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的研究

2019-10-21 17:35王海静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3期
关键词:变通定势创造性

王海静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教学,面对世纪的挑战,必须毫不含糊地作出自己的回答:通过创新教育,开启学生创新的心扉,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谓创新教育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那么,怎样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呢?我经过探索总结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如下:

一、尊重主体,营造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学生创造思维的涌动,创造性火花的闪动,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能让它感到心理安全、愉快的环境外,还要给学生创造自由、宽松的联想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識,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前几分钟的预备时间,实施以下三种训练,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课前表演活动,培养学生想象的合理性

表演活动就是在讲课之前,出一个题目,通常为成语,如“东施效颦”“手舞足蹈”“刻舟求剑”等,然后请一位学生上来用形体动作将成语的意思表演出来,再由同学当场给予评价。

2.课前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精进性

语言训练的活动形式可多种多样,例如:成语接龙、小辩论、打电话、对对联、新闻发布会、诗歌擂台等等各种形式。

3.课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维的独特性

开展思维训练,一般以逻辑性活动为主,偏重于抽象的推理。例如:

小侦探——教师讲一个短小的侦探故事,然后由学生进行案件分析,找出真正的罪犯,或者说明案件真相。

谜林突围——教师出各种类型的谜语(一般为字谜)让学生猜,若在规定时间全部猜出,就算突围成功。

“哥德巴哈”猜想——教师选择最新发表的小说,概述主要故事情节,留下故事结局让学生猜想,然后公布作者设计的结局。

二、开拓创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鼓励质疑、反思,培养批判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就是对现有观念与现实的怀疑与反思。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对文本提出质疑。教学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从本质上讲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它具有多元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应多提一些开放性问题,它的典型形式是:“对这个问题你考虑到哪些可能性?”显然发散性问题的回答有一定难度,因而教师要合理掌握它的分配密度,并且在最初阶段要注意引导。

总之,教学中运用以上策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效果显著。见下表:

学生的图形、语言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得到较好发展。尤其是独特性差异显著。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只要你肯挖掘,你的学生就会有创新的机会。

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说明了通过在语文双基训练中有机融入创造性思维训练,采取一系列语文创造思维活动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水平。

猜你喜欢
变通定势创造性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事不凝滞 理贵变通
数学变通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刻舟求剑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拥抱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