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2019-10-24 09:39乌兰图雅王春光郁志宏田海清刘飞谢胜仕张涛贺长彬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38期
关键词:饲草料畜牧业教学

乌兰图雅 王春光 郁志宏 田海清 刘飞 谢胜仕 张涛 贺长彬

摘要:《饲草料收贮与加工》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蒙汉双语授课班的核心课程,也是培养畜牧业机械化方面专业人才的主干课程。学习本课程,也是对学生以往所学相关课程掌握程度的检验﹑巩固和深化。文章从课程分析、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等角度探讨了《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的讲解思路。

关键词: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蒙汉双语;畜牧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8-0186-02

《饲草料收贮与加工》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蒙汉双语授课班的核心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深入了解饲草料收贮及加工生产实际,可根据植物生长特性以及生产需要,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实现某个环节或整个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该课程根据地方特色,涵盖饲草料收获机械设备、青贮饲料收获机械及饲草料加工机械等知识内容。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反映其专业主要应用领域的思维模式、设计能力水平,也反映其毕业设计和毕业后工作技能水平[1]。

一、课程分析

1.课程基本信息。《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总共32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践课8学时。

2.课程定位。针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蒙汉双语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如图1所示。显然,核心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基础知识和必要能力,而且需要后续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作为能力训练的相关支撑,最后以毕业设计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的全面训练[2]。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实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机械在畜牧机械中的地位及发展本地区饲草料收贮及加工机械的意义,了解国内外饲草料收贮及加工设备的研究现状,掌握各类饲草料收获及加工机械的主要类型、结构组成和工作過程。(2)能力目标。学会分析设备的结构和功用,掌握产品设计方法,掌握设备的测试、试验选型配套,熟练掌握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3)素质目标。培养良好的设计习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自主学习及技能拓展。

二、课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构建。教学内容不仅要体现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特点,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学生的就业需求,符合当前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因此,应坚持基础性、前沿性和交叉性的原则,课程内容的组织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体现“精基础、宽体系、新前沿”的特点[2]。《饲草料收贮与加工》课程中主要讲授绪论、饲草料收获机械、青贮饲料收获机械、饲草料加工机械设备等4个知识单元。在绪论部分中主要讲解发展牧草收贮及饲草料加工机械的意义、国内外饲草料收贮加工机械的概况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在其余课程中主要介绍相关设备的用途、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计算、机理介绍、常见的故障诊断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等内容。

2.教学模式设计。(1)“讲解—接受”模式。针对课程理论性的知识点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聆听的模式进行。(2)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知道“学生到底学会了什么”、“将来能解决什么问题”。(3)课赛结合、以赛促课。将竞赛融入课程、引入平台。在理论课上通过雨课堂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在实操实践课上,教师出题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学情分析。通过班主任工作、生产实习、教学观察、学生工作处的反馈等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技能和特点。对于蒙汉双语班的学生来讲其已具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但理论分析能力较弱,实践动手能力强,学习风格特殊,课堂氛围活跃。

2.教学安排。(1)理论课程的具体安排(100分钟):回顾旧课导入新课,利用5分钟的时间通过板书的形式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再利用5分钟的时间观看视频认识设备的结构,了解其工作过程。讲授理论知识点,利用60分钟的时间讲解机器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一节课的黄金时间段大约为15—20分钟,在这期间主要讲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其余时间根据学生的听讲状态适当放映动画及视频。互动讨论,利用30分钟的时间用蒙汉双语的形式进行答疑、分组讨论、总结。(2)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100分钟):前10分钟主要讲解实验要求,并进行安全提示。利用30分钟的时间讲解结构和工作原理。最后6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设备。

3.教学进程中的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讨论、演示、参观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阶段能力考核和蒙汉双语微课教学法有机结合。具体方法手段如下:(1)开展课堂集中指导方法:从生活例子引入主题,讲授、讨论相结合,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合理分组,根据课堂表现随时安排讨论环节。(2)避免烦躁的课堂:演示、参观教学法。课堂演示国内外先进设备,参观相关企业的产品。(3)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阶段能力考核。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师生共同讨论研究,课下阶段性测绘、绘图、设计计算能力测试。(4)补充教学:蒙汉双语微课教学法。通过微课的形式补充课程的重点、难点及相关内容。(5)评价学生的成绩:创新评价方式。多维评价与多元评价,动态评价与实时评价,结果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6)考核方法。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出勤率、讨论问答、阶段能力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3]。

四、结语

《飼草料收贮与加工》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蒙汉双语班的一门核心课。本文基于蒙汉双语班学生的特征,从课程性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思路。

参考文献:

[1]郭俊先,李雪莲,吕全贵,雪合拉提·木塔力甫,唐茜.《畜牧机械学》教学内容改革与考核模式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7(03):67-72.

[2]谢方平,汤楚宙,向卫兵,等.实践创造教育,推动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农业教育,2002,(8):76-77.

[3]邹猛,王会霞.小班《畜牧机械学》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41):123-12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he Course "Forag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Wulan Tuya,WANG Chun-guang*,YU Zhi-hong,TIAN Hai-qing,LIU Fei,XIE Sheng-shi,ZHANG Tao,

HE Chang-bin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Inner Mongolia 010018,China)

Abstract:"Forage Storage and Processing" is the core course of Mongolian and Chinese bilingual classes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and also the main course that raises professional talent of mechanization respect of stock raising.Learning this course is also a test,consolidation and deepening of students' previous mastery of relevant courses.In this paper,the teaching method is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analysis,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and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forage;storage and processing;Mongolian and Chinese;animal husbandry;teaching

猜你喜欢
饲草料畜牧业教学
考虑饲草料质量的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与应用
映像畜牧业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饲草料产业体系构建的瓶颈与突破
浅谈发展饲草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