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4 06:48马昌锦
成才之路 2019年27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渗透数学教学

马昌锦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积极心理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终身学习数学的良好能力。文章从渗透认知品质的培养、渗透意志品质的培养、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渗透利群品质的培养四方面,对积极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数学教学;渗透;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2;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7-0027-02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门以普通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重点关注个体自我潜能的发挥以及其获得幸福生活、有效参与社会等内容,它不仅指向问题心理学,而且更注重解决问题和有效地预防问题。当前,由于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过高,再加上数学学科的特点,使得一些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众多数学教师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探讨积极心理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渗透认知品质的培养

数学的推理和逻辑推导具有科学、严谨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借助数学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形成思维能力。

案例:小红的妈妈今年44岁,正好是小红的4倍小7岁,小红今年多少岁?

通过对50名三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下:

错解1:44×4-7=169(岁)。(合计4人)错解2:(44-7)×4=148(岁)。(合计4人)错解3:(44÷4)-7=4(岁)。(合计6人)

由该案例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性,总共被调查的人数才50人,其中有8人犯了错解1、错解2这两类错误,反映了这些学生在头脑里面缺乏孩子的年龄一定要小于父母年龄的基本认知。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正确认知的阶段,教师要通过日常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知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联想”教学法、“玩”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渗透意志品质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依赖心理严重、害怕困难、态度消极等。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中,要想学好数学的确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努力,需要学生具备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坚强的意志力。那么,教师要通过什么样的教育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呢?笔者认为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自觉性。

案例:“三角形的认识”教学。

在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文具盒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尺子,它们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其他三角形会不会也具有该特征呢?教师看到时学生满眼疑问,便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师:我们自己用小刀和硬白纸,随便剪一个三角形,然后用手中的量角器量一量,看看结果如何。学生高兴地动起手来,并得出了结果: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了数学的趣味性,而且巧妙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渗透思维品质的培养

新课改要求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提倡学生标新立异,提倡学生经历探究过程,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进行合情推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具有优秀的思维品质。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面对那些一时难以找到解决途径的问题时,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等活动,发现问题的特征,然后做出合理的判断、猜想和论证,最终解决问题。

案例: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综合应用”的教学中,教师出示算式34+43=77、51+15=66、26+62=88,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并要求学生先个人观察思考,再小组讨论,最后集体反馈。

生1: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是互换前后的两个两位数,和是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相同的一个两位数。生2:并且所得的两位数都能被11整除。师:你们验证一下74+47=121,看看原来的猜想还成立吗?(学生验证)师:如果再继续验证,结论还仍然成立吗?生2:成立的。师:能否证明结论是正确的?生3:若用a、b表示一个两位数两个数位上的数字,则(a×10+b)+(b×10+a)=11a+11b=11×(a+b),于是“所得的两位数都能被11整除”的猜想是正确的。

猜想是一个问题发现的开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猜想。教师要善于捕捉引导时机,因势利导,有效启发,引导学生猜想、推理。教师还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数学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丰富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独特思维,这对他们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渗透利群品质的培养

所谓利群品质,就是积极心理学中利群维度的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以往的那种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教法已经被摒弃,新课改要求为学生创造合作、互动学习的氛围,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首先,拟定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可以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科学搭配,每一个小组既有水平高的学生,又有水平低的学生。这样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促进,同时还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倡导学习的有效性和激励性。

其次,小组内要明确分工。每4人或6人为一个小组,并推选出小组长和纪律监察长。对小组长的要求:责任心强,具有极强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其职责是为小组制定发展目标,检查小组内成员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组织同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第三,制定评比和奖励办法。首先,每周评比一次,平均分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前三名为“周之星”,给每一位“周之星”成员的家长发一张奖状。然后,一月一次大评比,成绩最靠前的两名为“月之星”,将给获奖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拍照、制作海报,张贴在班级的公告栏上面,并给“月之星”的组长和监察长颁发荣誉证书。最后,每一学期再结合考试成绩进行综合评比,评出前两名为“明星小组”,对其成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再评出进步幅度为前两个名次的小组为“进步之星”,并颁发进步奖奖状。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让他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出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指路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合作去發现问题、掌握规律,体验获取知识这一过程的酸甜苦辣。

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数学难学,也有的学生学习数学难以持久,这些因素制约了数学能力的提高。哈佛大学有一句积极心理学名言:“唯有长期坚持和熟悉,方能使事情变得容易。”因此,教师要将积极心理学的精髓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做好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进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翔平.给自己注入积极的基因[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马甜语.积极心理学及其应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弗兰克·戈布尔.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张亚男.小学高年级认知维度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课程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14.

[5]单志艳.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0(11).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渗透数学教学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