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条件下结合乡土地理 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

2019-10-25 02:01徐瑞霞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乡土地理教育技术趣味性

徐瑞霞

【摘 要】本文以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一课为案例,论述在教育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在技术的辅助下,结合实际的乡土地理,去构建整节课的教学框架,并落实到教学设计上,最后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高中地理 教育技术 乡土地理 有效性 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38-03

伴随着国家教育技术的发展,笔者目睹身边的学校一所一所地实现了投影式的多媒体教育,又看着他们一年又一年不断地引进更加高端的教学技术设备,似乎只要设备上去了,教育技术的应用就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就能提高了。殊不知这些设备在很多一线教师手里,只是一个展示屏而已。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地理课堂上,教师讲的依旧很多,课堂气氛依然死气沉沉,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很多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动力。

无论从现在的课堂教学状态,还是高考的改革方向,这种传统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在教育技术条件下结合乡土地理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进行了一次尝试。以下是课堂实录。

一、案例实录

(一)导入新课。在高一,我们学习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请问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是的(学生回答)。工业化必然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促进工业化,它们共同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没有一个实际的具体的例子呢?

我们来看一个视频。(台湾媒体对深圳的介绍)深圳美不美?美(学生回答)。(再美也没有容县美,自己的家乡才是最美的)深圳的发展实际就是珠三角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以珠三角地区为例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二)目標展示。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形成原因、不同阶段的对比、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行分析,深化学生对“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师(过渡):珠江三角洲在哪?(第一个问题。链接百度行政分区地图,让学生通过缩放、移动屏幕,寻找并定位珠江三角洲的版图,对比教材的图 4.17)就是这个区域,现如今是我国近几十年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凭什么珠三角这么牛?发展这么快?而广西发展却那么慢?来看一下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略)

(三)讲授新课。教师:我们可以把珠三角发展的条件简单概括为“天时地利人和”,请同学们进行归纳。(学生回答并分析)

对外开放的“天时”,当时广西有没有?(没有)为什么啊?(因为改革开放初期最先在珠三角开放,所以珠三角最先享受改革政策,也最先完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的转移)

师生互动:发达国家是如何调整的?(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下降)为什么呢?我们回顾一下工业类型。(劳动力指向型,资源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市场指向型,技术指向型)发达国家是把所有第二产业都往外转移吗?(并没有,只是转移了劳动力指向型和资源指向型的)为什么呢?(附加值低)别人不需要的东西,我们为什么还要啊?(当时的中国,工业刚刚起步)

毗邻港澳的区位有什么优势?(更好地招商引资,承接产业)

因此,珠江三角洲在这四大条件的作用下,不断发展起来。

教师(过渡):珠三角虽然发展起来了,但是,这个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也经历了痛苦的时期,什么时候呢?看图,1992 年以前,总产值很低,增速很慢,(外商的风险担忧,只敢投资规模小,利润低的产业)后来,有个人挥挥手,珠三角的经济就腾飞了。谁啊?(邓小平,南方讲话)时间点是?1992 年(政策更稳定了,外商就更放心投资了)1992 把珠三角的发展史一分为二。下来,由同学们分组讨论,找出两个阶段的特点,并完成导学案的表格。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四)探究活动:30 秒分类游戏。具体如下:

【竞赛组】每组一个选手上台参赛,要求 30 秒内完成分类。一旦错了,必须暂停。由其他组同学纠正并解释该关键词的分类,然后游戏继续,超时则为挑战失败。

【裁判组】负责看时间。(1)选手出错后,时间暂停。(2)解析结束后,时间继续。(3)时间还剩 5 秒时,开始喊倒计时 5-4-3-2-1-0。

(五)教师总结。第一个阶段,外商提供什么?珠三角提供什么?而当时的主导产业是以什么为主?第二阶段,工业基础实力增强了,这时候主导产业是什么?比如,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图标(QQ、微信、格力、华为、中兴等图标),他们的总部都是在哪呢?珠三角。是的,他们是珠三角众多企业高速发展下的领军人。由此可见,现阶段的珠三角发展非同一般。

回到我们一开始说的,工业化必然会带来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我们看看珠三角是不是这样?(学生分析)

珠三角发展得如此之好,我们其他地方直接照搬这个思路去发展,可以吗?(不可以)我们前面说过,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的早晚,水平高低存在较大的差异。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些别的发展模式。插入课本 75 页活动。

了解那么多区域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那我们现在来讨论,容县的发展模式又应该是什么样呢?

(六)探究活动。具体如下:

容县好书记—— 容县城市规划我来讲。

请各位同学分组讨论,分析容县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具备的发展条件,以及你对未来容县的发展规划,每组派代表上来讲解。

(七)情感态度教育。对于同学们而言,容县是各位的家乡,我相信你们一定像热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热爱着这片土地,而你们就是他的希望,它的未来。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你们,需要你们的热情,也需要你们的智慧,希望你们学了这节课之后能有所启发,学以致用。我们期待着一个更新更强更美的容县。同学们加油!

(八)随堂练习抢答(略)。

二、乡土地理与本案例的具体结合

在处理知识版块一的时候,学生要想完全理解并掌握仍然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结合学生所熟知的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即融入乡土地理,使学生切实感受本节课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分析每一个条件的具体影响后,教师依据导学案的材料,分析自己的家乡(广西)具备的发展条件以及欠缺的方面。这样不仅运用了所学知识,而且也恰当地进行乡土地理的教育,加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了解,更好地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授课结束后,有一个亮点活动:容县好书记—— 容县城市规划我来讲。让学生运用这一节所学知识,结合导学案提供的容县乡土地理的资料,或者根据自己对容县的了解,对家乡的未来做一个发展规划。这也是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设计这个环节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课后对家乡发展的持续关注。最后的情感态度教育更是激励同学们应该为家乡的发展努力学习,努力奋斗。

三、教育技术对课堂有效性与趣味性的辅助

本节课的课件制作采用的是最新版的希沃白板 5,演示平台是希沃的授课系统,辅助软件有喀秋莎视频剪辑,百度地图,photoshop 图片处理等。

(一)导入部分。台湾媒体对深圳介绍的小视频,是笔者花了很多心思剪辑出来的,时长不到一分钟,符合课堂结构的整体时间分配。其中视频里简短诙谐幽默的对话,不仅在最有效的时间里完成对深圳的基本介绍,而且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对深圳发展的好奇心,利用学生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好奇,迅速高效地导入新课。

(二)识记类知识的展示。在讲授区域发展条件,以及两个阶段的特征对比时,笔者都采用了直观化的展示,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关键性知识点一目了然。节约了教师重复书写的时间,而且全新的归纳对比法让学生迅速完成识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不断挖掘相关软件的结合。讲解珠江三角洲的区位时,案例中不是直接展示,而是通过课件链接了百度地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地图软件的使用,以方便日常使用,也协助地理学习;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地理课堂动手的趣味性。

(四)学习与游戏也可兼得。对珠江三角洲两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做对比讲解时,笔者采用了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检验学习成效,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整节课的一大亮点。游戏设计背景类似时下流行的“消消乐”,契合学生现阶段的游戏心理。设定挑战时长为 30 秒,游戏中途出错的,必须由其他小组做出分析,直到有同学把全部知识点都在游戏里分类正确,游戏环节才结束。实际课堂上,这一环节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本来已经活跃的课堂气氛推向另一个高潮,甚至在个别同学已经全对之后,仍然有其他小组同学“不服气”,提出继续挑战。最后由于时长原因,授课老师只好答应同学们,课间时间可以进行单人挑战项目。

这对于学生而言,这些活动环节在常规地理课堂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课后很多学生向教师反馈,有的感慨“原来我们的多媒体有那么多功能啊?以前老师都是用来板书,最多就看图片而已”;有的提出,以后能不能多上一点这种类型的地理课;还有的感慨“原来我们容县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甚至有些平时对地理学习比较懈怠的同学也反映,原来地理知识这么有趣,严重怀疑自己到底错过了多少有趣的地理知识;有的直接承诺接下去要恶补地理了。

这些都是当时的真实反映,由此可知,学生对一成不变的传统课堂已经倦怠,也折射出他们对乡土地理的期待,对高效识记有效性知识的追求,对趣味课堂的向往。这只是一节的案例分析,笔者希望在今后的地理课堂能更多地对乡土地理与课堂有效性、趣味性进行探索,也希望我們更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参与探索,我们的教育使命任重道远。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乡土地理教育技术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趣味几何
依托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探究
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从教育技术的视角看数字化教育出版
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
乡土地理在高中地理三维目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