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为“主”,“舍”中有“得”

2019-10-28 03:23钱婷婷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平行线平行长方体

钱婷婷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写道:“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此乃反客为主之法。”而如今,将古人的兵法智慧运用到数学的课堂教學中,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传统的课堂往往总是师为“主”,生为“客”,而学生有时会游离在课堂之外,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往往总是聪耳不闻,教师心力交瘁,疲惫不堪,教学效果总是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教师尝试着换一种角色,舍得将自己“夸夸其谈”的时间多让一些给学生,多倾听和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时候反而能够得到更多。

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时候反而能够得到更多。

“照本宣科”——使教师一味主导课堂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我和我们406班的孩子们齐聚在教室,上的内容是人教四年级上册《平行与垂直》,在认识平行的环节,我直接出示平行的定义,但是没有说是同一平面,接着在黑板上写上“互相平行”。紧接着我又问全班学生:“说说看谁和谁互相平行?”貌似问题很简单呀,“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很多学生在位置上说了起来。“反过来怎么说呢?”这时候估计难倒了一些学生,只有寥寥几只小手稀稀拉拉的举起,说:“直线b和直线a平行。”所以我们可以写作a∥b或者b∥a。

接下来我拿出一个长方体

我问道:“刚才我们知道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虽也不相交,但不平行,怎么回事呢?”这下子很多孩子都沉默了,这可是本节课的关键问题,必须让他们高度重视,还是我自己代劳吧!于是我边指着长方体上的直线边加强语气说:“这一条直线在这个平面上,另外一条直线在那个平面上,这两条直线不在一个平面上,是永远也不会相交的,但是我们刚才讨论的两条直线是都是在一个平面上,所以平行线还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同一平面。”顿时,额头冒出了一粒粒偌大的汗珠,很想努力解释清楚,可总感觉孩子们还是雾里看花,越看越糊涂,于是我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倾尽所有,恨不得把自己的方法全部移植注入学生的头脑中。

在认识垂直的环节,我直接在大屏幕上直接出示了概念,边出示边读着这些概念,读完之后,学生们有的面无表情、毕恭毕敬的坐听着,有的眼神恍惚,看不到一丝的灵性与智慧……

“扪心自问”——反思呆板的教学模式

课后,我找到师傅,让她给我评一下课,“在整个课堂中,你有没有感觉自己的话好像多了一些,孩子们的发言比较少呢?”觉得老师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牵着学生学习,这样只会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学习只会让学生都是沿着你预设的轨道亦步亦趋。而且在认识平行和垂直的时候,∥和⊥这两个符号来得莫名其妙,学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他们表示。

仔细想了想,整个教学环节中确实自己讲了不少的话,把学生的话语取而代之,当学生回答不了问题,就马上把答案告诉他们,使他们缺少了思考的过程……如果真的没有老师的教,学生们真的能够学好吗?会有什么问题?一个个的问题在我的耳边环绕。于是我决定再尝试一次,解决心中的疑惑,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把主动权还给孩子们。

“豁然开朗”——让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

两天之后,我进入了405班的教室……

“今天我们要学习平行与垂直,请同学们自己翻开数学书,花5分钟时间预习《平行与垂直》这一内容。”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书本,时而拿起笔在书本上画一画,圈一圈,时而眉头紧锁,好像在思考着什么,也有会心一笑,好似解决了一些难题……“看来大家都预习的差不多了,请把知道的一些内容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原本以为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好,这次的激烈讨论让我觉得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课堂上学生们讨论得不亦乐乎,学生眼睛里闪烁着智慧。

根据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我重点请同学们反馈了“同一平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平行线的定义中一定要在前面加上同一平面这一个条件呢?”突然教室里面安静了许多,想必没有孩子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真的很难,于是我想着给孩子们一点提示,我拿出了一个长方体, 这上面有两条直线,请问是平行线吗?学生们异口同声“不是”,“那是为什么呢?”这时候马上有小朋友想到了刚才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顺着这个想法就找出了不同点了,于是我请这个同学到讲台前指了一下这两条直线分别在哪个平面上,同学们一看就一目了然了,也明白了为什么平行线的定义中一定要在前面加上同一平面这一个条件。这样比我之前自己直接告诉孩子的效果好的多。

“你们知道这个∥符号是怎么来的吗?”问题一出,学生们都说“不知道”,眼睛里闪着金光,很想知道答案似的。于是我出示了一个动画,让一组平行线旋转、缩小之后变成和文字一样大小,这个动画我连续放了两遍,孩子们目不转睛,觉得很是神奇。“那现在你们知道⊥符号是怎么来的了嘛?”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出示垂直符号也用了同样的方法。确实,这样的效果比我之前直接在黑板上写上∥,⊥要好的多,真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从头到尾我也没有说上几句话,不仅自己省了不少力气,而且学生们的效果貌似更佳了!

根据新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教学活动”论述,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一方面要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而更多的应该去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努力打造高效课堂。”通过与几位学生的课后交流,我发现学生更加渴望的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让抽象的概念通过循序渐进的理解慢慢变得具体。其中部分学生还提出直接讲解数学概念让他们“倍感压力”,而且课后也是“一知半解”,反而引领他们主动去发现问题、理解概念却能够加深学生记忆,提高知识掌握深度,而这正是我们所探索的“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平行线平行长方体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相交线与平行线》巩固练习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拆拼长方体
逃离平行世界
拆拼长方体
添加平行线 求角真方便
再顶平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