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

2019-10-28 03:23马利亚杨云淇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培养分析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马利亚 杨云淇

【摘 要】素质教育以文化教育为载体,建立了素质互动的平台,通过文化知识的宣传与讨论,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德育品质等得到提高,具备高尚的思维品质,在学科的教育中通过平等、和谐的师生协作而深挖知识的内涵。小学音乐的课堂本身就较为轻松,教师应融合多风格、多趣味音乐信息,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让艺术来熏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引言

小学音乐打好基础的乐理知识,巩固了学生的乐理理解,同时让学生获得乐感,在音乐中尽情的徜徉,感受音乐曼妙的情境,基于音乐艺术启迪学生的智慧,教师应在音乐的教学中,培养出有品质、有品德、有品位的学生,让学生在音乐鉴赏中、音乐表演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一、善于启发,积极引导

小学音乐教学应善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的告诉学生该如何,音乐能够感染学生的情绪,熏陶学生的心灵,教师应在音乐更为直观的表现形式下,带给学生强烈的音乐感受,让学生暂时抛却自己的思想杂念,纷纷走进音乐的情境视域中,产生音乐审美意识。如教学湘教版“国旗国旗真美丽”时,教师引导学生回想原本学过的国歌:“还有谁记得国歌怎么唱?(学生们都举起手来)对了,中国人都会唱国歌,我们小学生也不能落后,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有关国旗的歌?谁来说说你眼中的国旗是什么样的?”先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然后围绕国旗设计的背景,去了解国旗设计的含义,学生此时有了情感上的升华,再去唱这首歌,他们脑海中飘荡着国旗的画面,想到周一升旗时的情境,歌唱时也较为主动,唱到高潮学生的部分学生的爱国热情油然而生,对国旗产生了一种不可言表的情感。

二、学习实践,加强艺术修养

学生喜欢的音乐,他们在走路中、课件休息的时候、闲谈中都不自觉的会哼唱,教师应体现出个人魅力,通過不同的声调等来演唱歌曲,让学生了解一首歌的多元化表现形式,避免学生形成固化的音乐思维,同时增加学生的音乐经验,让学生模仿教师先学唱,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可适当的玩出“花样”。如教学“新年好”时,就可以鼓励学生结合3/4拍的节奏拍手、拍桌子、拍肩膀等形式来打击节奏,还可以鼓励学生创新拍击形式,允许学生结合音乐的情境创编动作,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在唱到“新年好”时,学生们摆出拜年的手势,之后教师在歌曲伴奏的过程中,还可以发放铃鼓,让学生来模拟过年时候的场景,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感受节奏提供伴奏,有效的在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三、欣赏教学,渗透素质教育

营造出适合音乐讨论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课堂的轻松愉悦,进而在音乐的赏析过程中,自然的让学生边玩边学,充分的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如教学“两只小象”时,教师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来猜谜语:“四条大腿粗又圆,两把长刀硬又尖,全身披挂银盔甲,后面甩根细皮鞭。”学生们若是猜不到,教师还可以给出提示,而后教师创设情境:“小象走到了清澈的河水边,看,他们唱歌跳舞啦!(说着进行乐器伴奏渲染气氛)”让学生们想象:“小象们都是怎么在一起玩、怎么跳舞的?”学生们现象小象甩鼻子等画面,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让学生转换视角,现象自己就和小象在一起玩耍,感受那种自由自在的喜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的让学生释放自己的天性,这样才能够激发出学生的音乐潜能,让小学生天马行空的思考,对音乐情境产生更多的美好向往。

四、运用电化教育,夯实音乐素养

音乐教学可采取电化教育的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有趣场面,让学生被音乐内容深深的吸引,多媒体等教学形式,有助于夯实学生的基础,并让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如教学湘教版“健康歌:小小足球赛”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足球赛的场景,还可以改变传统合唱的形式,让女生来唱第一乐句,男生来唱第二乐句,然后齐唱,可看着大屏幕,结合屏幕上的提词进行歌唱,感受歌曲中的情感,并鼓励学生展开体育场景的描述,说说自己有没有参与过足球赛或者观看过足球赛,有什么感受,联系体育的运动心情,真正体会健康歌的含义。再如学习“绿水江南”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江南风光,展现出立体的杨柳依依,清风、绿柳、红花,小桥、流水、人家美景,让学生感受乐曲第一部分的优美婉转、第二部分的轻快清脆。不仅在音乐的视域中,感受美景,还应感受江南的文化特征,体现我国民间小调与民族传统乐器的美妙。在音乐的教学中实现传统文化熏陶作用,渗透传统音乐信息,结合其他的民歌等,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音乐的纯净美,从而净化学生的心灵,期间教师还可以结合语文学科的古诗词等,让学生结合诗词歌赋,联合多媒体场景,让学生尝试朗诵歌词加深记忆,尝试清唱感受乐曲基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从不同的形式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关注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引发学生对音乐的讨论,在较为轻松自主的音乐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吸收音乐知识,获得音乐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戴蕾.浅谈新课标的多元化音乐教育观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江苏教育,2016.

[2]宋雪.多元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8.

[3]杨禾.多元文化共生社会中普通高校开展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必要性小学音乐教育关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析[J].歌海,2019.

猜你喜欢
培养分析小学音乐核心素养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