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培养摭探

2019-10-24 05:39王雯月
成才之路 2019年26期
关键词:知识储备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

王雯月

摘 要:高中政治课将通过一系列培养路径让高中生成为有公共素养的新时代公民。培养路径主要有:引发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增加公共参与的知识储备;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关键词:高中政治;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自主性;知识储备;参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6-0012-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大力提升国民素质的核心要义,也是学校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习总书记着重强调了“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落在每一个公民的肩上。为了培养有担当、有情怀的公民,学校教育应该从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公共参与”着手。学科核心素养是2017年思想政治课程标准重点修订的部分,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化。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谓“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思想政治学科应该紧随时代脚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新时代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要求

1.培育人民當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的本身”,这是著名教育家杜威对教育的定位。学校教育应该和社会生活接轨,让学生在学校中也能习得社会技能,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为学生的社会化起指导作用。例如,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从课本上了解在我国政治生活中人民当家做主这一内容,更应在价值取向上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自觉形成主人翁的意识,主动承担起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与使命。如果学生仅把“人民的主体地位”作为知识来学习,就不能感受到作为国家主人的使命感与爱国情怀。空洞的理论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十九大召开期间人民群众表达意见与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帮助学生消除旁观者的隔阂感,从而产生国家事务就在自己身边,自己能以参与者身份建言献策的意识,并在参与中实现身份的转换,培育人民当家做主的主人翁意识。

2.遵循有序公共参与的规则

高中生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后,就会产生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但是,学生们对如何参与公共事务以及参与公共事务的规则通常都一知半解,对社会公共事务的认知大多还停留在书本中的抽象知识上,仅凭自己的理解很难完全掌握社会活动规则。为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学校生活入手,请学生针对自己遇到的一些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经历发表看法,再询问班级内是否有与学校沟通的代表、团体。然后,教师可以引入社区生活,让学生了解社区居民如果遇到扰民现象应该通过社区居委会解决。最后,总结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通过相关的社会组织及相关部门,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正确地参与公共事务。了解并遵循有序参与的途径与规则,是高中生正确参与公共事务的基本前提,教师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迈出公共参与的第一步。

3.积累理性公共参与的经验

现在,高中生能够参与的公共活动大多是社区义务活动,如帮助敬老院打扫卫生、美化街道铲除小广告等较为简单的活动。但是,在集体劳作时,有些学生会跑回家,以逃避劳动。所以,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有时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与效果。有的学校甚至给学生的学习让步,根本不组织社会活动,这导致学生与社会脱节现象的发生。“学校即社会”,在社会中参与真实的生活,是高中生身心成长和积累经验的正当途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也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更要带领学生参与到书本中提到的公共事务中,运用学习的规律与途径,增加学生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经历和经验,进而培养高智商、高情商、理性行动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高中生。

4.提升解决公共参与问题的能力

面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高中政治课的课堂内容与教师角色也要进行相应的转变。教师只有更新教育观与人才观,培养学生对话协商、表达诉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有可能使学生在公共参与中有所收获,而这种能力并不只是通过教师言语传授与书本自学就能习得的。因此,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的情景事例,请学生分别代表不同身份的人模拟公共事务的过程,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深刻理解知识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课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模拟辩论和情景复现等活动自觉提高对话协商、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时代高中生公共素养的培养路径

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把提高学生公共参与自主性与教授学科知识、在课堂模拟参与公共事务的情景等落实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对学生的知识、精神和能力进行整合与升华。

1.引发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自主性

高中政治课本中的一些内容本身是间接经验,较为抽象,教师如果采取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根本达不到让学生领悟知识,并自觉内化为自身行为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如果仅依靠教师的语言,学生是难以感受到我国经济发展向前迈出一大步的喜悦心情的,难以由衷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生发自豪感,难以产生作为未来祖国建设者的庄严使命感。为此,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纪录片,让学生通过对比体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来人民的生活变化,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发展壮大的自豪感,以及对现今美好生活的珍惜之情。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十九大相关视频,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自主性。

2.让学生在课堂辩论中增加公共参与的知识储备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关于公共参与方面的知识,大多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即使有一些拓展内容,也只是从某一方面为学生展示社会生活现状。所以,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可能还停留在表层的社会现象上,对公共参与的认识也停留在教材层面。为帮助学生增加公共参与的知识储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增加课堂辩论环节。例如,教学“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从课本知识中的预习所获、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新闻联播中提取的信息等,围绕“怎样才是公民正确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进行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补充和总结。学生通过自己搜寻知识以及与同学在课堂上辩论,往往能够更长久地记忆相关知识,并能在相关社会实践中准确运用。

3.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通过确定选题、学生自主抽取角色、将书本知识编写成剧本、进行实际体验等环节,有效开展体验式教学。例如,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分别扮演相关角色,按照其应有的权利和运行的程序展示书本上的相关内容。体验式教学由于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所以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政治生活就在身边,在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三、结束语

公共参与素养是高中生完成从学生身份到社会人身份转變的必备技能。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能够彰显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加高中生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理性参与公共事务的经验,使高中生具备对话协商、表达诉求的解决公共事务的能力。对学生公共素养的培养,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本内容的讲解上,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组织校园社团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切实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这样,才让学生真正担负起未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担,接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参考文献:

[1]秦小萍.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J].江苏教育研究,2018(26).

[2]张蔚.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宋芳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参与素养培育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7.

[4]刘旭东,尹萍.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公共参与素养培养[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8(11).

猜你喜欢
知识储备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中国民粹主义三个动向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县级气象服务工作经验分析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