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瓷语话丝路

2019-10-28 02:12孙悦
中国收藏 2019年9期
关键词:龙泉窑青釉龙泉

孙悦

乾隆为它题诗五首,六十年间进贡800余件,并将其布置在宫廷各个书房桌案之上,珍之重之,感叹“相较不如伊”;并非五大名窑之属,却令宫廷内外争相把玩,四海五洲一路畅销,成为欧洲人眼中浪漫的代名词……

想知道它是什么?且去故宫看看吧,一片葱葱郁郁的“梅子林”就藏在东六宫深处,那里有全世界都为之沉醉的青色倩影——龙泉青瓷。

倩影——龙泉青瓷。2019年7月15日,“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开幕。这是历来关于龙泉青瓷的展览中,展品数量最多、来源最广、产地最繁且体现多元文化的一次展览。此展展出来自42家国内外文博机构共计833件(组)文物,囊括宋、元、明各朝龙泉青瓷,生动地呈现出龙泉青瓷生产技术在海内外传播、互鉴发展的轨迹。

黄瓦红墙下,丝绸之路上,“梅子青”轻轻诉说着它的过往……

60年進贡800余件乾隆帝为何如此偏爱它

据南宋庄绰《鸡肋编》记载:“处州龙泉县……又出青瓷器,谓之秘色。钱氏所贡,盖取于此。宣和中,禁庭制样需索,龙泉青瓷益加工巧。”至迟在北宋宣和时期,龙泉窑便成为朝廷青睐的宫廷用瓷生产窑场。龙泉青瓷,也作为贡瓷进入宫廷。

龙泉窑虽未跻身五大名窑之列,然作为颇具地方特色的青瓷窑口,在清代宫廷瓷器收藏中亦占有重要比重。特别是乾隆时期,大量龙泉青瓷作为贡品入藏宫廷内府,展现了乾隆皇帝对龙泉青瓷的珍视。清宫收藏的龙泉瓷器总数有1700余件,而统计乾隆时期所贡的龙泉青瓷即有830件,几乎占到了今日故宫收藏龙泉瓷器的半数。

进贡者谁

乾隆十年七月初八日,候选中书科中书范清注进贡“宋龙泉窑花尊一件”,此为进贡龙泉瓷器之始。至乾隆二十年,这十年之中只有24件龙泉瓷器进贡。乾隆三十年之后,进贡进入了高潮期,60年间共有超过800件龙泉瓷器被贡入宫廷,可以看出乾隆对于龙泉-瓷器的喜好程度逐渐增强,也反映出乾隆朝中后期官员进贡之风蔚为大观。

在乾隆朝初级,进贡龙泉瓷的官员大多是内务府官员、九江关监督(督陶官)这些家臣或和御窑生产相关的人物,如造办处员外郎王慎德、九江关监督兼督陶官惠色。乾隆二十年以后,六部尚书、侍郎,各省督抚大员,皇家宗亲,各级官吏都有进献。

一般而言,官员都是通过采买、搜集、仿烧等方式,将所得龙泉瓷器自己进献乾隆,以表恭敬之心。除此之外,还有代人进献之例。如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七日,浙江巡抚王亶望所进龙泉窑洗,交全德差人送京。代人进贡,一般是因为进贡者官阶不高,需由督抚一级大员代为转呈,或是因为转呈者是内务府官员,有更多机会面见圣驾。

除此之外,档案中还有“代商人进贡”的记录。如乾隆三十年正月十七日,长芦盐政高诚代商人进“龙泉窑玉堂春”;乾隆四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两淮盐政伊龄阿代商人进“宋龙泉玉壶春”。档案中虽未提及乾隆对商人所贡的龙泉瓷器是否需要付账“埋单”,但长芦盐政和两淮盐政是内务府官员充任的,分别主管北方和南方食盐行销、专营的要职,其花销和所得税银皆有内府支配,也常常负责为皇帝采买古董珍玩等供皇帝个人赏玩。这体现了乾隆个人对于瓷器的偏好,也反映了乾隆时期特殊的“进贡”制度。

藏量可观

根据《清官瓷器档案全集》可知,进贡的龙泉瓷器有“宋龙泉”,如乾隆四十九年陕西巡抚毕沅进“宋梅青龙泉官炉”“宋龙泉玉壶春”等;有明代龙泉,如乾隆四十八年八月初五日,直隶总督刘峨进贡有“成窑仿龙泉瓶一件”;还有“仿龙泉”,如乾隆二十九年五月初二日,九江关监督海福进“仿龙泉釉拱花盖罐”。

依据《全集》所收录的瓷器贡单所列,乾隆一朝各地官员所进贡的龙泉窑总数约830件。就数量而论,这800余件进贡的龙泉瓷器以尊、瓶、洗、炉四类陈设器为最多,日常用的碗、盘、碟之类,则相对较少。按照器型分类,将此830件贡瓷列表(见下页)。

古瓷新用

乾隆对于龙泉窑的认识,沿袭了明末以来士大夫的审美意象,主要将其用作书房陈设。明末时期的文人笔记中,经常提及士大夫阶层的居室、书房中用龙泉青瓷作为装饰的内容,包括香炉、秀墩、花盆、盘、瓶等等。

查阅清官陈设档,静怡轩、养心殿、景福官、寻沿书屋、乐寿堂、宁寿官、倦勤斋、三友轩等等都存有龙泉窑瓷器,说明了龙泉窑在清官之中陈设的普遍。除去紫禁城之外,圆明园、避暑山庄、沈阳故官等行官之中,也有不少龙泉瓷器陈设。

将龙泉瓷器变卖易价,是乾隆时期增加内府税收的手段之一,也是乾隆朝对于进贡瓷器一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乾隆二十三年六月初七日,总管内务府大臣倭交……龙泉釉花觚一件,奉旨交崇文门变价。”崇文门是清代重要的税收关口,其所得税赋收入皆归入内务府所有。

明早期 龙泉窑青釉刻划缠枝牡丹纹凤尾尊

高63.6厘米 口径25.3厘米 足径1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腹中部和近足处各饰一道凸弦纹,腹中部弦纹将腹部纹饰分为两部分,腹上部及腹中部均刻划缠枝牡丹纹,腹下部至足部刻细长菊瓣纹。

一般说来,乾隆对于大臣进贡的瓷器,很少有照单全收的记录,基本都是有驳有收。所贡的830件龙泉瓷器,有一半被“驳出”,即驳回不收。至于驳出的原因,一方面是乾隆对于瓷器精于鉴赏、眼界较高,仿冒品和次品皆不入眼。另一方面,也因为帝王身份,乾隆对于贡品不能全部收纳,否则显得太过贪婪。

赏玩之法

明早期 龙泉窑青釉刻缠枝花纹绳耳鬲式炉

高18.6厘米 口径24.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炉通体内外施青釉,通体刻花装饰,颈部刻回纹,腹部刻缠枝花纹。炉随形配有一拱形紫檀木盖,盖面刻荷叶形纹,盖顶置一镂空白玉钮,玉钮透雕游龙荷莲纹。

明早期 龙泉窑青釉牧童骑牛形水丞

通高17厘米 长21.5厘米 宽8.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牛背上塑一牧童,作为水丞之盖。水丞配有紫檀随形木座,雕松石纹样,外底居中刻楷书“乙”字。

乾隆对于进贡的龙泉瓷器,有的要进行一些加工和修改。如“乾隆二十七年五月初六日,郎中白世秀、员外郎寅著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龙泉釉瓶一件,铜胆木座。传旨将胆刮金毁铜,瓶交江西配盖。”“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一日,员外郎寅著来说,胡世杰交……龙泉釉罐一件,铜胆。传旨,着俱配木座。”上述几条档案有的是为瓷器配座,有的是送交江西配盖。配座,主要为了陈设的方便、美观,体现乾隆对于龙泉瓷器的喜爱。而送交江西景德镇御窑厂配盖,并伴有“刮金毁铜”的旨意,显然是将原用作花插的龙泉窑罐、瓶,改为纯粹的陈设器使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瓷器原来的使用属性。而为原物配盖并做到浑然一体,也体现了当时的御窑厂对于龙泉青瓷的仿制能力。

在瓷器的木座或瓷器本身上镌刻字迹,是乾隆独有的赏玩方式。乾隆十八年,总管潘凤交龙泉盘一件,传旨刻“乙”字;景祺阁中陈设有宋龙泉釉无当罐一件,御题乌木座,上刻诗,并刻“乾隆丁丑春”字样。镌刻“甲乙丙丁”等字样,表示乾隆对龙泉瓷器划分的等级。体现了乾隆对龙泉青瓷的重视程度和甄别能力。

“乾隆四十五年五月十六日,太监鄂鲁里传旨将京内大宴酒桌上,金胎珐琅等器送热河,照样补造龙泉窑执壶。”这则记录说明清代乾隆时期仍有一定比例的龙泉瓷器作为日常用瓷出现在宫廷的筵宴活动之中。

(注:本文作者为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

雨过天青云破处 梅子流酸泛青时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制瓷史上,龙泉青瓷这一笔绝不可草草带过。故宫博物院正在展出的“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可谓是一场专属于龙泉青瓷的舞台,800余件龙泉青瓷共同讲述着中国历朝历代、海外各国对烧造技艺的延续与探索。在这里,你会看到龙泉青瓷从器型到釉色的推陈出新,经典与创新风格的融合。

曾有人喟叹道:“雨过天青云破处,梅子流酸泛青时。”龙泉青瓷的魅力与其耳闻,不如目鉴。初秋时节正是梅子成熟之时,若您也“垂涎”于这样诱人的“梅子青”,却又担心“乱花渐欲迷人眼”,不如来跟小编一同品赏大展中几件代表性的珍品重器,去体会它们经受住时代的审美锤炼后,重新焕发的独特光芒。

南宋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高25.2厘米 口径6.2厘米 足径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圆口,短颈,方柱形长身,圈足。口、足大小相若。瓶身四面凸起横向棱线装饰,无款识。瓷质琮式瓶的烧造始于宋代,系仿新石器时代玉琮造型烧造而成。

南宋 龙泉窑青釉模印贴花双鱼纹折沿洗

高6厘米 口径23.5厘米 足径1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洗折沿,弧腹,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足端无釉。内底塑贴两条鱼,外壁刻莲瓣纹。口沿两侧各有两个穿孔,相互对应,可用于穿金属提环,以便于提携。青釉塑贴双鱼纹折沿洗是南宋至元代龙泉窑青瓷中的典型作品,有带穿孔者,亦有不带穿孔者,双鱼亦有露胎者。

元 龙泉窑青釉印蕉叶纹出戟觚

高20.7厘米 口徑13.1厘米 足径7.5厘米 杭州博物馆藏

觚喇叭口,长颈,折肩,筒腹微内弧,圈足。颈部印四瓣蕉叶纹,腹与圈足分别饰有四条等距离扉棱。胎体厚重。通体施粉青釉,釉质莹润。

元 龙泉窑青釉净瓶

高48.2厘米 口径7.3厘米 足径10.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净瓶整体呈“吉”字形。直口,长颈,丰肩,鼓腹,腹下渐内收,近足处微外撇,深圈足。颈下部有轮状凸沿。瓶内、外和圈足内均施青釉。

穿越海上丝绸之路这抹东方青影风靡世界

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不仅在全国各地有广泛的市场,其足迹也遍布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北非乃至欧洲等地。纵观世界陶瓷的历史,12世纪至16世纪可谓龙泉青瓷的世界。放眼海内寰宇,从皇宫到民间,从都城到村落,从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到中亚、西亚大漠腹地……诸多重要的遗址都有大量精美的龙泉青瓷出土,表明龙泉青瓷是当时通行世界的高档用器,引领着世界陶瓷的风尚。

宫廷民间普及广

宋元时期的都城如浙江临安、蒙古哈喇和林等地区,都发现有龙泉窑青瓷出土。此外,元明时期的一些贵族墓葬中,如元代鲜于枢墓、明代宋晟夫妇墓等亦有龙泉窑青瓷作为随葬品。这些发现充分证明了龙泉窑青瓷自12世纪便已进入上层社会甚至宫廷,成为名人雅士的日用珍玩。

迄今为止,在四川遂宁窖藏、内蒙古集宁路城址、新疆阿力麻里古城等遗址均出土有龙泉窑瓷器,可以看到,宋、元时期龙泉窑瓷器已经广泛普及至市镇、乡村,成为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器。

出水沉船体量大

宋元时期,龙泉窑青瓷迎来了对外出口的黄金时代,国内重要港口遗址,如宁波港、泉州港等,以及南海一号、华光礁1号、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等重要沉船遗址中均出土(水)了大量龙泉窑青瓷,由此揭开了龙泉窑青瓷大量向海外传输的辉煌历史。

在元代,大仓是与官府关系最为密切的重要港口,樊村泾是一处港口、仓储、市场遗址。从2016年1月发掘至今,出土瓷片约150吨,其中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从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甚至使用龙泉青瓷残器修砌道路或铺墁地面,足见此处龙泉窑产品的数量之大,这是除浙江龙泉窑址考古外,全国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一次龙泉窑青瓷考古发现。

华光礁1号沉船发现于西沙群岛海域,该船约沉没于12世纪中叶的南宋前期。出水了大量龙泉窑青瓷,研究表明,华光礁1号沉船由泉州出发,经由西沙群岛驶往东南亚。

“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南宋早期的贸易商船,距今800多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沉船中出水的大量龙泉青瓷,和福建各地窑址的仿龙泉窑作品,为进一步研究龙泉青瓷的输出及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元代龙泉青瓷的海外贸易达到顶峰,福建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出水大量元代晚期龙泉窑青瓷,器型以大盘、碗、小罐为主,是研究元代福建地区龙泉青瓷外销的重要考古资料。

行销海外足迹广

宋代开始,龙泉青瓷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行销海外。据考古发现统计,龙泉青瓷通过海上贸易和国家外交途径出口到东亚、东南亚、西亚、非洲、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宋明时期,船体庞大,载物甚多,以龙泉青瓷为代表的外销货种流行于世界各地,开拓并丰富了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韩国新安、泰安马岛等海域的沉船中,都发现有中国龙泉青瓷。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新安沉船。1975年,韩国在新安海域打捞出一艘宋元时期的中国海船,根据带有铭文的遗物推断该船是元代至正三年(1323年)后,从浙江宁波(庆元港)启航,驶向日本福冈(博多港)的海外贸易商船。新安沉船共打捞出20000余件陶瓷器,其中龙泉窑青瓷的数量占60%以上。

在琉球(今日本冲绳)首里的京之内SK01遗迹出土的1162件陶瓷中,609件为中国青瓷。此地在15世纪曾是中山国王府仓库,这里出土的龙泉青瓷大都是明朝政府赏赐给琉球国的龙泉官窑精品,其中一件外刻“清香美酒”字样的大罐较为引人注目,与大窑枫洞岩的出土品一致,是很典型的明代龙泉官窑产品。

此外,宋元之际龙泉青瓷沿着瓯江或闽江流域,通过福州、泉州等东南港口,行销至占城(越南南部)、爪哇(印度爪哇島)、暹罗(泰国)、满刺加(马六甲)、苏门答刺(腊)、锡兰山国(斯里兰卡)、古里(印度半岛西端)等南亚40余国。到了明代,龙泉青瓷更是作为国之重器,随着航海家郑和的船队抵达亚非各地。

13世纪至15世纪,西亚地区与中国关系十分密切。龙泉窑成为奥斯曼帝国、伊尔汗国的官廷珍藏,也流行于也门、伊拉克、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等阿拉伯半岛的港口之间。

青瓷典范“雪拉同"

在欧洲大陆,龙泉窑的青翠瑰丽同样受人青昧。早在14世纪,大量龙泉青瓷已传入金帐汗国(今俄罗斯)的疆域内。在法国南方小城阿维尼翁的教皇宫内花园,发现了两片龙泉青瓷残片,是14世纪下半叶龙泉青瓷传入法国的考古证据。

第一次接触龙泉窑的法国人,为来自遥远东方的青瓷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celadon(雪拉同)。这是因为当龙泉青瓷初到欧洲之时,欧洲人不知如何形容如此精美的瓷器。当时法国上流社会流行一出著名舞剧《牧羊女亚司泰来》,戏里的男主人公celadon穿着一件青布长衫,与龙泉青瓷的颜色极为相近。人们纷纷赞叹:“那个瓷器太漂亮了,就跟Celadon的衣服颜色一样。”后来,龙泉青瓷就被欧洲人称为Celadon。

如今,“雪拉同”不仅指代龙泉青瓷,在西方世界,它几乎是所有青色瓷器的通用称谓。显然中国龙泉,成为世界青瓷的典范。

猜你喜欢
龙泉窑青釉龙泉
浅谈宋瓷
龙泉青瓷
寿州窑瓷器釉色之流变
浅析江浙地区多管瓶演变及内涵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佛道入物瓷塑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
浅谈毡包青釉
工艺独特的明代龙泉窑青瓷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