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的含义、测度及作用研究综述

2019-10-24 08:51张远为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4期
关键词: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摘 要:近年来,社会资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成为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的热点。目前,学术界对于社会资本的含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社会资本的测度上,学者们主要从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进行测度;社会资本的作用上,学者们认为社会资本在提高人们之间的互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对社会资本的含义、测度及作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社会资本;测度方法;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24-0001-02

最早提出社会资本概念的是社会学家,随后,Pierre(1986)、Putnam(1994)和Fukuyama(1995)等学者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引入经济学领域。当前,社会资本的概念被用来解释大量的社会现象及经济现象。然而,对于社会资本的含义、测度、作用等方面,学界仍然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对社会资本的含义、测度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帮助。

一、社会资本的含义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社会学领域,是由Bourdieu于1985年提出的,他将社会资本定义为社会成员通过他们之间的联结而得到的优势或机会。Coleman(1990)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群体中成员横向联系的广度及深度,它的作用是增加群体的力量以及对某些成员实施惩罚。按照Coleman的定义,社会资本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Ports(1998)指出,高强度的社会资本能够阻止外部人进入该群体,也能对那些试图背离低级社会规范的成员予以惩罚。比如,在某些贫民区中,如果某个成员试图进入中层阶级,贫民区中的其他成员会对该成员进行言语上的攻击(Bourgois,1995)。随后,社会资本的概念被Putnam(1993)和Fukuyama(1995)引入政治学领域。在以上两位学者的研究中,社会资本被看成是一个更大的社会群体,甚至是一个民族的财富,而不是仅仅将研究对象局限于一个小的群体,从而社会资本失去了它所包含的负面含义而成为马基亚维利笔下公民道德的同义词。在马基亚维利笔下,具有这样公民道德的城市,市民具有选举权、遵纪守法、互相协作,其领导人品德高尚、积极为公众谋福利(Putnam,1993 and 1995)。从而,Putnam(1993)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一个社会的信任、规范和网络,它能够通过促进社会成员有效地互相协作去实现共同的目标。

国内学者中,张其仔(1997)是研究社会资本较早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网络关系,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制度和技术创新、劳动力转移等都存在影响。杨永福(2002)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徐隆、张文棋(2014)将社会资本定义为能够给群体中的成员,以及整个群体带来效用的各种社会规范及制度安排的总和。张远为、严飞(2018)对社会资本的定义是: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以群体的共同利益作为目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成的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规范,它能够促进合作行动从而提高社会效率。

二、社会资本的测度

西方很多学者从公司层面对社会资本的测度进行了研究。有学者提出可以从公司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小来测度公司社会资本的大小,承担社会责任大的公司相应的社会资本水平也较高(Canayaz等,2016;Degli Antoni&Sacconi,2011)。Ahern(2013)提出,可以用公司在与顾客及供应商的关系中所处位置与中心位置的远近作为测度社会资本的尺度。他们研究发现,离中心位置更近的公司,其股票赚取的收益也更高,他将这归因于这类公司拥有更高水平的社会资本。Cohen(2008)、Glaser(2013)提出,可以用公司经理和高管人员所建立的社会网络来衡量公司的社会资本水平。

国内学者从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来测度社会资本的大小。从个体层面测度社会资本的方法主要有提名生成法和位置生成法两种。提名生成法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让被调查者对过去一段时间交往的关系人进行提名,并进一步探询他们与被调查者之间的关系强弱和社会背景。位置生成法则根据被调查者的交往对象中的职业类型及工作單位类型,来测度受访者的社会资本大小。国内采用位置生成法来测度社会资本大小的学者主要有胡荣(2003)、边燕杰(2012)等,采用提名生成法来测度社会资本大小的学者主要有阮丹青(1990)、张文宏(1999)、贺塞平(2004)和刘军(2006)等。从集体层面来测度社会资本的学者主要有:裴志军(2010)提出,从正式网络、非正式网络、规范信任、普遍信任、共同愿望和社会六个维度测度集体社会资本;谢治菊等(2011)从共享、合作、信任、互惠、社区参与、社区归宿感六个维度测度集体社会资本;牛喜霞(2013)从互惠、共享、合作、一般参与、特殊参与、熟人信任、制度信任、普遍信任、社区归属九个维度测度集体社会资本。

三、社会资本的一般作用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社会资本在提高人们之间的互信水平、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企业价值等方面发挥作用。Coleman(1990)认为,如果一个群体拥有高水平的社会资本,则会对那些违反规则的成员予以惩罚。因此,群体中的成员不敢轻易违反规则,从而会提高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Putnam(1993)的研究成果表明,社会资本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实证研究表明,一个地区可得到的社会资本越多,该地区的经济和民主政治越繁荣。

一个地区社会资本水平的高低对该地区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Hilary 和Huang(2016)研究发现,在美国,那些信任水平较高的县,企业更少遭遇代理问题,获得的利润更多,估值也更高。Kelly(2015)研究发现,在信任程度较低的地区,支付红利的公司相对于其他公司来说,股票会溢价。

为研究社会资本的重要性,Graham等(2016)调查了1 300家北美企业。他们不是直接研究社会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而是根据对企业经理人员关于文化及社会资本重要性所持观点的调查提供间接证据。所调查的经理人员中,90%以上认为文化重要或很重要,92%以上认为促进文化建设能够提升企业的价值。他们认为,重要的文化价值观是诚实、合作和适应性,前二者与企业的社会资本关系甚密。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社会资本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孟大虎等(2011)用亲戚数量、朋友数量和熟人数量三个指标来反映大学生拥有的社会资本状况,发现亲戚越多,越可能选择家人或亲朋这一求职渠道;朋友越多,选择社会招聘会的概率越大;熟人数量对选择社会招聘会、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和社会实践这三种求职方式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张广胜等(2015)研究发现,社会资本的网络宽度和网络高度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的选择影响不显著,而社会资本的网络强度对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田丰、静永超(2018)研究发现,家庭社会资本对提升学生的学业表现具有正向影响,对较低阶层的家庭来说,通过这一途径能够提高代际流动的可能性。

四、社会资本在信贷市场中作用的实证研究

国外很多学者对社会资本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有助于提高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降低贷款的利率水平,更少被要求提供担保品。

Luigi等(2004)认为,借贷行为严重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互相信任,因此,社会资本应该能够在信贷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借贷行为能否发生,固然与是否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密切相关,但也受借贷双方互信水平高低的影响。Luigi等学者研究发现,由于社会资本提高了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的程度,因此,在社会资本越高的群体中,成员向亲友借款的比率越低,因为他们能够向亲友以外的渠道借到资金。其他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支持以上观点(Brehm & Rahn,1997;Spagnolo,1999)。

Banerjee(1994)和 Besley(1995)认为,社区银行(由社区成员经营管理的银行),对其成员拥有更多的信息,而其他银行要么得不到这些信息,要么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得到这些信息。从而,社区银行在向其成员发放贷款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信息。社区银行拥有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其成员在借贷活动中违约时,社区银行拥有对违约成员相应的惩罚手段,而这些惩罚手段是其他商业银行所没有的。Smith和Stutzer(1990)研究了一个每个借款者的收益取决于团体中其他成员行为的模型,认为当存在系统性风险和逆向选择时,互助银行作为一个评价借款者信用等级的自我选择机制而出现。特别的,低风险的借款者能够通过加入互助银行(借款者的收益取决于互助银行的利润)发送他们是高质量借款者的信号,从而,借款者整体的信用等级得到提升,通常借款者能够以更低的利率借到资金。Banerjee等(1994)研究发现,在19世纪的德国,无限负债的互助银行与有限负债的互助银行相比,破产率更低。他们对此现象的解释是,同行监督在其中发挥了作用。

Hasan等(2016)研究发现,在美国,社会资本水平更高的县,企业在借款中可以享受更优惠的条款。Gambacorta等(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与银行保持密切关系的企业,在借款时能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条件。比如,借款的利率水平会更低,更少被要求提供抵押品。Petersen和Rajan(1994)發现,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的老客户更容易从银行获得信贷资金并且利率较低;与银行打交道时间的长短对信贷资金的可得性有正的且显著的影响,对获得信贷资金的成本有正的影响但不显著。Cole(1998)研究发现,那些与银行交往时间较短的企业,银行向其发放贷款的可能性明显要低于与银行交往时间长的企业。Weinstein和Yafeh(1998)发现,与银行关系密切的企业更倾向于采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技术,因为他们更容易从银行借到资金。

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对社会资本在信贷市场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也支持社会资本在提升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降低贷款的利率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马宏(2016)对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高低与通过民间借贷借到资金可能性大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资本高的农民工更容易通过民间渠道借到资金。王超恩(2015)、胡金焱(2015)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也支持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水平与其借到资金的多少呈正向关系的结论。申云(2016)研究发现,农户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本对于农户借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非正规金融借贷中这一特点更为明显。张樱(2016)研究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拥有的社会资本与银行借贷契约之间的关系,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拥有的社会资本越多,企业从银行借到的资金额度越大,借款利率越优惠,担保要求越宽松。

五、简要评论

近年来,学者们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今后进一步完善。

第一,关于社会资本的含义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社会资本内涵的不明确,将影响到社会资本理论其他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社会资本的含义未明确界定,必然影响到社会资本的准确测量,而这又必将影响到社会资本作用的实证研究。

第二,关于社会资本测量方法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资本的测量是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下转11页)(上接2页)要环节,也是一个难点。社会资本应从多个维度进行测量,但如何将多个维度的指标进行整合并得到综合评价指标,需要今后进一步研究。社会资本涉及到较多情感因素和主观因素,然而,这些因素难以量化,如何寻找合适的替代变量也是今后需研究的一个方向。

第三,关于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并未进行充分的研究。当前的文献主要是对社会资本发挥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但没有对其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对社会资本发挥作用的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揭示其作用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Pierre B.The Forms of Capita.in J.G.Richardson,ed.,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M].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86.

[2]  Putnam R.The Prosperous Community-Social Capital and Public Life[J].American Prospect,1993,(13):35-42.

[3]  Luigi G.,Paola S.,Luigi Z.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in Financial Development[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526-556.

[4]  Gambacorta L.,P.E.Mistrull.Bank Heterogeneity and Interest Rate Setting:What Lessons Have We Learned since Lehman Brothers?[J].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2014,(46):753-778.

[5]  Hasan I.,Hoi C.,Wu Q.,Zhang H.Social Capital and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Bank Loans and Public Bond[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17,(52):1017-1047.

[6]  徐隆,張文棋.小微企业信用互助机理的理论分析——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4,(5):71-76.

[7]  张远为,严飞.社会资本与小微企业融资能力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8,(2):15-21.

[8]  马宏.社会资本、民间借贷及农民工收入的关系研究——基于武汉市农民工实地调研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6,(10):67-72.

[9]  王超恩,刘庆.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创业融资方式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43-50.

[10]  张广胜,孙学涛,戚迪明,江金启.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初职就业地选择的影响[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5,(4):522-530.

[11]  田丰,静永超.家庭阶层地位、社会资本与青少年学业表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90-200.

猜你喜欢
社会资本研究综述
儿童旅游研究综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对当前我国推进PPP模式的探讨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互联网金融与PPP模式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探讨
微学习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