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理念下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探析

2019-10-25 02:01史庭宇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人本以人为本中职学校

史庭宇

【摘 要】本文论述中職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应秉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开展安全教育管理活动,通过多方重视生命安全教育、多元并重设计生命安全教育内容、多途并举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活动等措施,唤醒学生敬重生命,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能力,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中职学校 生命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85-03

近年来,校园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较低、社会经验不足等因素,给中职学校安全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其目的追溯到根源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即重视学生的生命安全,重视学生个人价值,专注学生需求,使学生的生命更有意义,因此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应彰显人文关怀,充分尊重、了解学生,培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

一、生命安全教育内涵

生命安全教育是认知、珍惜、保护生命,回避风险、抵御危机,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与获得生命价值的一种集体观念、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的综合理论体系及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目的是形成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责任与态度,加强个体的生命安全意识、能掌握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理的正确方法,同时锻炼人们心理抗压承受能力、生理应急机制和自我保护技能,以培养个体认识和预防各种暴力袭击、灾难意外、伤病急症等对人身安全造成危害的综合能力。纵向上可划分为安全意识教育、风险回避教育、危机应对教育三个层次。

生命安全教育以社会学、安全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将生命、安全、教育概念相交融,把人的健康发展、个人安全联系在一起,重视学生生命价值和尊严,倡导学生认识、珍惜和保护生命,同时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风险防范和危机应对的能力,本质是促进个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大多数中职学生由于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学校安全教育的不连贯性,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缺乏正确的是非观,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有部分学生显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易于忽视他人的感受,在与同学交往过程中,会因为小挫折或是不如意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过激的行为,容易冲动,做事不计后果,给他人或是自己带来伤害。除了常见的学生之间的摩擦会出现安全事故外,还有其他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也是需要防范,或是当学生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人安全保障。

中职学校在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安全、良好的校园环境内,才能让学生懂得生命的意义,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安全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提供了实施平台。

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安全教育内容大多停留在安全知识的传授,安全管理形式上试图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限制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危险性的行为。学生被动地接受安全教育和行为上的“处处受限”,对安全教育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另外,中职学校对职业技术技能教育的过分强调,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广阔的胸襟、高远的理想,缺少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无法从根源上理解生命的宝贵,也无法承受挫折、压力和面对生命中的变故。而生命安全教育恰恰是能让学生主动地去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追求更高质量的生命体验,在可控范围内学生的安全问题也能迎刃而解。

三、“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对教育而言,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离不开生命这个客观的物质载体。生命教育旨在让受教育者尊重生命及其价值,认识生命的承载,理解生命不仅仅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生命是一种体验,进而应自觉提高生命质量。学者埃德加·富尔曾提出:“教育不能仅限于必须吸收固定内容,而应被视为一种人类进程,这一进程中学生学会生活和生存,通过各种经验学会如何表现自己,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探索世界,如何继续不断地、自始至终的完善自己。”故教育应回归原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以人幸福的生命与快乐的生活为本。

由于中职学生对生命、疾病、死亡缺少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对潜在危险的行为分辨力度不够,很容易做出效仿行为。加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养尊处优的环境使他们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感觉,淡化了生命的意识,有关生命的存在、生命的价值、精神生命的求取等隐而不显。这些可统称为“生命的困顿”,轻则陷入郁闷、无聊、纠结、“活得很累”,重则发展到网瘾、自闭、斗殴、自残,再严重者就沦落到吸毒、自杀、伤害他人的种种困境之中。这无疑增加了中职学校进行安全教育管理的难度。

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学校提供充满活力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从而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善待自己,关爱他人,引导学生走向完善的自我,为学生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从安全学的角度看,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安全是理想化状态。事故发生是存在随机性和偶然性的,虽有一定的规律性,整体看来是不可避免,但就局部单一事件而言,又是可预控的。

四、“以人为本”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新思路

生命安全教育是培养学生生命意识,懂得生命的宝贵与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公共安全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危机事件、突发伤病急症事件中学会自救与互救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仅只是保证学生身体上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要发展人性,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教会学生如何生存与生活。

(一)多方重视生命安全教育

1.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关怀体系。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宽松、健康的育人环境。社会道德人文环境、人们对生命的安全观、家庭的生命观,以及学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例如选派优秀干警或司法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并讲授生命安全课,通过家长会、家校联谊会等组织和形式让家长们参与到学生的安全教育中。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重视中职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多方营造“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育人环境,才能保证中职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

2.切实提升教育者的綜合素质。教师在整个生命安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教师应该具有发现生命美、感受心灵美并能引导学生追求生命美的能力,自觉地珍惜每一位学生,并能引导学生发掘自身潜能,追求生命和谐至善,实现幸福人生。因此,应对教师定期进行生命安全培训,提高教师的生命意识、安全意识,以及教师整体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可根据需要自行编写校本教材和安全培训手册,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内容,聘请消防、急救、警务、防卫术专家等专业人员参与到教材编写中来,同时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培训。

(二)多元并重设计生命安全教育内容

1.帮助学生树立生命及安全意识。首先,培养学生健康的生命观。传授作为社会人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生命安全保护、生存发展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意识、生命价值观念、生存发展意识,同时开展临终关怀教育,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死亡,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其次,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健康生存。培养学生对危险信息做出本能处理的积极意识,能对危险信号有一定感受力,将人的求生本能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变成一种主动的有意识的大脑思维,去指导人的安全行为。

2.培养中职学生风险判断能力,及时回避风险。培养学生安全常识,增强对存在风险的事件的感受力,对风险事件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防控能力,将风险消除在发生之前,避免风险对生命安全的伤害。

3.培养中职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教会中职学生面对危机事件时,能保持清晰的思维,冷静快速地做出判断,并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有效的应对危机行为,转危为安。

(三)多途并举实施生命安全教育活动

1.在各学科中渗透融合。充分发挥各学科教育功能,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安全教育常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感悟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之道。例如在语文学科讲授史铁生《合欢树》一文时,既要引导学生感受到深深的母爱,更要让学生感受到合欢树生命力强大,还要结合作者史铁生的传奇人生—— 20 岁双腿瘫痪的他曾一度想自杀,但他咬着牙没有对多舛的生命妥协与绝望,坚定对生命意义的信念,硬是让残缺的生命出了彩。

2.采取体验式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参与积极性。首先,根据生命安全教育具有触及人的心灵、影响其灵魂思想的特点巧妙设计体验式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游戏、小组讨论、模仿训练、角色扮演等情境中深刻认识、感受各种人物地喜怒哀乐,以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自觉意识,促进学生更好地与他人和谐相处,也更懂得尊重生命和珍惜生命。其次,开展专题式教育,消防、安全演练等活动,教会学生逃生技能的同时感受危险物的恐怖性和生命的可贵。最后,不定时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孤儿院做义工、清明节扫墓等活动,帮助学生感知生命的价值,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

3.在仪式中进行针对性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周一升旗仪式、入团仪式以及清明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价值、有理想的人。

4.构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校园安全文化。和谐、安稳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有暗示作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学习和生活,在专注学生成长、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注重学生发展方面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学校注重生命安全文化建设,建立完善得到教育监督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组织开展生命安全知识竞赛,班级生命安全知识角等评比活动,影响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安全文化的渲染下,学会如何保护自己和关爱他人,学会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对生命的敬畏意识,从而能善待自己与他人。

中职学校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是教会学生如何爱惜自己的生命,更是帮助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生命,学会如何与他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不仅教会学生感恩今日生命带来的幸福,还要学会为明日实现更有价值的自己而努力。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有助于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帮助其勇敢面对日后工作、生活中面对各种困难、挫折、挑战,成就事业,实现美好人生。

【参考文献】

[1]刘 德.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2]万有文库.管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3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19-03-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

[4]简 虎.中小学应加强生命教育[J].基础教育,2004(4)

[5]徐锦丽.从中职生主体特征看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3)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0

[7]徐锦丽.从中职生主体特征看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5(3)

[8]任成强,卞立慧.经验、生活、改革: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师的启示[J].程度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人本以人为本中职学校
人本计算
浅议学校管理的方法与策略
德育工作浅谈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八戒审猪
应让人本教育成为中学德育教育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