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EXCEL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25 02:01潘云燕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潘云燕

【摘 要】本文论述任务驱动法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应用,提出“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等实施步骤,认为任务驱动教学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应用要转变原有观念,做好角色转换,注重巡回指导;要注意做好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监测;要及时答疑、扩展新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灵活、适时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Excel函数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122-03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的教学理念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多维互动式为主;学习方式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共有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完成。“任务驱动”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与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Excel 模块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特别是 Excel 函数具有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在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中掌握知识结构、熟练操作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一、任务驱动法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的实践

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Excel 函数教学内容分析

Excel 是微软办公软件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也是使用频率最多的软件之一,在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学习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特别是 Excel 函数内容丰富、知识点较多,是职场中必备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最难学的内容。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的基础比较薄弱,学习难度较大,学习很吃力,学习效率低,所以在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分解 Excel 函数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 Excel 函数的内在联系,通过任务分解学习各个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要求学生主要学习的任务和知识点如下。

1.学习任务:学会和应用常用函数,能够举例应用生活实例(以计算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每位选手的得分和排名情况为例)。

2.学习知识点:SUM 函数(总分:计算每个选手的成绩之和);MAX\MIN 函数(计算每个选手评委评分的最高分、最低分);Average 函数(最后得分:计算每个选手的平均分);Count 函数(求评委有效评分的个数);Rank 函数(计算每个选手的最终成绩排名)。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准备工作

1.学生的选择。根据计算机应用专业班级学生情况选择分类教学,本案例选择 18 计算机 1 班学生进行教学。

2.教材内容的选择。根据学生 Excel 操作能力选择经典案例的教材内容进行筛选、补充,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实际案例“学校经典詩文诵读大赛”,计算每位选手的最后得分和排名情况,学习 Excel 函数的运用。

3.教师的选择。根据学生学情和教材内容,选择计算机应用专业授课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教学,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包括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确定问题(任务)、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1.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创设情境是第一个实施的环节。创设与现实相类似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尽快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本案例教师采用校园文化生活实际案例“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如何计算选手最后得分和排名情况等设问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2.以学生为本,合理设计学习任务。第二个环节是确定问题(任务)。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要注意难度适中,覆盖更多的知识点,具有可拓展性。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分解符合实际情境的各个任务,并通过各个任务的完成,加强对 Excel 函数的理解,掌握各函数的知识要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中教师先在 PPT 中显示学习任务:“刚刚结束的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共有 15 位选手参加最后的决赛,请按评分规则计算:七位评委评分,采用十分制评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平均分为最后得分(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点);选手最后得分由高到低排出名次。”学生对刚刚结束的学校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仍然记忆犹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明确学习任务:计算总分、最高分、最低分;计算最后得分(平均分);计算名次。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环节是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讨论、修正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这个环节包括以下三个任务。

(1)完成任务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并完成任务 1:建立选手得分表、计算选手的最高分、最低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SUM 函数(总分:计算每个选手的成绩之和),MAX\MIN 函数(计算每个选手评委评分的最高分、最低分)。

(2)完成任务 2。学生完成任务1后,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如何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学生经过讨论、思考计算方法后,自主操作、协助完成任务 2,计算得出选手的最后得分,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Average 函数(最后得分:计算每个选手的平均分)、Count 函数(求评委有效评分的个数)。

(3)完成任务 3。教师讲解 Rank 函数,这是个新的知识点,教师根据选手最后得分启发学生如何计算名次,引导学生学习运用 Rank 函数(计算每个选手的最终成绩排名),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并动手完成任务 3:名次的计算。

(4)相互交流,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阶段是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补充阶段。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理解知识重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层的认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等完成任务,通过相互交流,再次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注意掌控和组织课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组织学生参与任务的实施。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完成任务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查询相关资料,倡导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获取新知识,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做好记录,把问题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比如 Rank 函数比较复杂,是本案例用到的新知识点,学生难以理解,为了补充这个内容,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该函数的用法,然后教师再给学生集中讲授这个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4.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施的第四个环节是效果评价,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即对所学知识建构的评价,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協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效果评价应以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是否真正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并深刻理解、灵活应用为标准。评价时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以任务完成的情况来评定,激励学生的热情和成就感。给学生准备“学生完成任务评分标准与评价表”(见表 1),让学生在完成任务后进行评价。

学生完成所有任务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评价。首先,教师先把学生讨论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归类总结、评价,重点讲解典型错误和普遍性问题,集中回答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学习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其次,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及时的评价,通过教师及时的总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通过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教学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展示、讨论、分析、点评,让学生将完成学习任务变成学生提高各种能力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果。

(四)任务驱动教学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 Excel 函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实施任务,提高了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任务驱动教学主要通过任务设置,将所学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操作过程中,既要用到新的知识,又要用到已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任务要求学生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利用有关功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了解 Excel 的实用价值,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知识的兴趣。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子任务,完成各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学习了章节内容的知识架构,通过各个子任务的操作实践,提升学生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学习目标达成,学生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

2.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任务驱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任务的设置主要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所熟悉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学生在实施任务过程中提升了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实际操作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给现成的答案,而是适当引导学生,为学生的探索和发展提供机会与帮助。学生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为了获得答案,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热爱,在实际操作中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创新的目的,体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有创意的问题、思路、方法等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第一,转变原有观念,做好角色转换,注重巡回指导。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原有观念,做好角色转换,由传统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到学生中间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动态并做好记录,及时发现和指导有问题的学生,注重对学生的实时监测。

第二,要注意做好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监测。由于生源差异大,中职学生个体差异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做好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的监测。特别是每个班的学生差异很大,因此在课前要根据各班学习基础和接受能力情况做好分层,可分为好、中、一般三个层次,课前,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素材、实例和微课视频等,难度要适中,为分层教学做好各项准备。课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多指导,在分组方面可安排学习好的学生指导和帮助一般的学生。课后,利用仿真平台、QQ 群、微信群等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任务,让学生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做好线上线下学生完成任务的监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依、学有所获。

第三,要及时答疑、扩展新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完成任务 3 时学生发现了名次计算错误这个问题,为什么会错误?碰到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编辑栏公式和结果来发现问题,在用 Rank 函数计算名次排名时,当编辑栏公式和结果显示为=Rank(M3,M3∶M17,0)时,名次结果是错误的,而公式改为=Rank(M3,$M$3:$M$17,0)后,名次结果就正确了。通过观察编辑栏的两种公式和结果,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扩展了新知:教师给学生讲解“绝对地址和相对地址的应用”,第一种使用的是相对地址,所以名次结果错误,第二种使用绝对地址后名次结果就正确了,为下一步学习新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要灵活、适时地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无定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并不适用所有学生,对于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认真或者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的学生,不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如可以利用传统的讲授法,由教师进行广播演示知识点后,再布置任务给学生操作,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等学生能力提高后再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之中,特别是应用在 Excel 函数教学中,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瑞芬.基于案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Excel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2]亓路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以Excel函数的学习为例[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3)

[3]戴长秀.模块化教学模式在Excel公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8(10)

[4]普春林.浅谈计算机应用中的Excel教学方法及应用技巧[J].技术与应用,2017(4)

[5]胡玲洁.多元化教学方法在中职Excel 教学中的灵活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7(10)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军械士官大专“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