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观的策略学

2019-10-25 02:01郭多海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日常教学渗透高中英语

郭多海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知识的做法,从结合词汇探寻文化底蕴、指导交际避免文化迁移、精准翻译掌握文化意义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有效渗透文化观念,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 日常教学 文化观念 渗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133-02

现今,世界各国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则是国际通用语言。为了在交流过程中更为流畅,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更多文化观念,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不同的语言文化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若不懂得这些文化差异所在之处,则在交流过程中往往无意间便会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学习英语,就要了解 English native speaker 的语言文化,而在英语日常教学中渗透西方的文化观念,便是笔者所采用的方法。

一、结合词汇,探寻文化底蕴

结合词汇,探寻文化底蕴,即:追溯源头,了解精彩典故;追溯背景,了解象征意义。

(一)追溯源头,了解精彩典故

每一个语言的单位体词汇都有其形成的原因,汉语如此,英语亦如此。因此,在一段文章中遇到一些词汇时,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探寻源头,在授课过程中带领学生了解精彩典故,这样易于学生接触别国的文化、增加见识。

例如在遇到“Achilles heel”这个词汇时,学生在查询字典的过程时,了解到该词汇的中文注解是“致命的弱点”,为了使学生加深对该词汇的理解,笔者为学生发掘这个词汇背后的典故,当作故事讲给学生听。这个词汇出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被誉为战神的阿基里斯,传说中阿里基斯一出生便被浸泡在一种神奇的药水中,从此便刀枪不入了,但在他浸泡的时候,他的母亲握着他的脚踝,脚踝没有沾到药水,因此脚踝便成了他致命的弱点。学生在听笔者讲述这段典故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教学达到很好的效果。

在英语文化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蕴藏在词汇背后的精彩典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寻找。如“catch-22”是出自美国著名作家的小说中,用来表示不成文的规定、滑稽等意思。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西方英语的文化观念。

(二)追溯背景,了解象征意义

同一件事物,文化背景不同,所象征的意义也会不同。如“龙”在中国,引申义是“美好的事物”的意思,但与之相对应的英语“dragon”在西方则是“黑暗;残暴”的意思,所引申的是不好的事物。因此,需要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关于英语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更了解对方的文化传统。

例如“black”在翻译的过程中,常被译为“黑色;黑色的”意思,但在西方文化中,“black”常被引申为黑暗,泛指不美好的事物,如“black words”表示“不吉利的话”。而“white”在西方则象征一些美好的事物,代表着纯洁,如“a white day”表示“美好的一天”,“white life”表示“美好的生活”,婚纱等也都以白色为主;但在中国则不是如此,是现今逐渐受西方思想影响才使用的白色的婚纱。又如红色,在中国,是用来象征美好的事物的,过春节时要贴红对联,办喜事时要张灯结彩,这些都以红色为基本色调;但在西方红色代表“血腥”的意思,如“red-headed”的意思为“狂怒”,“red-ruin”的意思为“战祸”等。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象征意义也是有所区分的,有的甚至大相径庭。因此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渗透西方的文化观念,以一个主人公的形式,更深层次地了解 English native speaker 的语言文化,才能在交流过程中有所避讳,达到和谐交流的目的。

二、指导交际,避免文化迁移

不同国家的人民有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在指导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要避免发生文化迁移。

(一)个人集体有别,注意价值取向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传统中,向来以“仁、义、谦、谨”来教化人类,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而西方人表现出来的是“善于表现,体现个人价值”。因此,基于存在着价值取向的不同,在日常教学中要渗透这种文化差异,让学生有一定的思想认识。

例如,从简单的日常交流而言,中国售货员和买家之间的对话常是“你需要什么呢?”但在西方售货员与顾客之间,询问顾客需要什么的方式则是“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吗”,则更注重显示出个人的价值。或者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询问学生是否听懂了教师的讲解,中国教师通常问“同学们,你们听懂了吗?”但同样的问题西方教师则会问“Have I made everything clear?(我刚刚讲清楚了吗?)”这样的询问方式,以自我为中心,则更体现出自我的价值。在中国,人们的认识中,都会觉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当个人的利益和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需放弃个人的利益,保護集体的利益;但在西方,则更注重个人的所得和个人的体现,这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熏陶下形成的正常现象,没有哪种更具有优越性。

在交际过程中,明白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价值取向是不同的,了解文化差异,可以有效避免产生误会,同时这也是在英语教学中需要渗透文化观念的重要因素。

(二)谦逊骄傲有别,注意国民性格

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孕育出来的国民性格也是大不相同的。在中国,国民的性格大多是“谦虚、含蓄”为主,并以此来立足,显现个人涵养;但在西方,国民性格大多是“骄傲、张扬”的。因此,需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这种文化观念,避免发生文化迁移。

例如,在西方某学校中发生的一件事情充分显现了这一点,事情是这样的:一名外国教师发现一名中国留学生的帽子很漂亮,便说:“Oh,you have got a very beautiful hat!”这是一句极具赞美的话语,但中国留学生却回复道:“No,no.It is only an ordinary hat.”但心中是高兴的,教授便陷入了不解:明明这顶帽子很好看,为什么她却要说很一般呢,表现出来还那么高兴?这便是国民性格存在不同所导致的现象。同样在中国,在搭讪过程中,会选择从年龄、收入等来展开话题,采用“How old are you?”等日常常用交流语展开交流,但同西方人交流时,对方便会认为这是在窥探其隐私,会表现出不悦,而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性格不同所导致。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渗透一些西方文化观念,让学生了解和认知,从而在同外国友人交流时,可以尊重别国的文化,尽量不去触碰一些忌讳性的话题,和谐地进行交流。

三、精准翻译,掌握文化含义

翻译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考查一名学生是否了解文章的方式,就是要看其是否可以翻译出原文的意思,但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往往选择的方式是逐字逐句直接对照词汇的意思进行翻译,其中中国文化的元素很多,失去了原汁原味的意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渗透文化观念,掌握其中的文化意义,做到精准翻译。

(一)转变喻体,掌握文化差异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在交流过程中,许多可以直观翻译的文本,也要顾及文化的不同,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就需要从渗透文化观念入手,使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转变喻体就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龙”具有很高的地位,是吉祥的象征,是风调雨顺的保证,是民族和谐的标志,但“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表示的是“魔鬼”,象征的是邪恶和暴力。因此,在组织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就象征含义,需要转变喻体,才可以达到和谐交流的目的。如“亚洲四小龙”的翻译为“four Asian tigers”而不是“four Asian dragons”,但 tiger 和 dragon 在象征意义上是有一些相似的;同样地,“望子成龙”在中文中表示对孩子最美好的期盼,但要直接翻译的话,西方人似乎就不理解了,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结合文化差异,译为“to hope that ones son will become somebody”。又如“a lion in the way”可以翻译成“拦路虎”,“as strong as a horse”可以翻译成“力大如牛”,通过这样的翻译方式,既表明了原有的意思,又顾及了文化差异的因素。

通过转变喻体,在翻译过程中,既可顾及原意,又可以妥善地表达,做到精准翻译。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翻译,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其在交流过程中才不会捉襟见肘、惹人生厌。

(二)原汁原味,掌握文化风采

在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翻译讲究的无非是要原汁原味,这样才能真切地翻译出原意的韵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主张学生渗透西方的文化观念,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篡改原意的韵味。

例如在翻译“If you do not leave,we will die together.”如果学生直接就字面逐字逐句地翻译则为“如果你不离开我,我们将同归于尽”,但如果结合西方文化,从原意上进行翻译的话,意思则为“你若不离不弃,我定生死相依”。从字面和原意上进行翻译,出现完全不同的两种韵味。又如“When Greek meet Greek,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从字面上翻译指的是两个军队打斗的场面十分激烈,但若不按照字面进行翻译,结果就会出现很大的转变,有的学生会将其翻译为“张飞遇张飞,杀得满天飞”的答案,极其生动形象。

在翻译过程中遵循原著的风格和韵味、原汁原味地进行翻译,需要了解文字背后的文化意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就要渗透文化观念,学生才能做到精准翻译。

英语,作为语言学科,其学习目的就是要在生活实际中将所学化为所用。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寻西方的文化底蕴、掌握其不同的文化意义,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张 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2]程晓棠,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法,2016(5)

[3]王 薔.从综合语言语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6(6)

[4]唐德根.跨文化交际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0(9)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日常教学渗透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学科素养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
浅论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
拓展训练引入体校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