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能力的策略

2019-10-25 02:01梁庆铭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语能力幼儿教师学前教育

梁庆铭

【摘 要】本文从发声技巧、语言情感和职业口语三个方面,论述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的方法,以提高他们进入幼儿园成为幼儿教师后的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学习、生活习惯。

【关键词】中职 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 口语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42-02

口语教学能力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职业技能,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直接关系到未来进入教学岗位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幼儿口语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教师的口语教学能力。本文试图从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亦即幼儿教师的口语能力进行探讨,提出一些措施。

一、纠正错误发声方法,掌握基础口语技巧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幼儿教师希望讲话准确、清晰、响亮、圆润和有吸引力,但情况并非如此。例如,上海有一个高中物理老师原来有响亮的声音,可退休后变嘶哑了。还有另一个例子,有相关调查报告指出,小学教师中有超过 7 成的人都患有咽炎。这是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还是错误的发声引起。那么,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如何练习发声呢?要从气息控制、共鸣控制、发音控制三个方面训练自己的口语技巧。

气息控制是指通过标准的仪态,用正确的吐字呼吸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即保持双脚平立、挺胸收腹,发音时下巴微抬,让气流从胸腔排出,刺激声带震动,从而发音,这样能使声音雄浑、深厚。可从三个方面练习气息控制能力:(1)通过短气、长气、长短气三种气息训练方法练气,比如,“123,456,789”“一个枣、二个枣、三个枣”“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把扫帚来打枣,一个枣、二个枣”;(2)模仿新闻播报练习每分钟播报的音节,逐渐提升;(3)通过报菜名、人名的形式,训练肺活量。

共鸣控制主要由喉腔、咽腔、口腔、鼻腔、胸腔五大部位控制,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搞清楚每一部位的特点,才能更好地控制发音。比如,喉腔是人体的第一谐振腔;咽腔可以美化音色;口腔是最重要、最灵活的中端共振;鼻腔则可以与高音共振,通常可以使声音更高、更响亮;胸腔可以与低音共振,比较低沉、浑厚。其次,要找到不同的发音内容,反复练习。最后要在训练过程中,结合情景,做到“嘴里有话,脑中有场景”,这样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

普通话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但普通话也分不同级别。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普通话水平,时刻注意自己的发音过程,甚至可以就同一音节进行反复练习,并同时录音以反复对比,不断纠正错误或不合适的发音。学生只有清晰认知发音过程,反复练习,不断纠正,掌握基本的普通话发音技巧,做到“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才能提高口语能力。

二、赋予语言充沛情感,强化基础口语技能

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同样一句话,运用不同的语气表达时,所包含的情感是完全不同的。学前阶段的幼儿对这种语气上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幼儿教师在口语表达时要注意语气的合理运用。因此,本文试图从如下重音训练、连停训练、语速训练、语气训练四个方面谈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技能,以期让他们学会正确选择不同的语气表达不同的情感。

重音是指在一个词、短语或者句子里重读的音,但是不同的语言环境下,也有不同的重音表现形式。重音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停连、语气和节奏等技巧,尤其是和语气的连接最为亲密。重音只有与内部技巧完全融通,才能更好地使外部技巧得到灵活运用。表达重音的方式实际上是使重音的短语和单词“开箱即用”。一般有三种方式可以用来表达它。首先,高低强弱的方法。想要高必须先低,想要强须先弱,先低后高,先弱后强。这里的高低是指高音的高低,这里的强弱是指音强的强和弱。需要注意的是,用重音强调重音节的时候,音量并不需要很大,主要体现的是在音强上。不管是运用高低音还是强弱音,都必须让感情自然流露。其次,快慢停连的方法。快带重音和非重音,强调重音是放慢或延长音节来实现的,可以在重音的前后运用停顿和连接的技巧来强调重音。最后,虚实结合法。用声音的状态与声音的弹性结合使用体现虚实,虚实互转,特别是实中转虚的方法是比较常见的。停连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它包括两个方面:停,即停顿,指在声语言表达过程中声音的中断、休止;连,即连接,指那些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特别是在有标点符号而不中断、不休止的地方)。停连位置恰当,情意表达才能清楚,主要有两种连停形式。一是生理性停连,一种情况是朗读者自身换气的需要,另一种情况是因生理变化而引起的停连,比如,哽咽、语噎、垂危时的叮咛、氣喘嘘嘘的报告、人物的口吃,等等。可不拘泥于标点,要灵活处理,并注意神似,点到为止。二是语法性停连。语法性停连体现的是一句话里的语法关系,在书面语言中一般反映的是标点符号。一般而言,连续的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有停顿的地方就是有标点的。停顿的时间长短可表示为: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逗号>顿号。

语速是指朗读时每个字的长短及字与字之间连接的松紧。朗读的速度由作品的思想感情和情节决定。一般来说,热烈、欢乐、兴奋、紧张的作品,朗读时速度应该快一些;平静、朴实、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作品,朗读时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陈述性语言、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气是朗读作品的表达技巧之一,一方面体现在语气上,另一方面体现在语势上。清楚掌握语气的含义、特点以及表达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声语言,有助于语言的表现和感染力的提升。语气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准确丰富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克服固定的腔调,以及增强语言的灵活变动等。语气构成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其次是声音具体的形式的体现,这两者相辅相成。语气还包括其他方面,也受具体语言环境的制约,要想语气准确表达,必须与具体的语境结合。语势是语流的曲折性和波浪式,是语气丰富变化的外部特征。曲折变化的语流是极其丰富的,“语无定式”这更加说明了这语势的运用没有定律可言。

三、切换语言情景模式,升华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职场后,除开正常的口语教学之外,还要运用到教育口语、交际口语中,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势,时刻在言行上给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这样,既能帮助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更好地融于职场并胜任,又能可以帮助幼儿,使其耳濡目染,从而培养良好的品行。在这试图从教学口语、教育口语两个方面入手,培养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不同情景模式下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就是口语的教学能力,教学口语能力的提升取决于口语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方式。首先,幼儿教师可以在语言教育过程中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对比、反复等修辞方法,这能够使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显现出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审美情趣。其次,幼儿教师可以设置具体情境,让幼儿能更加具体地感受。幼儿生活经验有限,其思维属于典型的形象思维模式。要想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除了运用各种修辞让语言形象生动起来,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设定具体的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可感,以有效地唤醒幼儿有限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再次,幼儿教师可以多用拟声词,让语言更加可感。最后,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综合使用叙述、描述、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幼儿教师的口语教育应适应各种类型的幼儿,因为就算是处在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因为个性、气质等因素的差异,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选择运用的口语内容,应该在幼儿可以接受的现有语言能力范围内,并且还要使之能促进语言和语言思维发展的提高。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掌握沟通语能力、劝慰语能力、说服语能力、激励语能力、表扬语能力、批评语能力和评定语能力,以适应不同幼儿。下面主要讲一讲前四种能力。

沟通语方面,幼儿教师要掌握引发交谈的技巧和倾听的技巧。幼儿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幼儿,从而对他们的见闻、问题、感受产生兴趣或共鸣,这样才能引发有效沟通。幼儿教师在倾听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而且还要适当模仿,简单重复孩子的话。这样用来表示了解孩子的全部,鼓励他们可以继续说下去。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老师可以插话或者展开谈话的内容。

劝慰语方面,幼儿教师要善于分析导致孩子不快乐的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安慰。例如,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儿童需要老师直接明了地进行劝慰,要想办法转移并且淡化儿童的注意力;对待黏液质的儿童必须要表现同情理解,要耐心地进行劝慰,给予积极的暗示;对抑郁质的儿童,老师要更为有耐心,要想办法引导儿童向积极的情绪进行调节。

在说服语方面,教师要采用疏导和暗示的方法来教导幼儿,改变幼儿的不良习惯;也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气质特点使用相应的说服语言,并且在说服的同时,注重“言教”和“身教”的结合,做到言行一致。

激励语方面,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认为,“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由此可见,鼓励与激励比批评意义更重大,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驱动力。当幼儿教师用语言、行动等来积极肯定幼儿的想法、行为时,可使幼儿受到鼓舞,精神感到振奋;还可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将老师提出的各种规则和要求转化为自己自覺的行动。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多血质、胆汁质幼儿要在“抬高”中“煽动”,对黏液质幼儿要在“抚慰”中“启发”,对抑郁质幼儿要多理解帮助。

综上所述,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基于普通话能力,但同时也依赖基础的发声技巧和语气、情感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因为要扮演教学和教育角色,所以还需要具备不同情景下的口语表达能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只有在基础能力夯实的基础上,赋予语言以情感,并且能够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随意切换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培养出更优秀的幼儿。

【参考文献】

[1]刘楠楠.浅谈如何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能力[J].语言艺术与体育教育,2015(8)

[2]梁 燕,余晓霞.幼儿教师口语[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8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口语能力幼儿教师学前教育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浅谈高中英语的几点有效学习方法
中职生英语口语能力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