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分析

2019-10-21 10:12武海港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

武海港

【摘 要】目的:探究常见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分析研究我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2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从年龄、性别、给药方式等方面,分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关系因子。结果:女性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10岁、≥50岁人群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易发群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滴注患者占比45.6%,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相比而言,外用给药的不良反应占比14.6%,占比最小,其次是口服,不良占比18.7%。皮肤及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受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常见中药制剂的使用,应针对患者的病情、体质,合理选择给药方式,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2

前言

随着中医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药制剂已广泛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并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从临床应用而言,中药制剂不良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较大。重要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年龄、性别、给药方式等的因素影响,增加了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2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探究中药制剂临床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就如何提高用药安全,做了如下具体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分析研究我院2016年至2018年上报的2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40.5±6.7)岁。从疾病类型来看,呼吸性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7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神经系统疾病4例,其他2例。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服用中药制剂,并经检查确定为中药制剂不良反应。

1.2 方法 对26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给药方式、患者性别、临床症状等报告信息的统计分析,进行影响因素的归因研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个体差异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从性别而言,男14例,女12例,女性出現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率高于男性;从年龄而言,≤10岁、≥50岁人群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易发群体。这说明,老人、小孩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 患者不同给药方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从给药方式来看,静脉滴注患者占比45.6%,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方式。相比而言,外用给药的不良反应占比14.6%,占比最小,其次是口服,不良占比18.7%。具体如表2所示。

2.3 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表现 26例不良反应中,以皮肤、消化系统受累为主,且表现出红斑、恶心、腹泻等不良症状。经比较发现,皮肤及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受累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如表3所示。

3 讨论

3.1 不良反应的原因 从临床应用效果而言,中药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治疗效果,也强化中医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主要包括:1)自身因素。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体质、年龄及性别的差异,都会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研究数据显示,女性不良发生率高于男性,且以小孩、老人为主。这就说明,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自身因素密切相关,儿童发育不完全、老人器官组织功能下降,都导致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2)用药因素。在炮制中,由于炮制工艺不规范,导致中药制剂药效下降,忽视炮制中可能存在的药理毒理作用,这也是导致患者不良反应的重要因素。此外,给药方式不合理,在剂量、配伍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这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

3.2 应对措施 中药制剂在诸多领域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何进一步提高用药安全性,应切实解决用药中存在的问题。1)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安全。在中药制剂的炮制及给药中,要提高用药安全意识,规范炮制工艺,合理控制给药剂量及配伍,确保用药安全;2)完善不良反应报告机制。根据临床应用情况,及时反馈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能够更好地确保用药安全,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控制;3)中药制剂合理使用。在中药制剂的使用中,应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合理选择给药方式及剂量,确保用药安全性。如,对于体制较弱的女性患者,应适当减少剂量,并针对病情,优化用药配伍,做好合理用药;对于伴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要避免中药制剂的使用对患者肾脏的损害。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体质、炮制等因素,都是造成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在临床用药中,要优化用药环境,提高用药安全,保障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彭雪兰,杨振平.43 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陕西中医,2016,34(1):83-84.

李华,肖蕊玲.康莱特静脉滴注引起静脉炎 58 例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7,41(7):928-928.

彭丹娥.浅析中药制剂不良反应与预防措施[J].生物技术世界,2016,9(9):107

杨秀萍,吴军,宋辉.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4(19):11-12

冯洪山.院内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8(5):193

猜你喜欢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预防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