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型数学潜优生的个案研究

2019-10-25 01:55胡倩洁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个案研究转化策略成因

胡倩洁

【摘要】本文以潜优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选择典型案例分析初中数学潜优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关键词】智力型潜优生 个案研究 成因 转化策略

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7A-0010-02

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初中阶段以来,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开始出现较大的差异,慢慢形成了“尖子生”“中层生”“潜力生”三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大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抓两头带中间”的弊端,即教师花大部分的精力在培养尖子生、转化潜力生、带动中层生三大方面,而往往忽略了处在“尖子生”和“中层生”之间的临界生,也就是本文将要研究的“潜优生”。

潜优生是最容易被忽略,却值得被重视的一部分群体。他们接近于“尖子生”,但与“尖子生”又有差距,他们有潜力、有可塑性,但是存在波动大不稳定、反复性强等特点。目前关于潜优生的研究主要是针对群体的研究,针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的案例较少。找到“潜优生”和“尖子生”在智力因素方面的差距,分析“潜优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能为学校和教师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本研究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基于智力因素,选择典型案例来分析初中数学潜优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一、潜优生的背景

学生小罗,上课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懂的问题能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语文、英语成绩不错,但是她却不属于优生之列,原因很简单,她的数学成绩长期在80分到90分之间,数学单科成绩常常使得她只能在年级100名左右徘徊。

二、潜优生数学学习效率不高的主要表现

(一)理解记忆成分较低。小罗认为,“数学是理科,不需要像语文、英语那样记忆”。因此,在学习基本概念、定理、法则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时,她总是不以为然,无意学习占据了的主导地位。

(二)模仿能力较强,但变通能力不够,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小罗能模仿教师给出的例题,完成同一类型的练习,但是例题稍有改动就措手不及,很难联想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孤立、静止地对待数学问题,思维角度较狭窄,思维较僵化。像小罗这种类型的潜优生属于智力型数学潜优生,往往因为自己在思维力和记忆力方面存在一些障碍,影响数学成绩的进步。这类型的学生,通常能达到基本的数学要求,但是在记忆力和思维力方面,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潜优生数学学习障碍的成因分析

(一)智力因素的影响。从小罗平时的表现来看,她在记忆力和思维力方面是不如尖子生的,对数学概念、定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缺乏基础的记忆,又不善于整理、归纳知识,还缺乏一定的思维发散、迁移能力。但是,从平时观察来看,小罗在其他智力方面的能力,如对于数学问题的阅读能力、观察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

(二)原有的知识贮备不完善。数学知识是严谨、有逻辑序列的,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和连续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前面的知识遗忘了,或者根本没学懂,就会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在同化新旧知识时存在困难,如果不及时弥补,就会给学习带来困难,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

(三)潜优生的认识存在问题。像小罗一样,很多学生心中容易有“数学是理科,不需要像文科那样记忆”的想法,这就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存在问题。正是因为学生有如此想法,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定理和基本思想方法时,容易产生无意学习,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导致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引起后续的知识储备的缺失。

(四)学习方法不当。“会学”和“学会”是两种不同的境界,尤其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同时面对多个考试科目,作业量大,要“学会”多种多科知识已属不易,合理安排时间、科学用脑,让“死学”变成“活学”“会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进步。

四、潜优生克服数学学习障碍的策略

(一)训练其复述策略。由于小罗的记忆力并不好,刚学习的知识都容易遗忘,在解题过程中会把题意部分遗忘和曲解,导致解题偏差,而这些都与未能深刻理解题意有关。在训练过程中,笔者引导小罗复述题意,让她在对题目分解、复述、再剖析的过程中,把短时记忆中的题意转入较长时间的记忆中,使其在解题过程中不会忘记题目的要求。

(二)加强其对数学概念、定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记忆。在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会刻意关注小罗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训练,检查其记忆的效果,并不定期进行特定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除了单一的概念背诵检测,还会有多层次的检验,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来对同一知识点进行测试,掌握其对同一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三)补充知识点,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笔者在测试中发现,小罗对代数和统计知识掌握得不错,但是对几何逻辑推理的题目,明显掌握不足,甚至有点无从下手。比如,在复习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一开始,小罗混淆了能够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几种基础方法,这是明显的知识储备的问题。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笔者先引导小罗整理现已掌握的知识点,发现她能清楚列举出证明平行四边形的五种方法(证明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两组对角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但是在面对数学题目时,却不知道选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证明。因此,笔者引导她剖析题意,分析题目现有的、可直接证明的条件和缺乏的条件,根据直接条件,确定方法方向,再从间接条件中寻找可转化成直接条件的依据,找到证明的方法。

例如,已知:如圖,在四边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BO=DO。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解题步骤1:题目中有①条件AB∥CD,根据“两组对边平行”或“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即证明AB=CD或AD∥BC即可;②条件BO=DO,根据“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即证明AO=CO即可。

猜你喜欢
个案研究转化策略成因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小学课程整合模式的个案研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ICF-CY在学前融合教育中的应用探索——个案研究
孤独症倾向儿童强化和示范作用的个案研究
中共党史学个案研究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