培训班、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高老师的道德修养和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增强自我文化底蕴。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的发挥文化对教书育人功能的作用。通过校园主题日、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古诗词鉴赏等活动;组织参观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红色旅游胜地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增进对祖国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

(二)加强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大学生作为传统文化弘扬与继承的主体,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只有坚定信念跟党走,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才能将道德文化修养内化于心。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传统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自身传统文化素养

高校只有提高思政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工作水平、拓宽知识结构,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才能更好的引领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修养。高校教师要有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用自身的文化底蕴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更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与传统文化融合教育探析[J].黑河学刊,2018(05):133-134.

[2]赵本姝.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性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5,26(02):70-74.

[3]丁宏.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6,32(06):97-100.

[4]陈婷.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D].中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