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校中落实高等教育法规的建议

2019-10-21 19:28闫爽高子涵
科技风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法规高等教育高校

闫爽 高子涵

摘 要:高等教育的问题和改革一直是常态而不是例外。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相关制度的改革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未来的办学方向,更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命运。

关键词:高校;高等教育;法规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尽快找到与之相契合的合理、优化的教育法规管理实行方法,是完善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使其正规化的必经途径。同时,高等院校的三大职能任务是服务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人才的重要来源,作为高等学校构成的重要主体——教师,更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高等教育法规在高校中的落实,并且利用高等教育法规的指引、评价、教育等作用帮助高校教师工作进行优化提升是当前发展路径上的重总之中。

一、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发展背景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摒弃自高自傲的心态,开始逐渐开阔视野,不断从外界的发展中来探索本国救亡图存,保证民族国家发展的长久之道。显然,在此过程中,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从清朝的京师大学堂开办之初制订的《奏议京師大学堂章程》到辛亥革命后“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再到借鉴欧美经验,效仿法国制度,我国的教育规章体系虽然不断丰富,但多是借鉴和挪用他国经验,针对我国教育发展特点的相关制度尚未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入9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从初创到不断丰富发展,形成了较为合理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学位条例》、《教师法》《义务高等教育法》、职业高等教育法》等等在高等教育领域做了更详细的解释和规范。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双一流大学,教育面向未来等长远发展目标的形成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从初创到经历市场经济的考验,已经发展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发展的意义

各地方法规及规章在推进高校教育事业发展,高等学校师生总体素质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完善并较好地得以贯彻执行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法规体系。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国家为主导,以地方为主体的良好共促模式,建立了较为全面、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长久有序发展护航。

就目前从高校法规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现有的制度体系,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与实际的目标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高校教师的法律意识,法律修养不够完善,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会出现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师生层面不够协调配合的现象,使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出现阻碍,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未来人才培养需求。

三、国家层面

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只有完善相关法律,才能对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发展之路有明确的指导,形成清晰的发展指向。从国家角度来说要通过制定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一方面需要保证高校的办学方向,清晰高校在党的领导下自主发展的定位,以帮助其形成不同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帮助高等学校在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适用日趋紧张激烈的竞争局势。另一个方面,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相应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待遇等作出规定,明确其与高等学校之间的法律关系,保证高等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高校层面

从高等学校层面上来说切实落实高等学校教育法规,就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高等学校教师相关的教师聘任制度、资格认定制度、职称评审制度。从学校角度建立和完善能与高等教育法律、法规相协调的完善制度,保障高等学校教师有明确的上升和发展途径。此外,要为教师提供相关的培训学习课程,定期定时组织教师进行高等教育法规的学习,关注教育领域的时政热点,关注中外教育领域规范的相关研究进展。

五、个人层面

高校的教育具备社会职业性质,其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建设的高技术应用人才。而身为高等学校的教师,更应该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言行举止以及所到达的成就水平紧密关系到高等教育法规的落实和高等教育目标的达成。

(1)高等学校教师首先要清楚明确理解高等教育法规中对教师责任和使命的论述。我国教育法规中明确地指出教师履行的是教育教学职责,承担教书育人的重大任务,在教育实践中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说有着提高民族素质,传承中华文化的使命。因此,身为一名合格的高等学校教师,应该形成完善的法律意识,坚守职业道德,树立服务社会的理想信念,将教书育人视为党与国家所赋予的重大使命,承担起为祖国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发展。

(2)高等学校教师应该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增加交流沟通,扩展教育视野,增强专业素质。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更新进步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教师具有面向学生传递知识、面向国家丰富文化的使命,对学科领域和教育领域的新知识、新热点要保持敏感度。只有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了解全球科学信息前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当然,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更要注重相关知识、通识性知识的学习,及时关注国家大事,以批判审视的目光理性对待国内外发展趋势,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鲜内容。

(3)注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深入理解高等教育法规的精神与内涵,并不单纯指学习理论,更重要的是,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能够以较高的社会道德来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和道德操守,在实践工作中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大学生群体是年龄上较为年轻,体力上充满活力且思想意识正处于不断转变和不断成熟期的群体。大学生群体整体思想素质的高低、学业能力的好坏、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世界竞争发展中的成败。而高等教育法规与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认真贯彻和落实高等教育法律、法规中的相关精神,秉持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平等的发展机遇,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综上可知,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社会背景下,高等教育法规随着教育改革在逐渐完善,同时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期望和公共资源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高等教育不再是少数人享有的“珍稀佳肴”,而是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方式,高等教育的普及,更需要推动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发挥高等教育法规对高校工作的指导作用,用实践来诠释法规内涵。

猜你喜欢
法规高等教育高校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