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9-10-28 03:23杨光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教给数学课学习动机

杨光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02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学多少,这样,学生往往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文头。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不会学习,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一、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事实证明,小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便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现象。所以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针对小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给学生讲一些科学家成功的事例,在孩子们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知道为祖国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当然,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对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不坚强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让学生学得高兴,学得乐意,不觉疲倦。

二、学习方法,是形成学习能力的关键

学生学习能力的构成,有四个要素。一时基础知识,二是基本技能,三是智力技能,四是学习方法。

過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只重视前两者,而忽视后两者。因而出现高分低能的倾向,为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在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又重视思维、记忆等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1.重视教给学生使用教材,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不会使用教材,一堂数学课往往是到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才打开书。教材不只是教师教学用的材料,也是学生学习使用的材料,因此,教会学生使用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自主的独立的学习能力对重要内容。

我认为低年级培养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应重点放在指导观察的方法,新课本提供了大量的图画、图形、直线、线段等形象直观的内容。我根据儿童反映在观察过程中的几个心理特征(注意力易分散,观察事物随意性强;情绪易变,兴趣横生、观察事物时具有易变性;浮于表面,初略笼统,描述观察现象时带有主观性等),在指导学生掌握观察图画、图形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观察图,了解图意和要求,按顺序观察,按方位观察(指导学生分清方位并能用上、下、左、右等词语)。(2)按图意要求,会操作学具,并能按图意组织语言表达操作过程。(3)按图意要求会填数、填符号或计算。(4)能明确图里标明知道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在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本提供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概念与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尽量引导学生依据课本动手、动口、动脑,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和指导过程。对课本中设置的有问无答或者结语不完整等形式,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概括。

2.重视充分表露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的过程

应试教育造成讲风过盛,数学课也照样是以“讲”代替“学”,实质上是以教师思维活动占有学生的思维活动。从数学课来说,学习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因此,数学课上重视把思维过程充分地表露出来,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内容。

3.重视训练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方法

操作技能是指需要利用某种操作工具才能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一种技能。如测量、画图、制作等技能。受应试教育影响,过去严重忽视这种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考试很少甚至根本不考它。但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应重视这种技能的训练。低年级教学,注意指导学生掌握线段的长度、画线段,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等技能方法;在中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运用测绘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测量较短的距离,会用量角器按指定的角度画角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画图,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等。

在训练中,我重视教师的示范,注意教给学生方法。通常情况下,我把这种训练分为两步。第一步,我边做边教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获得操作过程的每一个具体动作准确无误的视觉形象。第二步,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操作实践,有的要手把手地去指正;强化和巩固学生掌握的操作方法,逐步形成技能和能力。像测量这样的操作,我重视让学生到现场去练习,实地演练的效果更好。

三、学习习惯,是发展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一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到高年级我还重视验算习惯的培养。这些学校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

儿童的思维具有不稳定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教给学生认真思考,会想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如:看到应用题的问题,要想需要什么条件,解答的思路是什么,怎样想问题最简单。这种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思维品质的形成。

(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

低年级教材里直观的东西较多,高年级教材中线段较多。从低学生思考得准确年级开始注意教给学生会比较、观察,做出正确的判断、推理。如:教9加几与8加几,让学生说一说9加几与8加几有什么相同与不同;9加几与8加几的计算方法相同,都用凑十法;不同点是9加几想9加1等于10,把另一个数拆成1和几;而8加几想8加2等于10,所以把一个数拆成2和几。再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区别,找联系,养成仔细观察,善于比较、发现异同的好习惯。

让学生用心地记,指的是记数学中的常用数据(如3.14×1,3.14×2……1/8=0.125,1/4=0.25,1/2=0.5……),记数学中的公式、法则等,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又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记忆方法。

(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上的写很重要,如一年级学写等号不用直直尺,既要规范又要快。再如规范地写数字、答题等。计算更为重要,强调规范书写格式的同时,计算的准确性不容忽视,有的学生计算只图快,不图准,这样是不行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势在必行。如果我们能根据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训练与培养,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教给数学课学习动机
这些年,母亲和孩子教给我的那些事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诸子百家教给你幸福的四个秘诀
有趣的数学课
那些李宇春教给我们的事
教给孩子尊重 培养健全人格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