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2019-10-25 02:01杨小菊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阅读高中核心素养

杨小菊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困难,阐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思想,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 英语 阅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63-03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技能整合发展的实践活动过程,也是文化感知与理解不断加深、优秀文化品格不断形成的过程,同时还是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逐步提升的过程。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就文化品格而言,它融合了“文化意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要素。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高中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主阵地。目前高中阅读教学还在低层次中徘徊,学生的素养得不到很好的培养。本文将从高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出发,以具体教学为例,对核心素养培养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找到解决困难的办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

一、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教材内容相对比较单一。 目前使用的教材中提供的生词量、阅读量、话题信息以及各种任务量比较大,单元板块多,与之相应的教学步骤也多。但总的来说,教材的容量有限,阅读材料相对比较单一。目前使用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是 2003 年版,已经使用了 16 年。这套教材为了照顾地区差异,总体难度不是很高,使阅读教学只能在较低的层次中徘徊。为此教师都会从教材之外,选择一定的阅读材料来作为教学的补充。但因为教师个人的语言能力、喜好和教学观念不同,所以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之一。

教师的课务繁重。虽然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建议”“补充参考资料”,以及用英语编写的学生用书教学指导和主题任务建议等部分颇有学术指导意义,但普遍出现课时紧的现象,造成教师无法全面仔细研读教学参考书,不能吸取其精华。加之在高考压力下,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无法顾及阅读教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导致无法解决阅读教学难的问题。

2017 年版的新课标的正式颁布,标志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从颁布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里,虽然各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力争在比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把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授给各级教师,以提升教师的英语专业素质。但从整体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还存在不少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教师依然穿新鞋走旧路,关注教多于关注学。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实践层面的探索都仍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最终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提高,学习能力不强,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得不到培养。

(一)学生的语言能力难提高

大部分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将主要精力放在用词规则的详细讲解和词语的机械操练上,偏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语篇教学和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教学以教师掌握课堂话语权為特征,缺乏交互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学生的语言思维比较停滞,语言的感知与领悟不够深,无法形成正确语感,也无法学会学习策略。语言运用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

学生目前的阅读学习,基本停留在记词汇、理解字面的层面上。面对与课本中的例题相类似的问题,他们可以套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来加以解决。但面对需要进行具体分析的问题时,学生无法从记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只会识记,不会分析,没有形成知识体系。

(三)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基本是一种“知识”型的教学模式,轻视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紧张教师无法提供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的机会和时间,使得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得不到锻炼。这种阅读教学忽视了语言学习规律与学生的意识培养,没有意识到语言学习与思维培养是密不可分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最终导致学生的语言思维品质难以得到较好的培养。

(四)文化品格得不到培养

阅读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又是理解文化的过程。从现实来看,目前的教学似乎是为了学语言而学语言,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文化的角度来对语言进行理解和把握,无法使学生从中外文化的对比、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上,形成好的文化品格。也没有很好地从语言学习中培养做人的基本品德,从学习中提高审美情趣,并以此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这些,和核心素养教育有比较大的距离。为了探讨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笔者以人教版必修一 Senior 1 Book 2 Unit 3 Computers 阅读课为例,试图谈一谈教学改进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二、在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思想

根据《新标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针对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和困难,结合教学实际的需要,笔者提出,通过教师导学的组织与实施,让学生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进行有序的学习,在课堂上增加学生之间分享和表达的教学环节。现就人教版必修一 Senior 1 Book 2 Unit 3 Computers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阐述如下。

(一)步骤一:猜谜热身

通过疑问句设计猜谜语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单元话题。本课标题 who am I?是一个疑问句。教师在朗读前引导学生看题猜意,以此驱动学生的阅读欲望。标题第一人称拟人化的使用,拉近了学生与科技的距离。人类与人工智能的话题,为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提供一个广阔平台。设计的活动均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为基础,以建构新的知识系统。

谜语 1:I go on four legs in the morning,on two legs at noon,and on three legs in the evening.

迷语 2:I am a devoted friend and helper of the human race.I can provide humans with a life of high quality.

(二)步骤二:读前预测

1.学生结合文内插图预测阅读的内容,教师将学生的预测结果写在黑板上。

2.教师设计了三个问题,用时态来表示发展、变化。

Who I ?Who am I ?(标题)WhoI ?

通过读前活动调动学生已有知识,预测阅读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向学生输入学习策略:如何利用关键词快速确定信息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步骤三: 读中心句

学习策略的输入。通过分段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心句的位置,学会利用中心句确定段意。在这个设计中,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持续默读,给学生精读细思的时空,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多重对话。在提问和解答过程中整体理解课文,提高学生阅读和语篇分析能力。

1.skimming

请学生略读一遍课文,确定课文每段的主题句(关键词),检查读前预测是否准确。

Paragraph 1:developed      I have been changed quite a lot

Paragraph 2:development    These changes only became possible  as my memory improved

Paragraph 3:uses

Since … many new applications have been found for me.

2.check your prediction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A.The computer wants to find “who he is”.

B.The functional change of the computer.

C.The computer becomes popular around the world.

D.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computers.

3.scanning

完成时间线索图和写作特点的介绍,使学生掌握运用时间线索快速寻找发展史类文章中相关信息的技巧(动词的使用)。利用课文中的信息和词汇来进行后面的复述。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使用动词,这既是对上面的预测进一步强化,又为后面的口语做铺垫。

1642 began as

1822 was made by Charles Babbage

1936  grew rapidly both in and in

1940…had grown

1960… was connected by

1970  Computers were used in

(四)步驟四:探究学习

探究是语言内化的主要方式。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网络资源,查询词义,分析长难句,理解一些中英文差异的表达。通过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的形式是学生两人一组猜测课文中两组生词的意思。这种同伴的互帮互学的形式,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能力。

What can we do when we find some new words while reading the text?

1.Although I was young,I could simplify difficutl sums.(paragraph1,line2-3)

2.At that time,I was considered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paragraph1,line9-10)

Line7-8:I  could “think”logically and produce an answer quicker than any person.

(五)步骤五:语言表达

表达,是语言的输出环节,是检验语言积累能否有效带动语言产出的标准。本设计是让学生勾勒文章脉络,梳理故事情节,对文本进行重新组织,并用口语表达出来。

Retelling:(pair work) My resume

Name:

Born:(time) (place)

My real father:

My size:In the past,in modern times

My memory:stored  in

My application:

My goal:

(六)步骤六 :分享交流

分享交流是语言内化的强化形式,在个人阅读、思考和探究基础上,基于认知水平差异和文化生活积淀不同。在这一环节中,通过两两对话(pair-work)或小组互动(group-work),让学生思考电脑的优点和缺点,思考如何对待人工智能和自身的关系,与电脑展开的人性化对话。在这项活动中,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对不同的观点进行价值判断,培养交际能力。

同时,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预测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学生明白人工智发展的目的是为人类服务。进行辩证思考,在思考、分析、推断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1.My goal

(paragraph 3,line 8)

Anyhow,my goal is to provide humans with a life of high quality.I am a devoted friend and helper of the human race.

Speaking:Lets be friends !

Group work:1 computer  3 students

Sample:(C=computer  S=student)

C:Hello.I am a computer.I am a devoted friend and helper of the human race.What can I do for you ?

S1:I want to listen to pop music.

C:Ok.

S2:I want to play computer games for a whole night.

C:I am sorry.I need a good rest as well.

2.What computers will be in the future?

(七)步骤七 :课后作业

本课设计读后续写活动(Write a compositon about a computer)。學生可以利用前面阅读所获得的信息,结合口语练习中的思维和语言训练进行写作。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将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并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在学用结合、学伴相随中输出思维产品,使内隐的思维显性化。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阅读环节让学生进行默读,并适当给予学生精读细思的时间和空间,使之能够比较充分地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安排小组活动环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相互提问和解答过程中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中学会用英语说事、用英语表达论据以说明观点,也就是说,学会从词、句、篇上深层理解文本;在分享环节设置开放性问题,提供开放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说出内心感受,在交流中各抒己见,进行观点交锋,在辩论中培养思维能力,从而更深层地理解文本内容;在表达环节,设计读后续写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把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应用于新的情境中,使内隐的思维显性化。

猜你喜欢
阅读高中核心素养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