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与秩序的博弈

2019-10-28 03:23刘佳希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0期

刘佳希

【摘 要】学习故事片剧情创作离不开对优秀作品的具体分析。本文以《飞越疯人院》为例来分析故事片中主要的剧作元素,阐述影片发生的中心事件和重要场面、冲突发生的途径、总悬念的设置等元素。

【关键词】《飞越疯人院》;剧作元素;情节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2

一、中心事件和重要场面

影片围绕着麦克和酋长逃出疯人院这一中心事件来展开故事。其中比较重要的场景是病人座谈会、麦克偷车带领疯人院的病人们出海钓鱼以及影片最后的集体party。

影片一开始疯人院里的众人都是遵守秩序的,连棒球赛都不敢看。但是在麦克的影响下,每个病人原本被抑制的本性开始恢复。最明显的表现是,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为什么我不能得到我的香烟”这里强调“我的”,其实在强调一种人性的合法性,强调人的本性。一直沉默的酋长也开口说话了,他不是一个真正对世界无感知的人。他的沉默并非出于麻木,而是代表拒绝与权力或体制发生关系。所以麦克力邀酋长一起逃跑,“只有我们两个”。

然而,麦克的计划失败了。他的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一直在独善其身和成为领袖这两者之间徘徊。理性告诉麦克,他不可能成为这样的领袖,但他不由自主地完成了对病人们的“启蒙”之后,潜意识里又无法完全抛弃他的同伴。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地错失逃跑的良机。

让麦克致命的行动,不是最后一次“Party”,也不是他“诱使”比利与女伴发生了性关系,而是他对护士长瑞秋的攻击。这时候,强权者暴露出了其容忍的底线:一切想要威胁其存在的人,必然会受到最不公正的、最严酷无情的报复。比利遭胁迫自杀的悲剧发生以后,护士长说了一句话:“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日常秩序。”于是,疯人院里,病人们照常打牌、赌钱、吃药,偶尔谈起麦克。风波过后,英雄对于民众,已经成为过去式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酋长,还在苦苦等待麦克的归来。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被施加脑部额叶手术的、没有灵魂的麦克。麦克的精神被杀死了,麦克也就随之死亡了。

二、冲突展开的途径和叙事方法

从影片的一开始就能非常明显看出两方冲突势力——麦克墨菲对抗瑞秋等医护人员。麦克墨菲显然是个“社会败类”,而且有点小聪明,靠着装疯卖傻躲避了劳动改造——虽然代价是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护士长拉契特则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道德上完美无缺,是个完美的制度与社会治安的捍卫者。影片最后败类麦克成了英雄,而“该院最好的护士”瑞秋却是个地道的恶魔。这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影片采取顺序的叙事方法,自从麦克进入疯人院,双方的较量就已经开始了。首先麦克本身是因为逃避监狱来到了看似自由轻松的疯人院,却没想到疯人院对人的压迫不比监狱少——瑞秋护士长成了所有病人的权威。权威瑞秋需要维护制度,而败类麦克想要打破束缚。他们注定会有一场战争,冲突也在麦克一件又一件挑战权威中不断上升,直到麦克因为比利的自杀而报复护士长的时候,权威们判断出麦克的威胁性,单向的决定了麦克的生死。这是权威的爆发,何尝不是麦克的爆发呢?他受够了这无尽的压迫,他也只想“独善其身”,但是身为一个富有情感的人怎么能看着自己的朋友死于疯人院的精神压迫呢。令人可惜的是,反抗只有精神和行动是行不通的,它还需要权力。如同毛嗲所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手中没有实力就无法拥有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为什么酋长最后能成功飞越,那是因为他拥有巨大的力气和高大的身躯。

三、总悬念的设置

影片总悬念就是麦克能否成功飞越疯人院。事实上,飞越疯人院并不难,为了证明这一点,麦克轻而易举地翻过铁丝网跳了出去,他的第一次也是唯一成功的逃离只是为了带着这群只会在疯人院里发发牢骚的疯子们出去见见世面。他就像个组织春游的老师一样,跟自己的学生们享受了一次美妙的出海钓鱼后,再次回到那个没有生气没有异议的模式化专制生活中。那为什么麦克到最后还是被疯人院的权威们判了精神死刑?我们从麦克第一次出逃计划——他搬不动浴室的石柱去砸開疯人院的门窗,就可以看出麦克自身并没有正面对抗权威的实力,但他却一直挑战着权威们的底线。高尚的制度维护者怎么会允许一个混混的头目带领他的虾兵蟹将来闹事呢,所以最容易的方法就是“杀鸡给猴看”咯。就像是酋长说他父亲的事情,他父亲被人利用后死去,麦克又何尝不是呢。他精神的死刑就是权威在告诉其他人,我们的根基是谁都撼动不了的,反抗者的下场就是变为一具行尸走肉。

四、人物行动的最高目标

麦克的最高目标是重获自由并唤醒病人,而瑞秋的最高目的是维护疯人院内部的制度。

围绕着他们的目的,注定双方会有一场较量。但从一开始,麦克就是一个人,就算是拉酋长入伙后他的力量在以瑞秋为代表的一群疯人院权威的巨大力量对比下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微不足道和飞蛾扑火才让自由显得更为重要吧。

五、主题思想

影片中的疯人院其实就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的社会缩影。医生和护士以及警卫,组成了自上而下的一个统治阶层,医生是这个阶层的首脑,为病人会诊,得出结果从而决定病人的处置情况;瑞秋护士长实际上代表了权利的执行者和制度的捍卫者,以“好人”自居,对病人实行着严密的控制。警卫是这个集权系统的暴力机构成员,当病人触碰到那条警戒线,他们就会暴力制止。谁也不能否认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制度本身是否合理,只能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了。

在我看来《飞越疯人院》的主题不只是反体制反主流。我相信它所表达的内涵是更为深刻的。影片更多的是直接地通过“人”这一命题本身来表达对人的关怀和对自由的理解。一句“至少我试过了。”包含了多少人想要改变不合理制度的努力与失意。它更多的是表达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近乎哲学的命题——如何坚持自我以及产生“制度化”的根源。

最后酋长可以离开,最简单的原因,是因为他打破了自身的束缚,他恢复了拥有自由的实力,可以搬起那个麦克搬不动的石柱。于是他做到了,他砸开了窗户,带着麦克的灵魂在夜色里逃出了疯人院。我想这样的自由才是导演真正想要赞颂的,而非简单的对某种体制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