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10-25 06:29杨环玮
医学综述 2019年19期
关键词:时点阻塞性组间

王 虹,杨环玮

(秦皇岛市中医医院肺病科,河北 秦皇岛 06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与有害颗粒或气体对气道和肺部产生慢性炎症反应有关[1]。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为COPD的主要病理特征,而气道重建是COPD病理进展的关键,使小气道阻力增加,肺泡残气量增加,破裂融合,形成肺气肿。可见,气道重建是COPD各种病理变化的开端。因此,气道重建的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被广泛关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是引起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日趋严重,COPD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也逐渐上升,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十大慢性疾病的第3位,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6%[2]。COPD可以分为急性加重期、临床缓解期和稳定期,急性发作期经过规范治疗后以缓解期多见,缓解期在不过多使用抗生素以及激素治疗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负担是临床医师共同的工作目标。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可导致呼吸肌群功能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取得了巨大进展,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现代医学治疗。本研究主要分析口服中药膏滋联合穴位注射治疗COPD缓解期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样本量确定 研究采用试验性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n1=n2=2[(tα/2+tβ)S/δ]2,对本研究所需样本量进行估算,本公式中n1、n2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量,S为总体标准差,δ为两均数之差,α为第Ⅰ类错误出现的概率,β为第Ⅱ类错误概率,根据公式:δ=12.90-11.90=1.81,S=2.15,α=0.05,β=0.10,查表得tα/2=1.96,tβ=1.28。将数值带入公式可得n1=n2=30。

1.2一般资料 根据样本计算结果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秦皇岛市中医医院就诊的60例 COPD缓解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45~70岁,平均(59.5±3.4)岁;COPD病程2~16年,平均(6.4±3.5)年;肺脾气虚证13例,肺肾两虚证17例;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6例,Ⅲ级14例。观察组男19例、女 11例,年龄47~69岁,平均(58.8±2.6)岁;病程3~17年,平均(6.6±3.2)年;肺脾气虚证15例,肺肾两虚证15例;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2例,Ⅲ级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COPD缓解期诊断标准 参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3]标准:符合COPD肺功能分级Ⅱ、Ⅲ级诊断标准,且咳、痰、气短,喘息等症状轻微,最少持续14 d以上。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周仲英[4]主编《中医内科学》以及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拟定肺脾两虚证和肺肾两虚证辨证标准。肺脾两虚:喘息气促无力,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细。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动则由甚,气不接续,唇甲发绀,舌红苔少,脉微弱或者结代。

1.4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②肺功能分级为Ⅱ、Ⅲ级患者;③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COPD急性加重期者;②其他肺部疾病导致的气流受限,如肿瘤,哮喘等;③合并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④有免疫功能障碍者;⑤参与其他临床研究,影响结果判断者。

1.5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英国葛兰素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R580377)50/250 μg/吸,早晚各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生黄芪30 g、地龙20 g、焦白术20 g、防风15 g、降香10 g、清半夏15 g、厚朴15 g、补骨脂30 g、淫羊藿20 g、五味子15 g、熟地20 g、山茱萸20 g、桃仁10 g、丹参10 g、炙甘草10 g,制成膏剂)10 g,每日2次冲服。同时给予自血穴位注射(自血穴位注射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选择定喘、肺腧、足三里、风门、大杼;第二阶段选脾俞、肾俞、定喘、曲池、丰隆;第三阶段选择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曲池),每次抽取患者肘静脉血5~10 mL,常规消毒后每个穴位注射0.5~1 mL自体静脉血,每隔一天注射一次,5次为一个阶段。在治疗期间不服用任何补肺健脾益肾的中药或增加免疫力的其他药物。两组疗程均为30 d。

1.6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分为临床控制(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好转)、无效(疗效指数<30%,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不明显)4个等级。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肺功能:分别于治疗前后各测量一次,主要观察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③采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判断,各维度均为0~5分,总积分25分。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购自唐山研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0以及IL-17并进行比较。⑤采用免疫发光发测定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gA、IgG、IgM。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28/30)比80.0%(24/30)](χ2=8.769,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882,P=0.004),见表1。

表1 两组COPD缓解期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VC、FEV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VC、FEV1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VE1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FVC治疗前治疗后FEV1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1.73±0.412.13±0.521.30±0.511.83±0.34 观察组301.65±0.502.52±0.481.30±0.442.52±0.38 组间F=4.672 P=0.034F=19.840 P<0.001 时点间F=42.817 P<0.001F=131.364 P<0.001 组间·时点间F=5.601 P=0.021F=19.683 P<0.00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COPD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 (分,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细胞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10、IL-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0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17 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组别例数IL-10治疗前治疗后IL-17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6.73±0.7917.61±2.4427.98±4.7521.73±2.55观察组307.15±1.1429.60±3.1326.75±3.2310.27±2.38 组间F=247.944 P<0.001F=99.542 P<0.001 时点间F=2 000.247 P<0.001F=370.900 P<0.001 组间·时点间F=240.816 P<0.001F=75.025 P=0.00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IL:白细胞介素;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

2.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gA、IgM、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gA、IgM、IgG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指标组间、时点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 论

COPD是肺部的一种破坏性气道阻塞性疾病。其临床表现有长病程咳嗽、呼吸困难和咯痰等症状,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加重期、缓解期和稳定期,以缓解期较为多见,虽然缓解期病情较为稳定,但如果不加以干预,极易再次加重为急性期,致使患者住院次数增加,进而导致呼吸衰竭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加剧疾病发展或死亡[6]。随着中医学诊治手段的进步,采用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该病已使患者获益,且较单一的西医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优势[7]。

COPD属于中医“肺胀”范畴[8],中医认为COPD急性期多属于痰、热,正如朱丹溪提出“喘急者,气为火所郁而为,痰在肺胃间……有肺实挟热者”。而缓解期则以瘀和虚为主,所之谓“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不咳喘”,即肺系疾病累及他脏。肺、脾、肾三脏虚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也是形成痰、瘀,甚至痰瘀互结的根本。芪龙定喘膏滋中黄芪补肺益气,白术健脾,地龙补肾纳气平喘,熟地、山茱萸、补骨脂、淫羊藿等补肾,桃仁、丹参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切中COPD缓解期病机。从现代药理学角度来看,赤芍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抗氧化等作用[8],补骨脂具有舒张平滑肌、改善肺循环血量[9]。自血穴位注射是根据中医针灸经络理论结合自体血液调节免疫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中医外治法之一[10]。《本草纲目》记载血作为动物药的一种,“气味咸,平……主治羸病人皮肉干枯,身上麸片起……” 提示血具有治疗皮肤干枯,调节免疫力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体弱等疾病,自血穴位注射选用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肺、脾、肾俞,起到补益三脏气血的功效,则先后天化源充足,同时定喘、丰隆、曲池、足三里等穴位气道化痰祛瘀的功效,达到了瘀去则新生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VC、FEV1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症状、活动能力、疾病影响及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芪龙定喘膏滋和自血穴位注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组别例数IgA(mg/L)治疗前治疗后IgM(mg/L)治疗前治疗后IgG(g/L)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30990± 2301 440±440880±2301 300±2505.49±1.016.90±1.30观察组30890±3101 830±450850±2701 630±1705.21±0.849.45±1.57 组间F=4.872 P=0.031F=23.848 P<0.001F=29.431 P<0.001 时点间F=100.672 P<0.001F=234.069 P<0.001F=147.539 P<0.001 组间·时点间F=12.977 P=0.001F=33.559 P<0.001F=37.124 P<0.001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

IL-17是一种促进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11],主要由近年来新发现的Th17细胞分泌,已经证实其可以在诸多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促进作用[12-13]。IL-10是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细胞因子释放[14-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联合应用芪龙定喘膏滋和自血穴位注射可以抑制气道炎症反应。IgA、IgG和IgM作为最重要的免疫球蛋白类型[17-19],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0-21],COPD在长期的疾病过程中由于免疫和炎症性消耗,逐渐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IgA、IgM、IgG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联合使用芪龙定喘膏滋和自血穴位注射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综上所述,芪龙定喘膏滋联合自血穴位注射用于治疗COPD缓解期患者,能改善肺功能、可以有效控制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反应、稳定病情,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时点阻塞性组间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O2O模式下我国网约车企业收入确认的探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论“前后”的时间义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建造中船舶特定化属性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