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休验自律

2019-10-23 09:10王丽欧加刚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9年10期

王丽 欧加刚

【摘要】实施责任教育,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与培养。要强化责任认知,唤醒责任意识。要组织责任体验,培养责任情感,责任体验的内容力求全面,体验的过程力求充分。要坚持责任评价,形成责任行为,发挥学校、班级、教师、家长评价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自觉自律的责任行为。

【关键词】责任认知 责任体验 责任评价

受各种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一直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较为薄弱,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校位于城乡接合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生源不断增加,学生间的综合素质千差万别,给学校教育带来新挑战。我校倡导了责任教育,以责任教育为抓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责任教育,需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与培养。

一、强化责任认知。唤醒责任意识

责任认知是基础,认知到位了,才会进一步形成责任情感、责任意识,最后养成责任行为。尤其小学生,品德习惯初步形成,他们对善与恶、对与错、真与假的认识判断能力还很低,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提高认知水平,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真假、美丑、善恶,认识自我应该履行的责任,懂得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

我校的责任教育内容分别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五个方面。学生对每个方面的责任要求应该有明确的认知,知其所以然,才能更好地建立起道德行为的评判标准和形成评判能力。责任认知,成为责任行为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小学阶段,强化责任认知的途径还是较为丰富的。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提升责任认知

各学科教学应该成为责任教育的基本渠道。我校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要挖掘责任教育内容,设计教学方式,落实责任教育,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责任认知教育。

(1)学科渗透责任教育的内容

要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其实,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就涵盖了小学生的整个生活。除了思想品德学科以外,小学的其他学科也都需要强化责任认知教育。课堂上,除了帮助学生完成文化知识的积累,还要强化责任认知教育,教给学生怎样做人的道理,逐渐构建起小学生的道德认知体系。

(2)渗透责任教育也要讲究方法

一是善于发现、提炼责任教育的内容“点”。比如研究、提炼教材中有责任教育价值的内容;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育主题及重点;研究教材内容与生活怎样联系起来,补充扩展教育资源,延展对学生的教育空间等。二是设计、确立教育途径。比如怎样强化责任认知教育,是教师主讲还是学生体验;怎样激发责任情感,引起学生共鸣;利用哪些有价值的教育资源,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等等,都要认真考虑并解决。

2.在常规管理中陶冶,深化责任认知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真实的生活情境。学校的常规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告诉学生做什么。通过每天的常规管理,教育学生对自己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小学生有了较为清晰的判断,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各种认知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水平才会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的道德认知,必须在生活中经过不断的体验和实践,才会从肤浅走向深刻。学生的校园生活,是被学校以常规管理的方式纳入教育当中的,常规管理就是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每天的晨会、课堂听讲、广播操、体育大课间活动,还有每日的纪律检查、卫生值日、作业完成、放学路队,一招一式,都有定规。每周的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以及每周的优秀学生、文明班级评比等,一件一件,都有定式。每月每学期的节日活动、责任教育主题活动,将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教育统筹推进,培养责任情感。

二、组织责任体验,培养责任情感

1.责任体验的内容力求全面

针对学生五个方面的责任教育内容,构成学生发展的一个整体。组织学生体验责任,每次活动,每段时间,教育的侧重点会各不相同,但对于一学年的責任活动而言,不能只限于责任教育的局部内容,要整体推进,兼顾到五个方面教育内容。

责任教育活动需要科学规划与设计开发,而不是盲目随意所为。我校编写了“责任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五个方面”的责任教育内容分为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分别实施。对每个年级段而言,每个方面的责任教育内容都会涉及,年级不同,活动的要求与目标也不同,是有层次、由浅入深的螺旋式推进。比如一到六年级的“对家庭负责”实践活动,一年级是“我让家人看笑脸”,二年级是“我是小小服务生”,三年级是“我是爸妈好参谋”,四年级是“我是理财小能手”,五年级是“我是家庭小主人”,六年级是“亲情无限,感恩永远”。不同的年级段,活动开展内容不同,但都指向“家庭”,不断构筑学生完整的家庭观。

2.责任体验的过程力求充分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关键在生活实践,要回归到生活中去,要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上,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形成自觉自律的责任行为。所以,组织学生体验的过程要充分,活动的设计、组织、推进、评价等工作要细致周到、扎实有效,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充分的教育,得到充分的锻炼。

例如,一年级开展的“审判红绿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学生们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活动第一阶段,认识红绿灯。学生学习律动歌《红绿灯》:“红绿灯呀,眨眼睛,十字路口最分明。绿灯行,红灯停,该停该行要分清。绿灯行,红灯停,该停该行要分清。一撇一捺做个人,一身正气讲文明。长长短短人生路,迈步要看红绿灯。”教师引导学生们认识红灯、绿灯、黄灯、斑马线等,知道应该怎么行走。活动第二阶段,做个小小交通指挥员。组织学生给美丽的校园制作红绿灯,并且学做小小交通指挥员。学生合作绘画制作红绿灯。然后模拟十字路口的场景,组织学生“过马路”,体验该怎么行走。通过家长、学生跟踪评价学生过马路的情况,表扬与批评结合,为学生自己的文明通行点赞。活动第三阶段,我们都是文明人。发动学生观察、发现身边交通不文明的人,主动有礼貌地干预,影响身边人,发挥正能量。三个阶段的活动层层推进,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三、坚持责任评价。形成责任行为

评价是保证责任教育效果的关键,没有一定的评价,责任教育就收效甚微,甚至容易半途而废。评价,是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的,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我校的责任教育评价主要从学校、班级、家长三个方面重点开展。

1.学校评价,设计引领推波助澜

作为学校层面,要设计好责任评价的原则、标准、要求及奖励办法等,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让责任教育评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也给教师评价、班级评价、学生评价以明确的引领。学校定期评价与表彰奖励,对全校责任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上行下效,学校评价的引领作用会充分发挥。

(1)建立校本化的评价制度

我校建立了“责任之星”考评办法,开展争章行动,具体办法:对于学生的点滴责任行为,奖励红色的小小红“星”,当某学生积攒到10颗小小红“星”时,则可换取一枚红色奖章,五枚红色奖章再换取一枚绿色奖章,三枚绿色奖章再换取一枚蓝色奖章。学校定期召开师生大会,表扬奖励获得各级奖章的学生,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

(2)营造氛围激励责任教育

学校利用校园长廊、走廊、楼梯、班级生活园地等地方,展示学生责任成长的风采,责任之星、责任故事、争章成果、班级竞赛、学生最美瞬间、学生成长感言等等,氛围的营造聚焦学生的责任成长足迹,给每个班级、每个学生以成长的信心和动力。

2.班级评价,师生同评你追我赶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学生每日接受教育的场所。责任教育,也是需要教师们通过班级来周密、细致地落实的。所以,班级里的评价也是尤为重要的。班级责任教育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1)教师评价

一是每个教室前的墙壁上有“责任之星评价表”,上面有全班学生的姓名,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值得表扬的学生,就可以随时在该生的名字后面画上或者贴上五角星,作为评价奖励。二是班主任在每周里,根据学生的日常记录,总结本班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星”奖励,或者以便条的形式,写上奖励的话,“颁发”给受表扬的学生并带回家给家长看。三是教师通过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两个平台,经常表彰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2)學生互评

每个班级有“责任教育评价手册”,记录学生的“责任每一天”,只记录值得表扬的人和事,请本班同学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同学在班级、在校园、在校外的“闪光点”,发现以后,记录下同学的美丽瞬间。不记录负面行为,是为了弘扬正能量,对小学生而言,激励表扬比批评惩罚更具教育性。学生自评,定期召开班队会,组织学生阶段反思自我,每月“三省吾身”,让学生评价自我,在反思中审视自我,或纠正或发扬,树立下一步的奋斗目标。

3.家长评价,指导生活固化行为

各班级都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家长QQ群,家长通过网络平台能及时沟通交流孩子们的表现。通讯的便捷与网络的支持,为家长参与评价提供了便利。学校、班级的每一项活动,对学生的要求等都及时告知家长,请家长参与监督评价。家长的评价再由教师带到班级,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将教育做实做细。比如,合理利用手机与网络的教育,家长的话孩子不一定听,但家长了解孩子的家庭表现,家长的评价告知教师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再评价、再教育,在家长、学校之间的无缝对接中,不断实施教育,培养能担当的全面发展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