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9-10-25 01:29黄维薇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新常态传承

黄维薇

【摘 要】本文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价值、现实价值以及传承与发展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文化载体逐渐消失、相关政策力度不够、群众基础不足的现状,提出發展对策:创新方式方法,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竞艺;在学校开展体育教学,保障体育文化的群众基础;从政府到社会形成主动宣传、接受民族体育文化的浓厚氛围;利用经济手段,赋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命力。

【关键词】新常态  民族  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C-0170-02

当前,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以及外部发展的冲击,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并不乐观,为此,全社会都需要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与保护。本文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出发,针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现状,提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对策。

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项地域性和文化性高度统一的文化,不同的民族地区,其传承和发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以用大相径庭来概括。在这样充满了差异化和多元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既有明显的个性,也有着一定的共性,这是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民族交汇、融合和相互借鉴的结果。认识与理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是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先导和归宿,也是新常态下发展民族自信、弘扬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价值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历史价值。体育运动的产生,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了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早期的体育活动基本上是与巫术和宗教紧密相连的各种仪式和活动,随着人类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的活动逐渐发展成为经久不衰,为大众所喜爱的民俗活动。可以说,体育运动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远比体育样式的更多、更深刻。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暗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特性和趋势,有的时候,还充当着书写一个民族的生存轨迹的功能。以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为例,这项运动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到两汉开始普及,于唐宋达到巅峰,最后却于明清开始消亡。了解这项运动的兴盛与覆灭,不能单单局限于运动本身,还要了解其与民族文化、社会历史变革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及其所饱含的历史价值。

(二)现实价值。当前我国有不少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为大众所熟知,如赛龙舟、舞龙舞狮、溜冰、滑雪、放风筝等。但是,这些体育项目不过是冰山一角,有很多大众所不熟悉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正濒临失传。在当前我国决战脱贫攻坚的大形势下,把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扶贫、扶智结合起来,是一个很好的开启民智、增强当地群众的文化自信的举措。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地方文化可供开发的宝贵资源,甚至与经济措施相结合,开发体育经济项目,民族传统体育必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传承与发展价值。民族传统体育是从传统社会延伸发展出来的体育形式,其虽然与现代体育的运动形式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我们可以打破“新与旧”的对立,既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规则进行修改,也可以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场进行规范与包装,为民族传统体育重塑框架、注入新的表现形式。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也是保护文化的根,用活态的民族传承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的软环境,这是留给子孙的宝贵财富。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现状

(一)传承方式受到地域限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据统计,我国目前发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977项,其中汉族的体育项目为301项,少数民族为676项。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大多数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数量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但是受地域环境和文化空间的限制,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的传承与传播主体也主要是当地的群众。例如,特定语境之间的差异、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地域因素(如北方特有的滑雪、冬泳等),使民族体育文化在呈现多姿多彩形态特点的同时,难以进行跨区域、跨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逐渐消失。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在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民族宗教文化信仰、少数民族节庆日、运动习惯和生活方式等,都是民族体育文化的载体,其中最主要的载体还是人,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接受者。然而,受民族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人口净流出的影响,以及新潮文化、外来文化的席卷和冲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甚至是农村的传统文化面临难以为继、无法存续的危险。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器械的缺乏也会使得这一文化缺少载体,虽然大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场地、器械的要求很低,但是要开展这些体育运动仍然需要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缺少了物质条件,任何发展和传承的想法都将流于形式。

(三)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相关政策力度不够。在国家大力提倡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也响应国家号召,推出了不少旨在保护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措施。如广西从1982年就开始举办广西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柳州2018年也开展了为期近一个月的“壮族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活动。这些都是官方实行的宣扬民族体育文化的重要举措,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得到真正的传承和发展,不单单依靠一些赛事、活动来维系,还需要健全、有力的文化制度,有相应的规章、章程发挥保障和引领的作用,从民族体育文化的发掘、整理、传承、培养等各个阶段进行保障。

(四)民族传统体育缺乏群众基础。一项活动能不能有后续发展的可能,关键要看是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否能够争取群众的支持,关键要看这项活动是否满足了群众的需求。民族传统体育的衰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参与这些活动的群众,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外来文化的冲击,二是当地青壮年人口的净流出,三是这项体育项目与时代发展相脱节。要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就以柔力球为例,与其他体育项目相比,柔力球的历史很短,只有不到30年,是山西晋中卫校的一位副教授创编的。这项运动是在太极拳的基础上,结合网球、羽毛球的动作技术,形成的一种适合广大中老年练习使用的球类运动。这种运动从普及到推广,不过短短20年,就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如果能够推陈出新,不断进步,也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喜爱。

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打破局限,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竞艺中发展。任何体育运动,要想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都需要在體育竞赛中发展。有竞争,就会有参与者、支持者和弘扬者。除了开展诸如少数民族运动会、节庆日的民族体育活动外,也可以考虑竞艺的发展方向。竞艺,是从体育的艺术和美学方面来看待体育活动的,具体可以表现在体育的器械、妆容、服装、动作、礼仪等各个方面。2018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就主办了一次中国大学武术竞艺大赛,借助各类艺术表现形式,展示武术各个流派的技巧与招式。这类竞艺比赛,除了能够提高各高校的武术水平,更将武术文化的内涵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的民族体育文化都可以借鉴这样的竞艺形式,发掘和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展现出更深刻的人文价值和精气神。

(二)借助学校教学,增强民族传统体育认同感。学校是体育的摇篮,学校的教育是促使民族传统体育走向规范、普及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借助学校的教育,可以打破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限制、语境限制等,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民族传统体育的爱好者和受众。学生通过学校学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后,就会自动变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不仅锻炼了身心,还能潜移默化地自动接收这些寄寓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传统文化;对学校来说,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更能塑造有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不高,各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没能挖掘出有趣、有价值的民族体育类活动,有且只有少数学校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尝试;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师资力量较弱,教学方法需要更进一步地完善。因此,学校可以选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关教材,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知识进行合理化的筛选,向学生进行普及。此外,学校应该多培养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教师。在体育项目的开展上,可以选取操作性强、趣味性高、能够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此类在教学上的尝试,可以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载体,扩大受众面。在教育教学上来说,也能够加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增强社会的文化自信。

(三)加强制度建设,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有力的传承。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民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变化,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统筹规划,以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文件在国家层面上为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工作搭建了平台,需要各省区、各县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保障措施。一是建设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库,挖掘开发体育文化资源的巨大潜值,对相关体育文化进行整理和推广。信息库的构建是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保障,也是日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基础。此类文化信息库的构建,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协作,共同推进。二是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教育。如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必须跟上现代文化发展的步伐。政府机关、学校、媒体机构应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大力宣传、弘扬,并做出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延伸,以促使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增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

(四)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经济价值,有多种角度、许多方式。一是开发独具民族特色的体育器材,并投放到市场中,既能刺激区域经济的发展,无形之中也能促进人们对体育文化的了解;二是将民族体育文化融入创意产业之中,如制作体育动漫作品、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虚拟视频,进行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手游及一系列周边产品的开发等;三是开发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项目,如贵州侗族牯藏节、香格里拉民族传统赛马节等,既能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也能为实现产业扶贫、推动乡村振兴而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晶.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N].经济日报,2018-07-19

[2]杨志林,孙威.新媒体时代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研究[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8(12)

[3]蔡海红,王永生,韩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伸的价值[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新常态传承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影响成都市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及措施研究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