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2019-10-28 03:23巩玥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现状对策

【摘 要】普通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大学生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虽然有所涉猎,却收效甚微,切实加强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工作势在必行。

【关键词】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2017年度科研项目项目编号:科研合[201710]。

【中图分类号】G642;J6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

据笔者对长春地区八所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现状展开调查,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作为音乐教育的一个独立分支,已基本走上了逐步成熟的道路。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大多数教师已从理论和实践上逐步认识到学习民族音乐的必要性,民族音乐活动在校内外也有一定的开展,社会上学习民族音乐的人数也逐渐增加,从事民族音乐教育及表演的师生数量和素质也正在提高。不得不说这些喜人的成绩为我们进一步在高校发展民族音乐增加了动力。

然而,我国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状况。师资有限、经费投入少、教学设备落后、学生不认可、大部分的民族音乐知识只是作为音乐鉴赏课程中的简单章节等等问题层出不穷。

二、影响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良性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认可度不够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虽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社会上依旧非常缺乏令业的民族音乐教育机构或演出团队。大部分家长相比中国民族音乐,更多地是关注孩子对西洋乐器的学习,而对旋律优美、宛转悠扬、深情含蓄、扣人心弦的民族音乐却没有什么兴趣,甚至还担心学习民族乐器会被嘲笑太“土气”。

(二)崇洋媚外的心理依然存在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音乐在我国始终占据着主要地位,一方面促进了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民族音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民族音乐课程在大学课程里不受重视,导致大学生对民族音乐知识了解医乏。人们越来越重视西方音乐,却忽视甚至轻视民族音乐。

(三)高校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大多数院校音乐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都是“大一统”的形式,一门“音乐鉴赏”课就包罗一切。课时数短,内容却非常宽泛,学生根本无法系统、深刻地认知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四)师资匮乏

教师队伍缺乏专业的、具备一定民族音乐素养的教师。一般的音乐教师很难具备民族乐器的演奏与教学能力,这就局限了教学的灵活性与多面性。

三、普通高校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对策

(一)积极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活动

普及民族音乐教育是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一项任务,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教师应通过校内外各层次的民族音乐会、民族器乐、声乐欣赏讲座等系列演出、比赛活动,为民族音乐教育的普及作出贡献。

课外的体验要紧紧围绕课程的开设和内容开展。在学生经过一个课程的学习

之后,根据课程内容举行令题小型音乐会,演出人员可以是专业的教师或由学生自行组织,也可以是从校外请进校园的专业团体。现场观看音乐会更容易引起观

众的情感共鸣,学生在欣赏音乐会或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音乐的审美品位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创造能力。

(二)转变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音乐作品中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营造真正

让学生接受的音乐氛围,帮助学生生动体会民族音乐的美妙之处。传统的民族音乐对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大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和接受。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典民族音乐作品的呈现方式也愈发丰富,在配乐、演唱、演奏等方面较以前,也更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现代大众的审美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审美认识,了解传统的民族音乐,使学生更易十理解和接受。此外,教师还应多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感知的教学环节,通过学期汇报演出或者课程结业的方式之一让学生展示学习的内容,通过演唱、演奏或者演讲等方式展示教学结果,丰富学生对课程的传统认知,让学生喜欢、热爱民族音乐。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和手段

没有教育能够脱离教师,教师的水平决定着教学的水平,而对于有着专业色彩的音乐课程来说,更需要高素質的教师进行教学,这也是教学能取得一定效果的最基本保障。高校可以定期请相关专家进行校园讲座,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又能为教师提供学习的平台。另外,学校还应组织教师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让教师了解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及形式,更新教师的知识系统,也可以通过调研让教师了解各民族地区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创建校园网络平台,普及民族音乐知识

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推荐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让学生的知识系统不断更新。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最直接的交流,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灵活有效开展。

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站进行专题传播,通过介绍、欣赏、了解、展示四个环节让学生浸润式教育中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鼓励学生开展民族音乐新唱的创作大赛,通过创作、演唱传播民族音乐,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作者简介:巩玥,女,1982年5月,吉林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现状对策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