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型特色小镇的规划探索
——以广州石滩特色小镇为例

2019-10-24 02:53乔如娟梁佩瑜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0期
关键词:石滩绿地小镇

乔如娟,梁佩瑜

(广州市图鉴城市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字】特色小镇;绿色;创新;石滩镇

1 引言

特色小镇的发展源于浙江省,对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发展的经验总结与学习,以及全国各地对各种特色小镇的规划发展的探索。目前,对于创新绿色型的特色小镇的研究多要集中在浙江省,霍伟等通过对浙江省特色小镇的调研总结发现,在浙江省公布的省级特色小镇的名单中,绿色创业小镇共12个,以知识、信息与智慧作为小镇发展的要素,促进特色小镇的发展[1]。席广亮等以浙江海宁皮革时尚小镇为例,探索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2]。王吉勇、朱骏等认为在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中,要因地制宜的确定小镇的发展方向,处理好小镇的生态环境、历史保护与小镇开发的关系[3]。

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特色小镇的发 展是政府、企业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对于激活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4]。新时期的特色小镇建设应更多的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等理念,促进小镇自然生态、产业、文化等融合发展[5]。广州市的石滩绿色创新型特色小镇是指结合区域的发展规划背景,在周边的水系、山体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以“绿色生态、创新发展”为理念,在小镇中发展绿色创新型产业,如信息技术产业、科技金融业、创新服务关联产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并因地制宜的规划城市公园、生态公园、防护绿地与园区景观绿地,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2 石滩特色小镇基本情况

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特色小镇位于珠三角东岸,广州东部,两小时交通圈基本覆盖珠三角主要城市。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挂绿新城内,总用地面积约为426.53hm2,规划核心区面积共149.21hm2,包含低碳总部园、硅谷公园、三甲医院、碧桂园水岸花园和部分郑田村用地。小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内,是粵港澳大湾区东岸重要节点城,临近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利用片区优势,加大与港澳的合作力度,与广州市中心、深圳、东莞实现成果共享、交流、应用与转化,利用港澳优势对接国际创新资源,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2)生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小镇规划范围内的耕地、山地与水体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连绵山体和水体资源规模较大,田园观光项目建设、山体养生旅游项目和水上休闲旅游配套项目的打造可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3)周边发展平台众多,产业发展现状良好

石滩特色小镇周边分布着广本研发中心重点平台、北汽集团重点平台、“一江两岸三带”重点平台和环湖高科技产业园、食品药品产业园、战略新兴产业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其中,广本研发中心是建设“人才培育—技术研发—产品制造”于一体的先进平台,“一江两岸三带”平台是建设具有增城特色的高品质景观带、高端现代服务业经济带和广州东部沿江创新带。

目前,小镇内的企业主要涉及新能源、电子商务、电子科技、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装备制造以及金融、教育咨询类服务业。小镇现已签约企业共47家,办妥入驻工商注册企业39家,另还有在跟进洽谈的企业50家。

3 绿色创新小镇的规划思路

石滩特色小镇的绿色创新规划发展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首先要结合自身优势,明晰发展思路。结合周边的发展条件与区位的产业优势,对小镇产业进行梳理,清退那些低端、散乱、不符合园区定位的企业。其次,发展过程中要强调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环境一体协调。建设成既符合产业发展要求,又能够满足人居需求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最后,完善基础设施,重视人才与科技的引进。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更要完善交通公服设施,为产业所需人才提供足够好的创业平台和宜居环境。吸引更多适合的企业的入驻,促进相关的产业的集聚与发展。

石滩绿色创新小镇的规划思路主要是:将小镇规划成为集“创新产业”、“绿色生产”、“创新合作模式”、“创新配套”、“绿色环境”于一体的新型小镇,通过政务、技术、科技金融三大公共服务体系,打造以创新为特色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集聚区”发展生态链,提供从企业初创、成长到产业化等阶段的全方位、一条龙“保姆式”服务,推动创新资源聚合、高端产业聚集、总部经济聚焦,致力于打造广州东部IAE产业中心,使产业在整个产业链条上实现绿色创新。同时,为小镇规划设计绿色的生产与生活环境,生产空间采用低密度办公楼建设,设置大面积绿化,提高生产环境的舒适性。生活空间中设置达到绿化标准的地标建筑、公建建筑;道路两旁种植层次丰富的行道树,设置休闲公园,完善绿地系统。生态空间主要是发展休闲旅游,保护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石滩特色小镇的绿色创新规划

4.1 产业布局的创新

石滩特色小镇发展的产业具有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消耗型、高科技型、高增长型与高附加值型的绿色创新产业。小镇立足于规划区现有资源,运用生态环境分析、经济发展分析、用地适宜性评价等方法,按生产、生活、休闲旅游等功能对规划地块进行功能分区,将小镇划分为高新产业区、健康产业区、花园新社区、生态观光区、文化设施配套区和河岸休憩区六个区域(见图1)。

1)高新产业区

图1 石滩特色小镇的产业空间布局

依附现有的低碳总部园,打造专业化产业平台,形成“科技孵化器+龙头企业基地”产业布局,完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为创业者和龙头企业打造良好的办公环境。

2)健康产业区

紧邻三甲医院,结合周边山体进行开发,打造医疗和养生于一体的健康产业链。

3)花园新社区

结合“绿色”、“创新”主题,打造低碳、环保、绿色、舒适的人才配套公寓,为创业者提供宜家宜居的环境。

4)文化设施配套区

作为辐射挂绿新城的文化设施配套区,此区将打造一所小学,一座文化室和一个体育公园。

5)生态观光区

利用现有的山体、田园资源,建设绿道、观光亭等,打造小镇生态观光旅游区。

6)河岸休憩区

利用增江河岸的湿地、沙滩等资源,适当设置休闲度假与观景项目。

4.2 合作模式的绿色创新发展

石滩镇绿色创新小镇主要选择节能、低耗的绿色产业,包括人工智能、新能源产业、大数据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与健康产业等。在小镇中尝试一种新的小镇的创新模式,即小镇是由政府与龙头企业共同合作模式。由政府作为主导,为创业者建设舒适的生态环境,再和龙头企业的创新中心共同合作打造重点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工作室和科技服务机构,以吸引其他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入驻。同时,这些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又可以与龙头企业实现人才与技术的交流和共享(见图2)。

4.3 绿色生态系统规划

图2 产业发展的新合作模式

图3 小镇的绿色生态系统规划

规划区内地块用地布置结合周边水系、山体和城市景观,因地制宜适当布置城市公园,生态公园,防护绿地和园区景观绿地。形成“一带两廊多节点”的绿地系统结构(见图3)。

一带:增江滨河景观带。依托规划区东面增江水域,整合水资和绿地景观,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打造一条增江滨河景观带。

两廊:防护绿廊、园区风貌绿廊防护绿廊。连接规划区内主干道防护绿地和水体防护绿地,打造一条绿化通廊。

园区风貌绿廊:整合规划区内产业园内部绿化空间,打造独具特色景观风貌廊道。

多节点:硅谷公园、疗养公园、山体公园、四季花园、滨河湿地。

公园绿地:规划区内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应以四季开花植物为主。并于公园内配置适当的拓展运动器材,满足市民需求。对于园内设置的小品应配合小镇定位,以“创新、科技”为主题。

广场绿地:规划区内的广场绿地主要为健身广场,以石质硬铺地配置少量绿色植物为主,并放置一定量的休闲健身器材。

防护绿地:规划区内的防护绿地为水域附近的绿地,以本土地蔓植物为主,适当建立一些砂砾石子园路。

河岸湿地:规划区内河岸湿地主要依靠增江河岸建立,适量种植水生开花植物和建设悠闲木栈道,美化景观,增加亲水性。

以宜居城市、健康生活、绿色产业为目标,结合绿地系统,推进绿道建设,形成串联城市公园绿地、片区公共中心的绿道系统,提升品质,汇集人气。规划区的慢行系统分为都市型绿道、生态型绿道和徒步道。

5 结语

新时期,广州市将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与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增城区高度重视创新发展,加大力度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产业、人才与服务业高度融合发展。作为增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滩特色小镇要抓住发展机遇,积极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深科技走廊发展中去,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发展绿色创新产业,建造绿色创新型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石滩绿地小镇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游黑石滩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牛头观
圆石滩车展10大看点
《成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