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会教学法在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25 02:01车磊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短跑

车磊

【摘 要】本文对领会教学法在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发现领会教学法能较好将传统强调动作技术的规范要求,转移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领会教学法 短跑 起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164-03

20 世纪 80 年代,两位英国学者 Bunker & Thorpe 首次提出领会教学法。这是一种改革球类项目教学的新兴的教学法,它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是,主张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兴趣上,而不再仅仅是单纯地强调动作、技术及规范。不过,领会教学法引入我国至今也仅仍主要局限应用于球类教学,忽略了这一指导思想在其他运动领域的指导作用。

短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激烈且具较大影响力的项目之一,因此在各种大型赛事中各参赛国均高度关注该项目。从近年的各项赛事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短跑各项目的竞技成绩与世界竞技成绩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因而提高我国短跑运动员整体水平就成为了当前比较紧迫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论述将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的起跑教育中,采用游戏性训练手段,改变以往枯燥的强制训练方法,调动学生的热情、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成绩,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模式

(一)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基础

领会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包括素质教育理论、教学过程动力系统理论、信息处理理论、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及最佳挑战理论等,顺应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其心理特征。下面简要阐述应用于体育教学的相关理论。

1.信息处理理论。信息处理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信息处理表现为教师传递信息给学生,学生接受信息并对信息处理做出反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领会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哲学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引导,使得学生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逐渐深入领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再从理性认知提升为理论知识,最终更好地指导再实践。

2.教育中的“主导”和“主体”理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和学生本体地位的确立是领会教学法的前提。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学生為主体的核心素养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机制的主流。罗杰斯等人本主义教育学家提出了“主导”和“主体”理论,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其观点认为,教育教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潜力,提升学生成绩。因此,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客观、正确地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情感性和独创性。

3.最佳挑战理论。最佳挑战理论其实质就是激励机制,教师为学生构建一个充满挑战的环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自我优势,从而取得良好的成绩。当然这个挑战环境应该是有界限的,即我们所说的最佳挑战环境。因为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符合其自身能力的挑战极限,避免因技能和挑战的不平衡导致学生出现厌学的情绪,从而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相反地,教师如果可以鼓励学生选择适合的难度,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进而使其超常发挥,获取优异的成绩。

(二)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体育教学模式的基础思想

领会教学法主张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战术意识作为培养的第一要素,将锻炼学生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作为学习的关键,并根据学生的自身因素因人而异地教授各种技巧动作。在中学短跑的起跑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起跑的动作要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这些动作技术,避免出现只简单模仿而忽视战术与技巧结合的现象发生。

领会教学法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最明显的特点在于,教学侧重点的差异。它首先关注主观能动性的学习,其次注重动作技术的指导。其目的是要学生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先让学生理解体育运动项目的内涵与实质,从战略角度掌握动作知识。在此基础上从战术上学习并掌握相关动作的技术要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运动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思维的高度。

(三)领会教学法的教学三原则

1.具体性原则。具体性原则是指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清晰、准确、易懂。为了使领会变为连接学生意识中感知能力和动机体验的桥梁,领会的内容不应该是空洞和空泛的,而应该是具体的特殊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并且随着技能水平的提高而更加具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修正与调节动机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应给予明确具体的信息,以便学生更好地发挥领会教学法的调控作用。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尽量保证对每个学生自身条件及周身环境有全面的了解,而且还应对学生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掌握程度做出相应的、准确的评估。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的学习特征,只有全面了解才能在指导领会中做到面面俱到。同时,全面性还包括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3.交流性原则。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领会教学法提倡以人为本,更注重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是简单的“一教一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双方相互反馈信息的和谐的沟通模式。领会教学法中的交流性不仅使教育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教学信息更好地得到反馈,而且还可以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激发学生运动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二、领会教学法在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高一年级的 3 班与 5 班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班选取 30 人。

研究地点于南宁沛鸿民族中学江南校区体育场,共 10 周计 20 个学时。

(二)研究方法

采用对比法,分别对高一年级 3 班与 5 班在短跑起跑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和领会教学法进行教学实验。其中,高一年级 3 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为对照班;高一年级 5 班采用领会教学法,为实验班。

(三)研究目的

短跑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别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終点冲刺。起跑作为短跑比赛中的开始部分极其重要,起跑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因此中学生在训练短跑的初期应当把起跑阶段作为重点来抓。而选择良好的教学训练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两班学生的实验前的素质测试和实验后的素质测试进行分析,以比较两种教学法在中学短跑起跑教育中的不同效果。

(四)教学实验过程

1.教学实验前的素质测试。分别对两个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兴趣及技术基础的测试。(注:身体形态包括学生的年龄、身高、体重;身体素质包括 50 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及 800 米跑)

2.传统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阶段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教师先教会学生基本动作,向学生完整示范起跑的腿部姿势和手臂动作,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不断地练习运动。除此,为了更好更快地提升学生的技术和体能,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和指导,比如,绕操场跑步,压腿伸展四肢,爆发力练习,做引体向上及仰卧起坐。如图 1 所示。

3.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阶段的教学内容。在实验班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述了整个短跑的四个阶段,并对四个阶段的战术做重点讲解。起跑阶段是短跑的重中之重,在整个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起跑快慢的关键是人的大脑接收到枪鸣指令的反应速度和反应时间,只有快速地接收指令并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才能获得胜利的先机。为了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采用不同声音、不同节奏、不同姿势来刺激学生的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和反应速度,如“听信号追逐跑”“触棒比赛”“迈球追逐跑”“下蹲叫号跑”等游戏。这样既可以增加起跑的趣味性,避免起跑训练带来的枯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提高起跑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要遵循领会教学法的三原则,运用最佳挑战理论把学生分组进行比赛。分组时,教师全面把握学生在前测时的体能素质,把同一水平的学生分为同组。因为水平相近,所以更有利于学生之间更好的竞争,使学生在竞争中既可以获得优胜的荣誉,又不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理。同时,学生之间的团队活动更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练习时学生可以互相纠错,这样既避免了盲目地模仿起跑姿势,又增加了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盲目地教授学生简单的重复动作,又不能在采用游戏教学中忽视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与娱乐中培养学生战术意识,激励学生进取精神,鼓励学生发展自身创造性。

(二)研究意义

1.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秉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宗旨,体育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中学的短跑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对两个班学生进行测验前身体素质测试和测验后身体测试,得到的结果为,实验班的学生经过 20 课时的教学后,以上四个身体素质的测试结果均得到了提升,尤其是 50 米跑的测试成绩提升最快。

分析其原因,首先,领会教学运用了比赛的模式,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短跑比赛中。又由于组别的水平相近,在比赛中学生不仅获得了胜利的喜悦,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我挑战,而且还间接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能。其次,由于领会教学法重视战术指导,在短跑的训练中,教师先就短跑的四个阶段做了战术指导,强调了起跑的关键性和决定性作用。战术的指导和随之而来的比赛不仅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而且还使其独自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2.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对学生起跑技能的影响。在实验班的教育教学中,教师采用两种比赛方式:一是教学比赛,二是游戏比赛。针对相应的目标,通过“变化刺激—反应模式”的训练,促进学生更快地运用和掌握运动技巧。如“听信号追逐跑”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得到提升,强化起跑加速度能力;“触棒比赛”使学生掌握抬腿要领,提高运动速率;“迈球追逐跑”使学生体会腿的蹬、摆结合技术,发展步频与步长;“下蹲叫号跑”则使学生体会了起跑的动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反应速度。传统的技能教学法忽视学生对项目运动状态整体的感知,同时由于“乐”“学”等多方面原因,学生相对排斥传统的技能教学法,调动不起学生学习运动技巧的热情,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上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较大降低。因其不能正确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后影响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领会教学法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意志、兴趣及动机,促使学生顺利掌握动作技能,进而提升这些技能。

3.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对学生短跑兴趣的影响。从实验后两班学生体育兴趣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将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的起跑教学中能较好地提升学生对短跑乃至体育的兴趣。其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反复的起跑练习中心生厌倦,而在领会教学法三原则的指导下,教师注重自身与学生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组织学生进行有训练目的的小游戏,解决体育教学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问题,在寓教于乐的和谐氛围中,使学生掌握起跑的技巧。同时,无论学生基础条件高低或能力大小,领会教学法都可以让每个学生在比赛中展示自我风采,体验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的快乐。

4.领会教学法应用于中学短跑起跑教学中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影响。领会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站在一定战略高度,指导学生提高运动的技术技巧。通过比赛和游戏来激发学生对短跑项目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短跑项目的爱好、锻炼学生在短跑项目的意志力。在领会教学中,教师占教学的主导地位,逐个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中学短跑的起跑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以提高起跑反应速度、减少反应时间为目的的各式游戏。简单的游戏不仅提升学生对短跑的喜爱,而且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了学生的短跑技能。

由此可见,中学短跑的起跑教学中应用领会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体育教学法的改革有促进作用,应提倡在各式体育运动中广泛推广。

四、建议

建议 1,在教案设计时,应考虑战略、战术和动作技术及技巧等要素,同时兼顾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提高教育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得学生身心受益,并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

建议 2,教会学生“学会”某种技术动作,不如教会学生如何“会学”的方法,使学生拥有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式。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要体育教师能够遵循事物发展具有特殊性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寓教于乐。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富有成效。

建议 3,领会教学法作为球类教学法的改革和补充,不仅在球类教学中可大力推广,还可以应用到更广泛的教育教学领域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李兴华.青少年田径训练方法与手段实用教程[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10)

[3]廖玉光,殷恒婵.球类领会教学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刘 粤.如何改进短跑的起跑和加速跑技术[J].田径,2003(11)

[5]李 亮.短跑运动员的起跑技术及其训练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3)

[6]李 健.起跑、爆发、竞争、冲刺—论短跑教学中竞争法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5)

[7]毛培飞.“领会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探讨——以初一排球教学为分析案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4)

[8]杨彦钊.田径教学中起跑教学新思路[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1(7)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短跑
第十五届田径世锦赛短跑运动员起跑反应时的比较研究
短跑技术的发展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青少年女子短跑运动员速度训练方法特征探讨
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浅谈短跑放松技术
短跑教学中融入游戏性练习方法研究
短跑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