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思考

2019-10-28 03:23张建智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核心能力职业院校培养

张建智

【摘 要】本文首先深入阐述了职业院校经济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其后分析了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核心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F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1

一、职业院校经济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多会选择基层工作,但由于人数过多,很多学生仍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使得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部分从事基层选择岗位的学生在短时期内很有可能发生脱岗或转行等等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有的学生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不强;有的学生与同事、领导无法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缺乏技巧;有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岗位职责和岗位内容;有的则是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应当加强职业教育及岗位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及综合素养,逐渐养成职业核心能力。具体而言,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等,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的转型,随之会直接影响我国职业结构的具体构成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结构的交替变化会导致部分传统职业被取代或消失,而一些新型职业不断涌现,进一步凸显出劳动者的价值和作用,推动行业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职业人在市场中的活动日益频繁。对于人才培养而言,加强其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能够有效推动社会进步,迎合新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教育环境顺利过渡到劳动环境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现学以致用,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凸显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职业教育应当立足于社会及企业的发展需求,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优秀人才,为了充分凸显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推动经济类专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理论,基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具体需求,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进一步开发完善。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对相关人才的具体要求及标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基于地区特色、教育资源、培训基地等等相关设备设施,对现有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策略、专业课程设置等进行及时高效的调整优化,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重知识亲实践,重传承轻创新的人才培养现状,与地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发展内容进行紧密联系,从而肩负起培养特色优秀人才的重任。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应当分析社会中职业的具体结构及劳动力需求,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使其不断掌握职业核心能力。

二、职业核心能力的研究现状

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所谓职业核心能力,主要是指劳动者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任何职业都需要体现出的一种职业道德素养。当劳动者的职业关系发生变化时,这样的能力依然在其身上能够体现。职业核心能力能够帮助劳动者快速适应社会环境,重新获得相关的操作技能和业务能力。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个体的工作能力主要源于其职业知识及技能的有效运用,岗位迁移能力也应当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时间较短,整体进程较为缓慢。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大多数职业院校在开展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会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首要位置,而对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后期就业率偏低,影响学生持续发展。基于此,如何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具体而言,职业院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积极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以就业发展作为基础导向,开展能力本位教学,对学生的实际行为模式、综合能力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帮助。我国较为常见的行为导向教学法主要表现为模拟教学法,其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营造出相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情景,从而引导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学习并掌握其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一系列知识能力,使其不断适应社会。

三、职业院校经济类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要实现经济类专业的持續发展,职业院校可以根据院校的教育资源,在校园中创设相应的模拟办公室或公司,基于当前社会中现有的设计模式对整个办公环境进行构建,给学生营造出逼真的工作环境,感受到真正的工作内容和职业要求。例如,对于经济类会计专业而言,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具体的工作流程设置一系列相应的岗位职能,在模拟公司中有针对性地设置会计主管、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等六个主要模块,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通过一系列详细的会计工作流程形成一个整体,通过这样的方式组成财务班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岗位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采用轮岗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整个会计工作有着全面系统地了解,不仅仅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际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例如,对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等专业而言,职业院校可以在院校中设立培训基地,设置采购部门、销售部门、仓管部门、管理部门等等,也采用轮岗的方式加强学生与不同群体的交流沟通,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采购部门需要与不同的供应商进行沟通,选择最符合企业需求的商户,管理部门则需要做好上下级协调工作,面对不同类型的工作内容,做出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武紫云.中职学校财经商贸类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D].

[2]严双,尹红.关于地方经管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湖南商学院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No.284(05):172-173.

猜你喜欢
核心能力职业院校培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