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探研

2019-10-24 06:48杨军红
成才之路 2019年27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杨军红

摘 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在活躍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方面优势非常突出,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章基于数学教学,就如何开展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讨。教师应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强化教学引导,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开展课后教学评价,提升合作学习实效。

关键词:数学;合作学习;教学策略;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7-0056-02

学生年纪比较小,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且思维与认知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常常无法自主完成对思维水平要求比较高的数学学习任务。此时如果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因此,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合作学习理念值得深入探讨。

一、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奠定合作学习基础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班级学生进行合理划分,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合作小组。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会对后续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的合作小组划分中,为了方便开展课堂教学管理,一般数学教师都会将前后桌的4人~6人划归到一个小组中,但是这种合作小组划分方式却没有考虑学生的意愿以及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意愿,以每组4名~6名学生为宜,且要确保小组中有2名~3名数学学习能力较强且积极性比较高的学生,力求使其带动其他成员来共同学习。此外,为了方便管理课堂秩序,数学教师可以对各个合作小组进行编号处理,确保合作学习有序开展,为后续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的时候,考虑到这部分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具有紧密联系,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小,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的过程中可以将4名~6名学生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具体进行小组划分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自由分组。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将学生自主分成的合作小组成员进行适当改变,力求完善各个合作小组中成员的结构,不能够仅以学习成绩作为划分合作小组的唯一指标,以确保合作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然后,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再继续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一同就“秒针的特点”等相关教学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教师可以有效地借助这些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合作小组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并使他们快速完成相关的合作学习任务。

二、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有效启发学生思维

合作学习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所以实际合作学习开展中离不开讨论,但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各个合作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就必须要注意把控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的时机。在把握合作学习时机的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结合每堂课的教学推进顺序,将课堂划分成问题整理环节、问题解决环节和教师点拨与指导环节这三个环节,这实际上就对应着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课前已经开展了预习活动,所以合作小组的第一次讨论要置于课堂知识导入之后,就学生已经预习的数学知识点来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在各个合作小组轮流发言后,教师可以继续就其中的不同观点来开展第二次讨论,就相关问题的求解方法进行深入探讨。最后配合教师的点拨和启发,引导各个合作小组开展第三次讨论,引导学生相互沟通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例如,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数学教师在课前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皮尺来测量一下自己周边一些物体的长度,为学生安排下述教学环节。首先要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引导各个合作小组成员将自己所测量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尤其是要做好长度单位的控制,期间记录下小组成员存在争议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如测量长度单位不统一或测量方法不一致等。然后教师针对各个合作小组记录下的问题,引导他们讨论这些问题的答案。如为了便于测量和记录,需要采用不同的长度单位来测量物体。学生通过讨论,可以逐步了解与掌握周长测量的相关知识。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合作小组讨论后依旧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如对于树叶等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可以先用细绳绕着图形周长一圈,用直尺对细绳的缠绕长度进行测量来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教师在学生出现疑问的时候开展合作学习,引导他们相互讨论,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参与合作学习,这对于启发他们的思维和提高他们学习有效性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强化教学引导,引导小组合作探究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讨论学习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注意强化自身的教学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与策略,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引导的过程中都必须始终结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灵活借助情境创设法和游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他们全身心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这样才能提升合作学习的实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学习特点,立足教学大纲要求,为学生设置一些能够启发他们思维且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教学情境,以便有效地利用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采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设置符合教学需求的小组任务,引导各个合作小组自主划分学习分工,借助合作学习任务的层次性设置来有效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质量。

例如,在教学几何部分数学知识时,数学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小组抢答问题的方式,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或者其他几何形状的问题,借助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导入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几何体面积与周长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开展自主测量,之后可以引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来自行处理数据,启发他们思考这些数据之间的相关性,最终通过合作小组的自主学习来求解得出几何体面积与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复杂几何体体积求解中,数学教师可以以“曹冲称象”的故事来导入相关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转换思想,使学生掌握复杂几何体体积求解可以通过几个简单几何体体积相加得到。

四、开展课后教学评价,提升合作学习实效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合作学习实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同样离不开课后教学评价,这是发现学生学习不足、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课后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各个合作小组总结本堂课所学的知识,分享彼此的学习感受。然后教师从整体上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帮助学生明确本堂课所学的数学知识的重难点。

例如,在教学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刚才我们合作学习中最终得出了什么讨论成果”“对于刚才的讨论问题,你们是否还有其他的求解方法”“我们刚才讨论的结论是否准确”等问题,促使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的数学知识,并通过学生的回答来了解教学中的不足,以改进后续的教学方案。在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的讨论成果,同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合作意识,这样才能在夯实学生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为后续的合作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总之,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符合学生思维与认知的学习方式,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在实际合作学习中,数学教师需要从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入手,把握合作学习时机,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强化教学引导,引导小组合作开展学习探究,还需要及时开展课后教学评价,确保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车洁.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究[J].成才之路,2016(09).

[2]吴家锦.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J].教育观察,2018(24).

[3]余会林.浅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

[4]王淑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黑河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