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栽培对食用向日葵的增产效应

2019-10-25 02:28丁变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土壤温度利用效率向日葵

雷 伟,杨 芬,闫 钊,丁变红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1;2.太原学院,山西太原030032;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五家渠831301)

山西是典型的黄土覆盖的山地高原,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80.1%,年平均降水量在400~650 mm,且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分布不均匀[1],旱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5%以上[2]。这些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由于降雨量稀少,田间无效蒸发量大,农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低下,加之自然条件恶劣,导致农作物常年受到水分胁迫,种植产量和收益受到严重影响。地膜覆盖技术由于具有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增加土壤温度和提高作物产量[3-5]的作用,现已在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作物上得到广泛应用[6-8]。首先,地膜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温度。王增红等[9]对玉米在覆膜种植条件下的研究表明,覆膜能增加土壤温度,其中,5 cm 土层相对于露地土壤温度平均增加1.7 ℃;秦爱红等[10]对油葵覆膜研究表明,从播种至出苗期地温增加4.5 ℃,出苗提前6 d。其次,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具有节水保墒作用,可以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11]。张永涛等[12]研究发现,覆膜较露地栽培可增加土壤含水量30%,降低蒸腾量50%,减少水分亏缺15%以上,节水效果显著。江燕等[13]对甘薯的研究表明,覆膜与裸地相比,0~20 cm 各土层的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1.0~6.6 ℃,9.97%~18.1%。另外,众多研究都表明,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14-16]。因此,近几年地膜覆盖成为我国快速推广的一种高效经济的农业栽培技术[17]。

向日葵是山西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13.3 万hm2,其中,食用葵面积6.67 万hm2[18]。然而,由于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缺乏,土地贫瘠,加上农户错误的认为向日葵耐干旱、耐瘠薄[19],就可以粗放种植,疏于管理,导致向日葵栽培技术严重滞后。优良品种没有搭配合理的种植模式,很难发挥其高产优势,严重影响了种植向日葵的收益,限制了向日葵产业的扩大和发展。

本试验针对山西省特殊的地理气候和种植条件,对食用向日葵覆膜栽培技术进行理论研究,探讨覆膜栽培对土壤增温、保湿的作用及对向日葵的增产效应,旨在为农户覆膜栽培向日葵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18 年5—9 月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112°75′E,37°68′N)进行。试验地海拔799.4~804.6 m,年平均气温9.7 ℃,年均降水量440.7 mm,前茬作物为玉米,地势平坦,土壤呈弱碱性,pH 值7.85,有机质含量15.82 g/kg,碱解氮含量99.36 mg/kg,速效磷含量42.23 mg/kg,速效钾含量29.78 mg/kg,属于中等肥力。2018 年试验地气温和降雨情况列于表1。

表1 2018 年试验地气温和总降雨量

1.2 试验材料

为了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地膜栽培对向日葵的增产效应,选取在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3 个食葵品种:YS809(山西省食葵区域试验对照品种,属杂交种)、太食616(山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食葵杂交新品种,2018 年通过登记)和三道眉(山西地方老品种,属常规种)。

1.3 试验设计

每个食葵品种设有白膜和无膜(CK)栽培2 个处理,重复3 次,共计18 个小区,每个小区45 m2(15 m×3 m),起垄宽1.5 m,中间铺0.8 m 宽的白色地膜,地膜厚度0.007 mm。2018 年5 月20 日宽窄行播种,每穴2 粒,宽行0.8 m,窄行0.7 m,株距0.4 m,灌浆期浇水1 次(因现蕾期遇连日降雨,未浇水),期间未追肥,9 月15 日收获。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 土壤温度、湿度测定 土壤温湿度数据采集采用2 台杭州路格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三通道土壤温度水分记录仪(L99-TWS-3),在向日葵生长周期(119 d)内,持续监测记录2 个小区(白膜和无膜各选1 个小区)地下5,10,15 cm 的土壤温度和湿度,共计6 个采集点,机器设定为每隔6 h 记录一次数据,分别在1∶30,7∶30,13∶30 和19∶30 记录测量数值。

1.4.2 农艺性状考察 在向日葵生长周期内,测定了各小区材料的出苗率、株高、盘径、单盘质量、百粒质量和产量,并记录了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

1.5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 和SPSS 17.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土壤含水量=(湿土质量-干土质量)/干土质量×100% (1)

土壤储水量(m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层深度(mm)×0.1(单位换算系数)(2)

灌溉水量(m3)=流速(m/s)×时间(s)×出水口面积(m2) (3)

耗水量(mm)=苗期贮水量+灌溉量+降雨量-收获期水量 (4)

水分利用效率(kg/(mm·hm2))=籽粒产量(kg/hm2)/生育期实际耗水量(mm) (5)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膜栽培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由图1 可知,覆膜与无膜相比,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温度变化趋势总体是一致的,即从播种期到6 月12 日之前,白膜各土层温度都明显高于无膜土层温度,最大差值达到4.9 ℃,平均差值也大于2.0 ℃;6 月13 日到7 月4 日,覆膜与无膜各土层温度相差不大,覆膜比无膜平均高0.4 ℃;7 月5 日到8 月14 日,无膜比铺膜土壤平均温度高0.25 ℃;8 月15 日之后,铺膜各土层温度逐渐高于无膜的温度,且随着时间推后,温度差值越来越大,进入9 月以后,土壤温度的平均差值达到2.4 ℃。方差分析(表2)显示,覆膜与无膜在5,15 cm 土层的温度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10 cm 土层温度差异不显著。从向日葵整个生育期各土层的平均温度看,覆膜在5,10,15 cm 的土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4.4,23.6,23.5 ℃,无膜的各土层平均温度分别为23.2,23.1,22.6 ℃,在5 cm 土层温度差值最高,达到1.2 ℃,10 cm 土层温度差值最低,仅有0.5 ℃(图2)。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覆膜的土壤平均积温为2 834.5 ℃,无膜为2 733.9 ℃,覆膜比无膜土壤积温提高了3.7%。

表2 覆膜与无膜各土层温度差异的方差分析

2.2 覆膜栽培对土壤湿度及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从图3 可以看出,覆膜与无膜相比,在不同深度土层中的湿度变化趋势也是基本一致,在各个土层都表现为覆膜的平均湿度均高于无膜,在5,10,15 cm 土层分别高5.6%,3.3%和4.9%(图4),只有在5 cm 土层深度,在7 月26 日到8 月3 日有连续9 d 土壤湿度略低于无膜,在10 cm 土层深度,在7 月12 日到7 月22 日有连续11 d 土壤湿度略低于无膜。

方差分析显示,覆膜与无膜各土层湿度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3)。结合产量、生育期降雨量和灌溉量,计算出向日葵覆膜栽培的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5.6 kg/(mm·hm2),无膜栽培的籽粒水分利用效率为4.6 kg/(mm·hm2),覆膜栽培较无膜栽培高出21.7%(表4)。

2.3 覆膜栽培对向日葵农艺性状的影响

对YS809、太食616 和三道眉这3 个材料在覆膜与无膜栽培处理下的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表5~7),结果显示,出苗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覆膜情况下,3 个材料出苗率分别较无膜栽培增加5.2%,3.8%和10.3%;株高只有材料YS809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他2 个材料差异均不显著;3 个材料不同处理的盘径差异性都达显著水平,太食616 的差异性更是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覆膜处理使盘径平均增大了1.16 cm;在单盘质量、百粒质量和公顷产量这3 个性状上,3 个材料不同处理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就公顷产量而言,覆膜与无膜处理相比,YS809 增产13.9%,太食616 增产18.6%,三道眉增产11.3%。对3 个材料在覆膜与无膜处理下,出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比较可知,出苗期平均缩短了3 d,开花期平均缩短了3.2 d,成熟期平均缩短了7.7 d。其中,较为明显的是中晚熟材料YS809,无膜条件下成熟期119.6 d,覆膜条件下成熟期106.7 d,缩短了12.9 d(图5)。

表3 覆膜与无膜不同土层湿度差异的方差分析

表4 覆膜与无膜处理的籽粒水分利用效率

表5 YS809 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表6 太食616 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表7 三道眉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

续表7

3 结论与讨论

3.1 覆膜对土壤的增温效果

众多研究都表明,覆膜栽培对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能有效提高土壤表层积温。曹玉军等[20]对玉米覆膜的研究指出,在玉米苗期到拔节期,5~25 cm 土层的平均温度较对照提高2.8 ℃。张振华等[21]研究表明,地膜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尤其是在苗期效果显著。本试验对食用向日葵覆膜栽培的研究也得到同样的结果,覆膜比无膜处理土壤积温提高了3.7%,但覆膜的保温效果受到外界温度和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向日葵现蕾期(6 月15 日左右)之前,由于外界温度较低,植株生长矮小,地膜覆盖下的土壤表层既能充分吸收阳光热量,又能阻挡热量的流失,因此,保温效果明显,5~15 cm 土层平均温度高出2 ℃以上。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植株的生长,覆膜的增温效果逐渐不显著,到开花期间(7 月15 日至8 月10 日),无膜反倒比铺膜土壤平均温度高0.25 ℃,这主要是由于外界温度较高,覆膜起到了隔热的作用,另外,这个期间植株叶片生长旺盛,阻挡了大部分阳光,减少了覆膜土壤表层吸收的热量。开花期之后,叶片开始萎缩凋落,气温也逐渐降低,覆膜对土壤的保温效果又逐渐明显起来。进入9 月以后,覆膜与无膜的土壤温度平均差值达到2.4 ℃。这与王有宁等[22]和吴从林等[2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覆膜对作物生育前期有明显的增温效果,王有宁等[22]同时还指出,在高温季节覆膜有降温作用;吴从林等[23]对冬小麦的研究则表明,覆膜在作物生长后期增温效果不显著或反而有降温的趋势。

3.2 覆膜对土壤的保湿效果

本研究表明,覆膜对土壤的保湿效果显著,在5,10,15 cm 各土层土壤的湿度与无膜相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覆膜的籽粒水分利用效率较无膜提高了21.7%,但是土壤的湿度受到灌溉和降雨影响较大,特别是无膜处理下受此影响波动更为明显,因此,会出现短时间内土壤表层无膜的湿度高于覆膜的情况。闫雅非[24]、刘祖贵等[25]、宋淑亚等[26]的研究都表明,覆膜能够提高土壤表层的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3.3 覆膜对向日葵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

本研究调查了3 个向日葵品种2 个处理共计18 个小区材料的出苗率、株高、盘径、单盘质量、百粒质量、公顷产量等性状,还记录各小区的出苗、开花和成熟的日期,结果表明,覆膜对向日葵的生长发育具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产量性状(单盘质量、百粒质量、公顷产量)影响显著,能大幅度提高食葵产量,平均公顷产量增幅达到14.6%。出苗率的方差分析虽然不显著,但就田间观察,无膜处理的出苗较晚,而且不整齐,苗子长势弱,这都影响了植株后期的发展。对株高的分析表明,覆膜与无膜处理整体表现为差异不显著,仅有YS809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据测量YS809 株高达到2.3 m 以上,其他2 个材料株高都在2 m 以下,推测株高越高的材料,其差异性才越能显现出来,2 m 以下的材料可能难检测出差异性。本研究还表明,覆膜可以使向日葵平均出苗时间缩短3 d,成熟期缩短7.7 d。在众多相关研究中,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李荣等[27]的研究表明,覆膜能使玉米材料提前4 d 出苗。廖允成等[28]对春小麦的覆膜研究表明,覆膜能促进小麦出苗更早、更全、更齐。张杰等[29]研究表明,覆膜可以使玉米生育期提前,籽粒产量增加19.96%。

4 结论

覆膜对土壤具有明显的保温效应,其保温效果受到外界温度和向日葵生长发育的影响,总体的趋势是向日葵现蕾期之前保温效果显著,5~15 cm 土层比无膜处理温度高出2 ℃以上。现蕾期到开花后期,覆膜的保温效果与无膜差异不显著。花期之后,覆膜的保温效果逐渐明显,9 月份5~15 cm 土层平均温度比无膜高2.4 ℃。总体来说,在向日葵全生育期覆膜使土层温度增加0.86 ℃,有效积温提高了3.7%。

覆膜对土壤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其5,10,15 cm各土层湿度与无膜相比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向日葵全生育期5~15 cm 土层湿度增加了4.6%,籽粒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21.7%。

覆膜栽培对向日葵产量性状(单盘质量、百粒质量、公顷产量)影响显著,能大幅度提高食葵产量,平均公顷产量较无膜处理增幅达到14.6%;覆膜处理使盘径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盘径较无膜处理平均增大了1.16 cm;覆膜与无膜处理在出苗率和株高性状上差异不显著;覆膜处理使出苗期平均缩短了3 d,开花期缩短了3.2 d,成熟期缩短了7.7 d。

猜你喜欢
土壤温度利用效率向日葵
阿尔泰山森林土壤温度动态变化及其预测
向日葵
不同种植模式棉田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避免肥料流失 提高利用效率
长三角区典型林分浅层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向日葵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渭北旱塬春玉米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效率研究
不同白菜品种对锌的响应及锌利用效率研究
嫁接与施肥对番茄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