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9-10-28 03:23柴远波董满才王志纲李伟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课程设置

柴远波 董满才 王志纲 李伟

【摘 要】课程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该文针对新时代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群和一个专业综合实训及实习,分別对应四种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搭建了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三段式”能力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该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能够适应当前电子类信息专业人才的需求,取得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关键词】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课程设置;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N0-4;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黄河科技学院立足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的新需求,提出了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着力构建“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1月学校获批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成为河南省唯一获批准的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学校列为“应用科技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项目专业。成立了课程改革专项课题组。课题组从我校电子信息系类专业实际出发,着力构建以岗位技能培养为导向的新型课程体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电子信息类专业现已成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专业、河南省民办院校品牌专业。

一、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未来高科技产业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高校培养出专业人才,具有更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强和创新能力[1-2]。应用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和培养模式的改革。课程改革要充分体现出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不断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知识的完备性,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搞好此次课程改革,事前经过了大量的调研。对当前企业对电子类人才的要求进行了深入分析。立足满足企业需求,深入分析课程设置的不足和短板,系统打造旨在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新课程体系。

改变现有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以就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导向,根据岗位实际需要的岗位能力逆向倒推,将专业课程体系实现重构与优化,构建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技能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三个课程群和一个专业综合实训及实习,分别对应四种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如图1所示。

构建了新的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结构如图2、图3所示。

二、搭建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和“三段式”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实验的需要。搭建了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校内实验室向学生全面开放,元器件和实验耗材免费提供,灵活使用;“校中厂”创造现场“实战环境”;“厂中校”让学生耍“真刀真枪”;大学生科技园区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平台;职业技能鉴定所强化职业引导。如图4为搭建的开放灵活的实践教学平台。

根据大学各阶段对岗位能力的培养规律,构建了“三段式”能力培养模式,实现了大学四年不断线岗位技能培养的长效机制。第一阶段(即第1学年):开展自主课堂教学活动等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团结协作、自主精神等培养基本工作能力;第二阶段(即第2、3学年):通过强化组训、职业资格培训等培养职业技术能力;第三阶段(即第4学年):搞好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生能否正常毕业、能否获得学位资格证书[3]。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企业实训等培养一线岗位服务能力。根据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特点,分别配有辅导员、数理部教师、专业课教师、实验中心教师作为学业导师。

三、实施成效

通过新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改革,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学生学科竞赛获奖成绩逐年提高。三年来我校电子信息系类专业学各类电子设计竞赛生均获有较大突破,三等奖以上奖项有1.1提高到1.4项。特别是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一等奖8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2015年还新拓展3项学科竞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华为杯全国大学生信息网络大赛。职业资格证通过率大幅度提升。电子工程师认证考试2014年、2015年通过率均为100%;“软件测试工程师资格”通过率由去年86%提高到94%;学生创业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学生平均考研率提高到38%;就业率提高到100%。以上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验实习模式是成功的。

四、结论

所构建的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符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知识和能力提升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一定创新性。探索提出的“三段式”能力培养模式,实现了对学生大学四年不断线岗位技能培养。抓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最佳期实施分段培养,再配合“学业导师制”和各种惊散活动,提高了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红卫,李浪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34(02).

[2]周昕.基于新工科教育的应用型地方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06.

[3]肖汉光,宋涛,汤等.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反思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07.

猜你喜欢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与物理系简介
电子信息工程系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针对电子信息隐藏技术的研究
国有企业信息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模式初探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