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2019-10-28 03:23姚克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移动互联实训基地人工智能

【摘 要】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地参与到移动互联网发展中来。人工智能技术正在不断推动移动互联网形态完成新变化,完成更自主的信息捕捉,更智慧的分析判断,更自主的服务提供,更智能的云到端结合。该项目从人工智能技术为出发点,搭建校园“无人超市”、“无人图书馆”,进一步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进行建设研究。

【关键词】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实训基地

【基金项目】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成为了当前IT技术发展的热点,移动互联网技术并非是昙花一现的技术,它是从PC单机到局域网、互联网发展历程之后的又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方向。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的兴起,信息爆炸式增长,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而要求移动互联网实训基地必须是一个集教学实践应用和感知体验相结合的实训基地,根据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经过多年建设我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与多家企业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为学生专业实训、创业、就业搭建了一个基于校内外辐射课内外的实训综合体,实现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衔接、课内实训与课外竞赛相衔接、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相衔接。该项目将从人工智能技术为出发点,搭建校园“无人超市”、“无人图书馆”,进一步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的进行建设研究。

二、研究目的

结合我院建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角度出发,透过新的视角,对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依托山东钢铁职业教育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特色发展、服务移动互联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院、政、企”多方合作模式,经过努力,建成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从而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实训基地的基本任务是服务于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实践教学,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适用于本专业的各门课程,包括移动软件开发基础、移动应用软件设计、移动软件UI设计、移动游戏开发、移动网络通信编程、智能手机维护、移动开发综合项目实践等实训课程,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的相关Android、IOS开发专业课程和实训等较多方面。从而完成实训环境真实化,服务对象多元化,师资高素质化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目的。

三、研究內容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内容

校内基地功能定位。以人才培养为主体功能的校内学习型实景型场所,主要承担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模拟操作和教学性综合技能训练,具有“学习型、生产性、先进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特征。

校外基地功能定位。通过产品生产同步实现育人功能的校外学习生产型与实战训练平台,主要承担学生生产性实习和岗位见习任务,使学生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生产型、真实性、实践性、职业性和共享性”特征。

2.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

建设思路:追踪技术发展,创设真实环境,营造实景氛围,培养职业能力。

建设愿景:让学生参与产品项目实际生产及策划,养成良好职业素质、训练熟练职业技能、获得实用技术知识,成为高技能人才。

建设目标:“技术先进、环境一流,规模与多样性结合,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管理理念先进、应用先进技术,生产高科技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兼具社会责任”的校外实训基地。

建设理念:高职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学校与企业合作,专业与产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与就业结合。

建设原则:遵循科学性与先进性、适应性与真实性、教学性与共享性、学习型与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原则,统筹规划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互利互惠、相对稳定与彰显特色、拓宽功能与注重实效等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原则,进而建设功能完备、优势互补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3.解决的主要问题

(1)实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实训中心是在现有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实训室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群是以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人工智能”方向为核心,辐射带动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物联网、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专业集群。为淄博各中、职院校培养移动互联网应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保障。

(2)培训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培训中心按照“校企共享、技能就业、公共服务”的工作思路,突出网络安全、网络工程、数据存储、移动互联应用、人工智能五大模块的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技能竞赛、职业标准研发、培训模式创新、职业能力展示六大核心功能,面向区域内企业、院校和社会各界提供公共实训和技能鉴定服务以及承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使之成为淄博移动互联技术人才的培训、认证的职业教育品牌实训基地。

(3)研发中心建设

移动互联研发中心,具有面向物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商务、数据库管理、服务器管理、WEB开发、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技术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实训基地必将及时更新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知识与技术,为培养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做好技术储备;打造学生实习实训平台,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创立和完善案例教学、项目实践、技能训练、岗位实习的新模式;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和技术研发,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学院的创意、创业活动的开展;探索、完善移动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为行业需求量身打造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开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人才培训,为淄博乃至鲁中地区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目前为止,国内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应用研究较多,而专门针对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的“人工智能”实训基地的研究较少,本课题拟通过对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在“人工智能”环境下的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具体的分析研究,并借鉴国外发达地区基于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的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先进理论和实践,提出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环境式符合高职移动互联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的方法和实践。

作者简介:姚克(1980-),男,汉,山东省桓台县,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移动互联实训基地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