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助产专业软技能培养探讨

2019-10-25 02:01戚林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职学校培养

戚林

【摘 要】本文以玉林市卫生学校为例论述中职助产专业软技能的培养,提出强化教师软技能的培养意识和能力、开发融助产硬技能和软技能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以案例导入为基础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创新考核方法等培养措施,分析助产软技能与硬技能教学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校 助产专业 软技能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B-0026-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国家 2016 年全面开放二孩政策以后,人们对助产人员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有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更在人文关怀、护患沟通等软技能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护患纠纷投诉中,病人最不满意的并非技术问题,而是护士缺乏耐心及沟通障碍。因此,在助产专业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软技能的培养,提高助产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是我们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助产软技能的内涵及重要性

助产软技能是一个人内在的隐性能力,是潜在的精神和价值层面的能力与素质,涉及价值观念、态度行为、个性品质、内在动机等因素,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潜在能力,不像硬技能那样可以用硬性指标进行量化考核,而是以定性为主,但却比硬技能渗透着更多的知识、道德、人品、人格等素养内涵。可见,助产软技能是指能够促进助产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更好应用的个人内在品质、修养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是助产士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助产软技能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软技能可以提高助产服务质量。助产士的服务对象是临产或者分娩、产后恢复期的妇女及其刚出生毫无自理能力的新生儿。产妇特别是初产妇会有各种担心,常会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生产过程的疼痛往往又加剧产妇的不安,这时特别需要助产士的关心和安抚,通过有效沟通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产妇的紧张情绪,帮助其顺利生产;新生儿则需要给予周到、精心的护理。这些都需要助产人员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崇高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沟通能力、高尚的情操、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给予孕产妇及其家属关爱,为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可见,软技能对临床助产工作质量影响很大,它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改善就医环境,减少护患纠纷,提高就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满意度。

第二,软技能可以促进助产士的职业生涯和个人发展。软技能是除技术性技能外护士应具备的另一关键技能,是护士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硬技能是基础,软技能则是灵魂,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就业发展空间。研究表明,长期工作的成功,75% 依赖于人际间的技能或软技能,而只有 25% 依赖于技术技能。这就是说,比起专业知识本身,软技能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一个助产人员,即便已经具备了娴熟的专业操作技能,还必须掌握较好的助产软技能,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助产士,才会取得成功的职业生涯。

二、助产软技能的培养现状

传统的职业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硬技能”教育,而“软技能”教育尚未成为真正的社会共识和普遍的职业教育实践。尽管助产软技能在临床服务中很重要,但在助产专业学生的软技能培养方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的助产专业教学模式过于关注对学生硬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软技能的作用。目前,各医学院校助产专业开设的软技能相关课程主要有德育系列课程和护理礼仪、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通识课程,缺少针对性较强的应用型助产人文课程,而且这些通识课程往往不作为助产专业核心课程,因此常常不足以引起师生的重视。再加上这些通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散而独立,各学科之间的知识没有得到有机融合,这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弱的中职学生来说,由于缺少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就算学完了这些课程也很难有效地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造成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对助产软技能的培养呈现重视不够、培养不力、效果不好的局面。

三、软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教学融合的措施

玉林市卫生学校从 2016 年始,通过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助产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在助产软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教学融合方面做了以下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更新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思想基础和出发点,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和课堂行为,对他们的教育态度和教学活动有着显著的影响。教师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其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相当部分教师软技能意识淡薄,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软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学习方式,利用项目经费组织专业教师先后到上海妇幼保健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等国内一流的医院参观学习,让老师体验软技能在助产工作中的重要性,观摩、感受、学习软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多次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通过讲座、示范课、现场演示等系列教研活动,促进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软技能培养意识和能力。

(二)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理念,聘请助产一线专家全程指导,开发集助产硬技能和软技能为一体的“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教程”“母婴常见临床案例学习指导”2 门校本课程。其中“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教程”围绕助产职业能力,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将助产专业操作技能和人际沟通、人文關怀等软技能进行整合,贯穿在 21 个产科、新生儿科常用的临床服务项目上,每个项目均由情景案例引出,内容涵盖临床观察、护患沟通、分析判断、人文关怀和专项操作技能,富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母婴常见临床案例学习指导”则以 30 个真实的产科、新生儿科临床病例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强化其“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锻炼学生关注、分析、判断、表达、合作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人文关怀的职业习惯,促进学生软技能的提升。

校本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科学整合教学内容,使得助产软技能与专业操作技术硬技能有效衔接、相互渗透、高度融合。在校本教材《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教程》、《母婴常见临床案例学习指导》(已由郑州大学出版社于 2017 年 4 月正式出版发行)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到了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教材版面结构新颖,图文并茂,专业操作技能、软技能、模拟情景整体呈现,形式活泼,内容实用,贴近学生、贴近临床,并配有微课,便于学生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深受学生喜爱。

(三)模拟情景教学。情景教学使学生能够在高度模仿真实环境,在不对病人安全和生命构成任何威胁的情况下反复训练护理病人所需的各种能力。这无疑是培养助产专业学生临床实际工作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的好方法。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校本教材为载体,摒弃传统的学科本位思想,以案例导入为基础,借助全智能高端仿真产妇及新生儿模拟人,创设模拟临床助产工作情景的教学环境,把专业操作技能与软技能融为一体,通过任务驱动、角色扮演、项目教学、案例讨论等多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模拟护患关系”的教学环境中,在学生不必承担现实风险的条件下进行各种助产工作任务的练习,在教会学生助产专业操作技术硬技能的同时,培养、锻炼学生的职业道德、人际沟通、人文关怀、团队合作和应变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软技能,实现助产软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学融合,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的“护患矛盾”,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四)创新考核方法。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法,借助全智能高端仿真模拟产妇系统,编辑仿真临床案例进行考核。主考教师借助高端产妇模拟人创设的模拟临床情境,不仅考核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更考核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逻辑思维、人文关怀、护患沟通等软技能。

四、助产软技能与硬技能教学融合的效果

(一)师生评价。在玉林市卫生学校 2016 级和 2017 级助产专业中开展“母婴常见临床综合实训教程”“母婴常见临床案例学习指导”2 门校本课程的教学,师生的总体评价是:教师好教,学生好学,教学效果好。

(二)实习医院评价。在玉林市卫生学校实习生临床实习满三个月的例行检查工作中,我们对近两年均接收玉林市卫生学校助产专业实习生的 13 家医院的护理部、妇产科和儿科进行调查,医院对 2016 级实习生的评价明显优于 2015 级的实习生,普遍认为 2016 级实习生上手比较快,服务意识强,特别在人际沟通、人文关怀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综合评价优于 2015 级实习生。数据经 SPSS 统计处理,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见表 1。

总之,对助产质量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软技能在助产专业教学过程中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目前护患纠纷投诉中相当部分源于软技能欠缺。玉林市卫生学校通过强化教师软技能的培养意识和能力,开发融助产硬技能和软技能为一体的校本课程,以案例导入为基础开展模拟情景教学,在助产软技能与专业操作技能的教学融合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崔 璀,郑显兰.知—信—行理论在儿科规范化培训护士护理软技能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8)

[2]才晓茹,邵路才.实践共同体:职校学生软技能习得的路径选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9)

[3]陈 培.优化护理软技能的培训路径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3)

[4]杨 青,李 平,付艳芬,等.新护士护理软技能影响因素的调查及差异性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1A)

[5]付艳芬,王剑华,董文英,等.护理本科生护理软技能现状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8(4)

[6]叶翠兰.当代高职学生软技能现状及其提升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7]杜艾芳.须从“软技能”教育破题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转型[J].职业技术教育,2013(9)

[8]王艳玲,孙 柳,吴 瑛.情景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4(4)

【基金項目】2016 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中职助产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开发与实践”(GXZZJG2016A044)。

【作者简介】戚 林(1962— ),男,广西陆川人,玉林市卫生学校高级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卫生职业教育。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中职学校培养
中职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试论如何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质量
德育工作浅谈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