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诊改的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 融合路径探析

2019-10-25 02:01韦柳春黄中天黄绍琪杨祺吴润田谢慧鹏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韦柳春 黄中天 黄绍琪 杨祺 吴润田 谢慧鹏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学诊改背景对中职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诊断,提出制定药剂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药剂专业建设、整合学校实训资源平台服务于教学、开发校本教材、推进“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等促进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的路径,以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为例分析中职药剂专业建设成效。

【关键词】中职药剂专业建设 教学诊改 校企合作 质量保证体系 就业平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55-03

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要求,建立常态化人才质量保证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自2017年以来积极开展专业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及课程教学标准,开拓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相融合的路径,大大推动了药剂专业建设。

课题组通过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近三年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流程开展调查;同时对校内药剂专业建设情况深入了解,综合分析诊断出该专业建设过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专业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能力需求不匹配;二是课程教学标准与岗位能力需求未能对接;三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待提升;四是校本综合实训教材缺乏。本文基于教学诊改背景,对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全面诊断,通过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构建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相融合的路径,助推药剂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基于教学诊改的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措施

(一)制定药剂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方案

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结合药剂专业发展情况,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专业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成立专业教学团队,拟定专业带头人,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实施;完善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全程监控和督导,推动专业建设。见图 1、图 2。

(二)深化校企合作,推动药剂专业建设

1.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结合前期调研(外部需求)和校内建设(内部需求)情况,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校企双方合作修订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药剂专业毕业生能力要求,分解细化毕业要求指标点(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如图 3,见下页),完善专业课程目标,确定学生学习达标标准。

2.完善课堂教学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专业团队教师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堂教学目标,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实施有效课堂教学。详见图 4(见下页)。

(三)整合学校实训资源平台服务于教学

1.完善 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 GSP 模拟药房软件操作管理平台,并安排专管人员。完善 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学生实训前强化训练方案。

2.建立校外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与药企合作,建立了药剂专业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主要用于教师实践学习和学生的见习、实习教学,促进教师学习和探索药剂专业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模式。

3.加强学校中草药圃的建设。为推进中草药药圃的建设,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不断补充新药苗,加强草药的种植养护,目前种有中草药 400 余种。依托学校中医药协会,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举行了中草药识别和中草药知识竞赛等活动。

(四)开发校本教材

1.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岗位能力的实训教材。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在前期对药店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岗位能力,与药企研究开发 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材。(1)药剂专业模块化实训指导。结合学校药剂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开发校本实训指导书,其中包括药剂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学等专业课实训模块。针对药店岗位工作能力学习开发实训模块的系列微课教学视频,内容主要有常见中草药性状鉴别、中药调剂、西药处方调配为 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学提供可视化的学习资料。(2)医药市场营销岗前培训手册。与药企合作,开发以医药商品购销员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以药企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药剂专业药品营销方向的就业指导书——《医药市场营销岗前培训手册》。该教材作为学生实习前强化训练阶段的主要指导,按照药店销售服务的流程,对各岗位工作环节进行模块化的强化训练。

2.开发利用民族医药资源,编写民族医药教材。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充分挖掘学校中草药园及本地区民族医药资源,编写并出版民族医药特色教材《实用壮药手册》。该手册以“歌诀”的形式,记录约 200 种常用壮药的图片、性状、用法,便于学生识别、记忆常用的壮药,可用于学生在中草药园学习资料、中医药协会组织学习活动的教材资料。

(五)推进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

根据专业建设需要,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组建了“药剂专业骨干教师团队”,该团队共 24 人,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定期安排教师到药剂专业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实践学习,目前赴见习基地学习和交流已有 35 人次,已有 19 人通过“双师型”教师认定。

二、专业建设成效

通过对药剂专业建设现状进行诊断,实施一系列改进措施,药剂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具体如下:

(一)构建了中职药剂专业与就业平台的“三双”融合模式

1.实训教学与社会药店、医院药房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利用学校模拟药房、学校门诊药房、就业见习基地药店、医院药房、企业药店等五个医药资源平台,进行“专业实训—强化训练—医院实习—药店实习”四个环节的教学实践。(1)专业实训课通过模拟药房与药店衔接,通过门诊药房与医院药房衔接,在实训内容、实训环境方面,实现实训教学与医院、药店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2)专业课结束后,在学校GSP模拟药房、门诊药房和就业见习基地药店,进行集中强化训练。采用课题组编写的《医药营销岗前培训指导》,通过“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强化训练,促进药剂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3)完成实习前的强化训练后,药剂专业学生分别到 26 所合作教学医院药房跟岗实习 5 个月,再到社会药店顶岗实习 3 个月,完成药剂专业实践教学与医院就业、药店就业“双渠道”的融合。

2.实训教学与中、西药营销职业技能就业平台的“双渠道”融合。(1)在学校强化训练结束之后,学生进入与学校合作的教学医院进行为期 5 个月的临床实践。主要在西药房、中药房、药库、中心药房等科室学习医院药房中、西药发药程序;学习常用药、新特药的类别、剂型、适应证、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以及常用药品、剧毒药品、生物制品的贮藏保管方法;学会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实现实践教学与医院的西药房崗位工作、中药房岗位工作的“双渠道”融合。(2)在医院实习结束之后,学生到社会药店进行三个月的实习。重点学习经营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西药、中药饮片药品销售的技巧及保养方法。在药店各工作岗位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要求,实习教学主要环节包括“跟班熟悉工作流程—跟岗实习—阶段性考核—独立上岗—抽查考核”,实现实践教学与药店的西药销售、中药销售的“双渠道”融合。

3.仿真教学与全真实践的“双渠道”融合。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现有的模拟药房,按照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进行管理,而门诊药房按照医院药房的要求进行管理运营。药剂专业的药理学、药剂学、药品营销学等专业课程的实训课,在学校 GSP 模拟药房和学校门诊药房中开展,分别对应药店和医院的仿真实训。药剂专业学生在 GSP 模拟药房和学校门诊药房进行专业课实训教学,在 GSP 模拟药房开展核心技能强化训练,再到合作教学医院药房和社会药店顶岗实习,最终实现了在校仿真环境模拟训练到真正的岗位实践“双渠道”融合。

(二)构建了药剂专业建设与就业平台融合的教学质量“双评价”

1.人才培养质量双评价。基于药剂专业岗位核心能力考核的校内+校外双方评价。

(1)校内评价。校内评价主要从专业测试、技能考核、以赛促评三种方式进行。其一,专业知识测试,采用问卷式的阶段性专业测试+纸笔式期末测试。其二,重点加强了对学生的操作技能的考核,技能考核内容与岗位核心能力相衔接。专业课课程教学结束后,学生进入岗位实习之前,开展强化训练,并在强化训练结束后进行技能考核,包括药店和医院药房工作岗位操作的考核。考核内容纳入了本研究前期调查所得的药店对中职药剂生的岗位核心能力需求,包括服务接待礼仪、一般药物认识、认识处方、药品陈列与养护、沟通技巧与模拟销售等方面技能。其三,通过“知识、技能竞赛活动”的方式,“以赛促学、以赛促评”。每年通过“笔式—抢答淘汰赛—现场车轮赛—药房现场技能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结合的竞赛,进行关于药物、药房和药店的知识、技能竞赛。既丰富了比赛内容,又兼顾了参与学生的覆盖面,学生参与度很高。参加比赛的过程,对学生是一种学习,也是自我检测和综合测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营造良好的医药学习氛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校外评价。校外评价主要有学生实习环节和就业追踪调查。学生在医院各科室实习结束,由所在实习科室对学生进行常用技能、知识进行出科考核。在药店实习,有阶段性考核,顶岗的考核。同时学校每年均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满意度评价的追踪调查。

2.教师业务素质双评价。通过“双督导”对教师的教学业务和师德两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的提升。教学督导组每天对日常教学进行督导,对课堂纪律、教学内容、教态等方面进行巡回评价。对师德方面的评价,将师德评价考核进行量化,并且将考核前置,由每个班级每周对教师课堂师德表现进行评价。对日常“双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教学管理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建议并向各教学组传达,督促改正。通过对教师进行业务和师德双方面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打造了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团队

药剂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外出培训针对性的专题学习和医药营销平台发展趋势学习,共 42 人次,另外选派教师赴药企开展跟岗学习 13 人次,目前药剂专业团队有 17 位教师通过广西中小学“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推动了药剂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四)开发药剂专业与就业平台融合的系列教学素材

1.制定平台相关管理制度,即《GSP 模拟药房管理制度》《GSP 模拟药房实训教学管理方案》。

2.完成中职药剂专业教学与 GSP 模拟药房融合的实训教材即《GSP 模拟药房实训指导》。

3.制作 GSP 模拟药房实训的可视化教学资料,模块化实训的微课教学视频 12 个。

4.完成岗前实训指导教材《药品营销岗前培训指导》的编写。

5.开发利用民族医药特色资源,编写《实用壮药手册》,于 2017 年 10 月由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魏 来,刘 汉,王 虹,等.新版GSP视角下药学生社会药房岗位适应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17)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