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的体会

2019-10-21 10:12刘超新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临床诊治临床特点

刘超新

【摘 要】目的: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的体会。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接受治疗的急性腹痛患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均在3~14岁之间,根据患儿的病史资料及临床特点及时的对患儿作出诊断并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比治疗前后急性腹痛患儿的疼痛感评分。结果:在50例的患儿中,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无误诊及漏诊出现。经治疗后疼痛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临床综合分析患儿急性腹痛的好发季节为春夏两季,引起患儿急性腹痛的疾病多为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过敏性紫癜、肠套叠及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等。结论:小儿急性腹痛具有多种可能性病因,与成人相比不能得到详细的、准确的病史及疼痛性质,较为复杂,需结合患儿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对症治疗,使治疗率得到明显提升。

【关键词】小儿内科; 急性腹痛; 临床特点 ;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7--01

急性腹痛在小儿内科中较为常见,可能引起其临床症状的疾病多且复杂,与成年患者相比患儿对自身疼痛性质的表述不够明确,且得不到准确、完善的病史,往往会延误医师的诊断及治疗,患儿如果短时间内未取得有效的治疗还可能会危及生命。在此次研究中急性腹痛的病因较为常见的是胃肠道感染,分析可能是小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较易受到气候、饮食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消化系统感染,再加上小儿腹壁肌肉未完全发育,进而使消化道感染较易扩散。现本文主要是以5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诊治,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接受治疗的急性腹痛患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31例,女性患儿19例,年龄均在3~14岁之间。排除以下患儿:临床资料不全、生命体征不平稳、非急性腹痛、未签署知情同意书。50例患儿中伴有发热的23例,呕吐17例,皮肤紫癜2例,脓血便2例,排便排气困难1例,果酱样血便5例。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患儿就诊时,向患儿家属仔细询问以了解患儿的病史,询问的内容主要包括:疼痛的开始时间及持续时间、疼痛的部位、是否为阵发性、与之前相比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无加重或减轻、有无伴随症状、腹痛之前的饮食情况、患儿的生活环境、近期有无呼吸道感染史、有无外伤及手术史、是否有家族遗传史、近期是否服用药物以及大小便情况等。询问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询问后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评估腹痛特点,并完善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腹部透视及B超等。对腹痛及时做出正确判断,给予综合对症处理。如果患儿出现以下症状,则可确诊为小儿内科急性腹痛:(1)患儿腹痛较为突发,且呈阵发性腹痛,疼痛的主要部位位于脐周;(2)在两次腹痛发作间歇期间,患儿的特征正常;(3)患儿出现腹痛之后,大便的次数及性状有所改变;(4)轻压患儿腹部,会出现轻微疼痛;(5)患儿接受腹部立位平片检查。

1.2.2 治疗方法:确诊后,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治疗方法可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1)保守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特点,先给予经验性用药对症处理,待检查结果回报,完善或更改医嘱进行综合治疗。若患儿为感染性腹痛,则给予有效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针对因寄生虫引起腹痛的患儿,可先给予对症处理,待病情平稳后再给予驱虫治疗;针对粪便堵塞的患儿可给予开塞露通便处理;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则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较适用于阑尾炎、肠套叠、肠扭转等外科急腹症患儿,确诊后应立即请普外会诊并转外科治疗。

1.3 效果评估: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患儿精神状态良好,无不适表现;有效: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患儿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无效: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变,甚至部分患儿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统计对比治疗前后所有患儿的疼痛评分,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和处理本次研究中的50例患儿信息,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代表两者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表明患儿急性腹痛好发于春季和夏季,50例患儿中有43例患儿腹部有明显的压痛,另外的7例患儿有腹部压痛,但不明显。大部分患儿均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少数患儿表现为左下腹、右下腹、剑突下及全腹部等部位疼痛。

经临床检查及分析发现患儿急性腹痛的主要病因包括胃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过敏性紫癜、药物性胃肠道反应、肠痉挛、粪便堵塞、胆道蛔虫症、肠套叠及肠旋转不良并肠扭转等。

50例患儿经对症综合治疗后,治愈的患儿为48例,有效的患儿为2例,无无效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漏诊及误诊情况出现。治疗后所有患儿的疼痛感评分平均分(37.9±1.8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所有患儿的疼痛感评分平均分(87.1±3.2分)。对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平均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腹痛在小儿疾病当中较为常见,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医师需及时向家属详细了解患儿的病史,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治疗,病因诊断未明确前,禁用止痛药物,以免延误诊断。根据病症可将小儿急性腹痛分为内科及外科两种。现本文就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诊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院收治的50例患儿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无漏诊及误诊,治疗后疼痛感评分较前有明显下降。分析后得知患儿急性腹痛的好发季节为春夏两季,胃肠道感染、肠痉挛、粪便堵塞等疾病均会引发小儿内科急性腹痛。

综上所述,对急性腹痛的患儿要详细了解病史并结合临床特点分析病因,积极对症治疗,从而实现治愈率的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姜洪芳.小兒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8):119-120.

刘春玲,郭秀侠,高红宇.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2):93-94.

朱小琴.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8):9339+934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治临床特点
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治中降钙素原的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诊治分析
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诊疗分析
64例儿童学校恐怖症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
大量输血后的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的临床观察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