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联合调控对设施番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19-10-25 07:02金建华周青云王仰仁郑志伟韩娜娜
节水灌溉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利用效率叶面积灌水

金建华,周青云,王仰仁,郑志伟,韩娜娜

(天津农学院水利工程学院,天津 300384)

0 引 言

水资源匮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资源的紧缺与设施农业用水多的矛盾日益突出,仅发展工程性节水措施已不能满足需要,必需发掘非工程抗旱节水措施。化学抗旱节水技术是基于水肥调控的一项重要旱地农业技术[1],具有易实施、投入小且见效快等优点,是一种新的农艺综合节水技术。保水剂(SAP)是一种由树脂制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超强吸水保水能力,可吸收自身质量数百倍至上千倍的纯水[2],并可反复吸水,吸水后的水凝胶可缓慢释放水分供作物利用,从而提高灌水、降水的土壤入渗速率,增加水分利用效率[3]。黄腐酸(FA)是腐植酸的一种,褐色,强酸性,易溶于水,生理活性强[1]。喷施FA后,作物叶片气孔开张度缩小,蒸腾强度降低[4,5],促进作物根系发育[6],增加叶绿素含量[7],防止植株早衰[8],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9-14],对节水农业具有重大意义。目前SAP和FA多用于旱地大田作物和果树[15-17],且多为单一制剂应用[4,9],在设施农业上应用较少。化控制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且功能和节水机理不同,不同制剂作用于“土壤-作物”系统的不同部位,若多种化控制剂集成应用,其作用效果优于单种制剂的应用。因此本研究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结合SAP和FA两种化控制剂,研究联合调控对番茄的生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设施农业节水增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天津市武清区北国之春农业生态园(东经116°54′,北纬39°36′)进行,年平均降水量606.80 mm,主要集中于夏季,春秋少雨易发生干旱。年平均气温11.6 ℃,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 705 m,0~60 cm土壤为中壤土,土壤容重为1.45 g/cm3,田间持水量为28%,肥力均匀,土壤的平均pH为7.56,含盐量为1.84 g/kg,有机质含量为1.56%,有效磷94.57 mg/kg,碱解氮76.88 mg/kg。

1.2 试验材料及施用方法

供试SAP为北京汉力淼公司生产的颗粒状保水剂,粒径为2~4 mm,主要成分为聚丙烯酰胺、有机物质等。采用沟垄施的方法,具体步骤是:①将土地翻耕整平。②用开沟机开沟,沟深30 cm左右,在沟底均匀撒SAP总量的1/2然后将土填回沟内,待填满一半的深度时,用机械将土壤和SAP混合均匀,再撒剩余的SAP,将土全部回填,再次用机械将土壤和SAP混合均匀,整平。最后移植作物即可,SAP用量为60 kg/hm2。

供试FA为新疆汇通旱地龙腐殖酸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抗蒸腾剂,FA含量≥ 8% ,有效磷含量≥2% ,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呈强酸性。按v(FA)∶v(水)=1∶400进行喷施。使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使FA均匀附于叶片不滴为佳。在整个生育期内喷施两次,开始坐果时喷施第一次,盛果期(第三至四穗果时)喷施第二次,具体喷施时间分别为2017年4月8日和5月25日。

供试番茄品种为“瑞粉882”,2017年3月4日定植,5月17日开始采摘,7月2日拉秧。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取随机设计,共设5个处理:S处理(仅施用SAP),F处理(仅施用FA),SF处理(施用SAP和 FA),SFL处理(施用SAP和 FA,减少灌水1次),CK处理(SAP和FA均不施用),S、F、SF、CK 4个处理的灌水次数和定额完全相同,SFL处理较其他4个处理在6月12日少灌1次水(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14 m2(5 m×2.8 m),总共15个小区。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行距1 m,窄行行距0.4 m,株距0.5 m,垄长5.0 m,一个设施大棚内共种植56垄。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每行布设1条滴灌带。每6~15 d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采用水表计量。

灌水、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打尖等管理由生态园统一进行。

从番茄定值到拉秧,共灌水10次,3月4日定值后灌定植水50 mm,3月11日灌起身水30 mm。其他各次灌水定额均为20 mm,各处理的灌水情况见表1。

表1 各处理灌水时间及每次灌水量mm

时间/(月日)S、F、SF、CK处理SFL处理0304505003113030032120200411202004212020043020200514202005242020060520200612日20-合计240220

1.4 测试项目和方法

1.4.1 土壤含水率的测定与计算

土壤含水率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用土钻取土,取土深度为60 cm,分3层(0~20,20~40,40~60 cm),取回的土样在105 ℃下烘干至恒重,每15 d左右测定一次。

1.4.2 生长指标的测定

在每个小区中随机抽取3株,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株,测定番茄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其中株高采用卷尺测定;茎粗用游标卡尺测量;叶面积采用面积法测定,面积法是指将叶片视为规则的矩形,通过测定叶片的最大长度和宽度获得计算叶面积,同时利用叶面积仪测定叶片的实际面积,由此可建立叶片实际面积与计算面积之间的关系,叶片长宽采用软尺测量,实际面积采用AM350叶面积仪测量。所有生长指标15 d左右测定一次。

1.4.3 番茄产量的测定

番茄果实开始采收时,用电子台秤(TMP-500)测番茄质量,每个小区按重复称重单独测产,3天采摘1次。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6和SPSS2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本文的水分利用效率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按下式进行计算:

WUE=Y/I

(1)

式中:Y为番茄产量,kg/hm2;I为番茄耗水量,m3/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用SAP和FA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图1为5个处理的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图,如图1所示,在整个生育期内,对照处理土壤含水率始终最低,SF处理最高。初期定植水和起身水灌水定额大,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在4月8日喷施FA之前,S、SF、SFL三个施用了SAP的处理土壤含水率较F、CK处理高10.0%~14.0%。这主要是由于SAP,在水分充足时吸水膨胀,在干旱条件下释水[3],提高土壤含水率,起到了土壤“小水库”的作用[18]。另外SAP改善了土壤结构[19],促进灌水向土壤中充分转化,减少深层渗漏[20]。4月8日第一次喷施FA之后,F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开始高于对照处理,这是由于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只有1%用于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99%通过蒸腾损失掉,其中90%是通过气孔损失掉的[21],喷施FA降低奢侈蒸腾过程中的气孔开度,抑制蒸腾和水分损失,使作物耗水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从而增加土壤中水分。SF处理的土壤含水率最高,较对照处理S、F、CK处理可平均增加5.0%、10.6%、17.0%;S、F处理较CK分别增加13.0%、4.0%。SFL处理在较其他处理少灌1次水的情况下,土壤含水率仍较对照处理CK提高15%。

图1 土壤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

2.2 施用SAP和FA对番茄生长速率的影响

图2为番茄生育期内株高变化图,从图2可以看出番茄株高总体呈逐渐递增趋势,并趋于稳定,直至收获,从定植到4月11日增长缓慢,从4月11日开始至5月4日增长速率最大,SF和SFL处理株高最大且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株高的大小顺序是:SFL处理>SF处理>F处理>S处理>CK处理。S、F、SF、SFL较CK处理株高分别增加5.5、7.0、15.1、14.9 cm。SF处理较S、F、CK处理株高增加5.8%、4.9%、9.3%,S、F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3.3%和4.2%,说明FA和SAP均能显著促进番茄的生长,这是由于FA除具有抗旱节水的功效,还是一种多功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4,10],能够促进细胞伸长、刺激作物生长;SAP通过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促进了番茄的生长。

图2 番茄生育期内株高的变化

2.3 施用SAP和FA对番茄茎粗的影响

茎粗的变化趋势和株高相似,各处理茎粗整体呈逐渐增大趋势,如图3所示,从定植到4月11日茎粗增长速率较慢,且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4月11日之后快速增长,5月4日以后茎粗增长缓慢,这是由于定值初期番茄生长相对缓慢,4月8日第一次喷施FA之后,FA和SAP的协同影响开始体现[22]。全生育期CK处理茎粗最小,SF和SFL处理茎粗最大,4月25日之前5个处理的茎粗无显著差异,从5月4日开始联合调控处理SF和SFL的茎粗较CK处理以及仅施用FA或SAP的处理有显著增加。SF和SFL处理无显著差异。说明6月12日SFL处理相对其他处理少灌一次水并没对茎粗产生明显影响。

图3 番茄生育期内茎粗的变化

2.4 施用SAP和FA对番茄叶面积的影响

叶面积是作物接受光照和吸收利用光能潜力大小的因素之一。图4为番茄叶面积指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从4月25日开始测番茄的叶面积,番茄的叶面积总体呈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从4月25日至5月14日叶面积增长速率最大,到5月28日叶面积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降低,这是由于后期叶片开始退化失去功能,叶面积逐渐减小。叶面积峰值从大到小依次为SF处理、SFL处理、F处理、S处理、CK处理,在整个生育期内CK处理的叶面积始终最小,这与杨永辉的研究相符[23]。施加SAP和FA之后显著提高了番茄的叶面积,增加了作物接受光照的能力,促进光合产物形成,有利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联合施用SAP和FA的SF处理的叶面积较S、F、CK处理分别增加11.7%、12.6%、20.2%,差异显著。S、F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加13.5%、10.7%,差异显著。

图4 番茄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的变化

在生长后期SFL处理较SF处理少灌一次水,但两个处理的叶面积差异不显著。这是由于SFL处理中SAP将储存的水释放出来,使土壤含水率维持在较高水平,没有对叶面积产生明显影响。

2.5 施用SAP和FA对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各处理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如表2所示,产量大小依次为:SF处理> F处理> S处理> CK处理,对照处理产量最低,各处理产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联合施用FA和SAP的SF处理较单独施用SAP或FA的S、F处理分别增产8.6%和6.8%,较对照处理CK增产14.1%。单独施用SAP或FA的S、F处理较对照处理分别增产5.1%和6.8%。由试验结果可以看出,SAP和FA均有显著增产作用,联合调控相对对照处理和单一调控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SF处理较SFL处理增产1.1%,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SFL处理相对SF处理少灌水1次,并未对产量造成显著影响,这是由于在土壤水分较低时SAP释水供作物生长利用,同时FA降低了番茄的奢侈蒸腾,在二者的作用下,土壤水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未对产量造成影响。

表2 不同处理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由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大小依次为:SF处理> F处理> S处理> CK处理,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联合施用FA和SAP的SF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46.6 kg/m3较单独施用FA或SAP的F、S处理分别增加6.8%和8.6%,较对照处理CK增加14.1%。SFL处理少灌水1次,其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50.3 kg/m3,较单独施用FA或SAP的F、S处理分别增加15.2%和17.2%,较对照处理CK增加23.1%。说明SAP和FA均能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二者联合调控的效果较单一调控显著。SFL处理较SF处理增加7.9%,说明二者联合调控下可以节约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3 讨 论

土壤水分是影响番茄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应用2种化控制剂进行调控,以调蓄土壤水分、促进番茄生长、增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SF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较S、F、CK处理平均增加5.0%、10.6%、17.0%;S、F处理较CK分别增加13.0%、4.0%。朱元浩[24]等采用FA和SAP对玉米联合调控,土壤含水率较不添加任何制剂的对照处理增加12.0%以上,可见对设施番茄而言联合调控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较玉米更显著,SAP在土壤水分调控中起关键作用。

SF处理的叶面积较CK处理增加20.2%,与魏琛琛[15]在旱地作物玉米上单独施用SAP时增加了5.4%相比,叶面积增加更多,联合调控促进番茄生长的效果更显著。

本研究中SF处理较对照处理CK,产量提升了14.1%,比S、F处理分别提升了8.6%和6.8%。朱文浩[24]等对旱地大田作物玉米采用FA和SAP进行联合调控,较对照处理CK产量增加了21.3%,较单独施用FA和SAP的处理分别增加了9.3%和11.7%,廖人宽[25]在玉米上同时施用FA和SAP增产21.0%。刘兵[26]对冬小麦联合施用FA和SAP比单独施用SAP和未施加任何制剂的对照处理分别增产10.8%和29.6%。本文与朱文浩、廖人宽和刘兵的研究结果相似,联合调控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单一化学制剂调控。设施番茄的增产效果不如旱地大田作物明显,可能是由于整个生育期内番茄的土壤水分总体较高的原因。

4 结 语

(1)SAP和FA的蓄水保墒机理不同,二者联合调控使土壤含水率较S、F、CK处理平均增加5.0%、10.6%、17.0%,SAP在土壤水分调控中起主要作用。

(2)通过生育期内对番茄生长指标的监测分析,可以得出,SAP和FA均能显著增加番茄的株高、叶面积。在灌水相同情况下不同处理株高和叶面积的大小顺序为: SF处理>F处理>S处理>CK处理。

(3)在本试验条件下,SAP 60 kg/hm2,FA 400倍液,喷施两次,灌溉定额为240 mm的SF处理产量最大为111.8 t/hm2,水分利用效率为46.6 kg/m3,较对照处理产量提高14.1%。

本文对设施番茄联合应用SAP和FA蓄水保墒、节水增产效果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不同SAP用量、FA喷施次数、灌水定额下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增产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利用效率叶面积灌水
中国耕地低碳利用效率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
浅埋滴灌下不同滴灌量对玉米花后碳代谢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区灌溉水利用效率分析与节水改造研究
玉米不同播期对拔节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作物叶面积测量的研究进展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马奶子葡萄叶面积评估模型的建立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灌水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