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

2019-10-22 06:26星梅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关键词:基础价值观传统文化

星梅

摘 要: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而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首先就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话语体系,同时也是国家软实力的显著标志。这两者在治国理政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曾有人指出:中华名族要想复兴。中华文化的发展繁荣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突出优势。一个国家必须具有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优秀特色,才能在众多强国之中占据一席之地。目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两者的探讨已经进入到了相当激烈的程度,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以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作为切入点,阐释了两者的内在契合,希望能够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传统文化;价值观;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7 — 0054 — 03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传承民族文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述问题,启迪思维,贯通古今,能够为治国理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有力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3.弘扬民族文化,向世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国话语体系,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协和万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一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广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价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同社会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以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自觉报效祖国。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它强调诚实劳动、信守承诺、诚恳待人。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了解了以上内容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我们先从本质内蕴上看,毫无疑问,文化的本质内蕴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也是从中逐渐形成的。它具有稳定结构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中华名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就是几千年来中华优秀的积淀。其中包含着我们中华名族最基本的精神,使我们中华名族不断强大,不断学习进步发展的重要源泉。我们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所在。所以培养并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需要我们挖掘并梳理中华优秀文化当中的精华。并发挥出传统文化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追溯到根部,去汲取其掩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的精粹,才能理解的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才能从国家的层面走到社会的层面再到老百姓个人的层面。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具有牢固的根基,无人可以撼动。要在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我们建设根基。习主席也曾强调,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要立足于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之上。文化可以理解为:以文教化。文化就是代表了几千年来人们不断生活然后生存下来的成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如果不是有几千年前孔孟的儒家学派以及老庄的道家学说,现如今百家争鸣的文化盛世只怕也不会出现。儒家的文化在汉代时就确立了它该有的地位,而自古以来的帝王者,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断将其改造变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以后,以其独特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道德礼仪征服了后世的子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主导思想的理论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融会贯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拥有了自己鲜明的名族特色。要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就需要进一步地区发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导引

张岱年先生曾在对文化与价值观的关系中指出:“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新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价值观的批判继承、革旧立新。”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见一斑。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名族特色生命力、影响力就在于传统价值观中继承性与共通性、普适性与应时性等五大因素。所以我们必须搞明白,传统的价值观是起源于中国小农生产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与封建社会的价值观范畴是脱离不开的,两者之间具有难以分割的联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思想和精神层面的质的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精神中最为集中、最为重要的价值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跟中国传统价值观从根本上有着不同的社会形态,并且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二者有着本质的差别。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代中国的兴国之魂,就需要整合喧嚣多远的价值观,摄取纷杂的社会意识。发挥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引作用才能真正弘扬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实现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超越,才能确保文化与价值领域的方向,巩固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发展壮大。

(一)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传统价值观接续、重构的关系问题?

习主席曾说过:“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曾经的传统我们不能抛弃,只能将越来越多新奇的元素加入进去,才能使之更上一层楼。而不是一味地抛弃,到最后自己都忘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我们要学会继承好的,丢弃坏的。不断进行革新进行精神上的筛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引作用。自古以为,很多人都是丢了西瓜,又丢了芝麻。我们必须拒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与方法,实现其与现实传统价值观的接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来讲,中华名族文化要想发展就离不开“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这五个字对于中华名族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道德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还可以增强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促进社会秩序稳定。但是历史所留下的瑰宝也是极其重要的。现在传统价值观受到局限,存在保守、狭隘、落后等缺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也证明了这些。但是我们应该要将其改造,将缺点变为令人自豪的优点,使之符合时代的潮流,适应现代化的进程。这就需要个人强大的创新以及创造能力将其重构成符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符合时代精神与现代表达的价值观。而且我们不能漫无目的地乱重构,必须像淘米一样慢慢将我们不需要的脏东西一点点剔除,留下其中我们最需要的精华部分来重新构成一个完美的符合现代化社会的价值观。这还需要明确的方向指引以及更多优秀人才的出现。习主席也曾说过:“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而其中哪些是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而哪些又是需要我们抛弃的,则需要中华民族的智慧一步一步进行改进。

(二)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种文化交流中多元价值观的选择、甄别的关系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把它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范畴内,定位于世界文明的构成中。全球化、现代化、市场化已经是目前潮流的不可逆之势。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社会主义市场所拥有的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思想特点,价值观领域也由此形成了社会主义经典价值观、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激烈交锋与猛烈碰撞。这一新形式的出现带给了全国人民巨大的挑战,甚至有着不亚于谋求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的难度。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引作用,就是要进行多元价值观的选择与甄别,在多元价值观念的相互激荡中取长补短,在多样价值诉求的交流交锋中相互融合,在多变价值形态的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借鉴而丰富。因此,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民族性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与世界性的西方价值观的兼容并蓄,以此扩大价值意识的包容性。对待中国传统价值观与西方价值观,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同时,要警惕两种极端思维:一种是盲目崇拜西方自由民主式的资产阶级价值观,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另一种是极力推崇现代新儒学式的传统价值观,而漠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也雄辩地告诉我们,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引作用,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交融中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使社會主义先进文化在各种文明的互学互鉴中实现真正大发展、大繁荣。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进行努力。中国的特色离不开这两者的共同缔造。任何社会都是历史的产物,我们需要寻找到这两者之前的契合点,然后抓住它,明白中华传统文化是基础,而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块块的板砖。要想高楼大厦逐渐成型,这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培育价值观,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才会一步一步进入强国之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参 考 文 献〕

〔1〕闫翠玲,刘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耦合关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8,(12).

〔2〕许文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县域学校的现状及建议〔J〕.教育革新,2018,(05).

〔3〕董增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J〕.教育家,2019,(02).

〔4〕韦朝烈.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的重要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1).

〔5〕文丰安.论新时代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J〕.观察与思考,2019,(02).

〔6〕郭建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根源及其实践意义〔J〕.毛泽东研究,2015,(02).

〔7〕王新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建设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基础价值观传统文化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最憨厚笔记 夯实基础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