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 点面结合

2019-10-28 18:06周春林
作文通讯·初中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梧桐叶银杏叶金黄

周春林

一篇文章, 恰当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使作文亮点频出, 能令读者赏心悦目、回味无穷。如果再能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 使细节描写与场面描写相结合, 文章读来自然令人陶醉。

题目介绍

请以“真的有意思”为题, 写一篇文章。( 20199年江苏盐城市中考作文题)

要求: 1 . 立意自定; 2 . 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3 .不少于6000字; 4 .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写作指引

一抓住“文眼”, 化虚为实。

文题“真的有意思”中的“有意思”是虚词,我们可以把它具象化为“人”, 实写有意思的人物( 老师、父母、朋友等); 也可以是有意思的动植物或者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科技发展、自然风光、社会现象、媒体娱乐等。

写作时, 我们可以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中选材, 也可以放眼到更广阔的自然、社会中选材, 还可以通过阅读从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中选材。总之, 选材可以多元化、多角度, 只要是有意思的东西都可以写, 书写不同的生活, 展现自己独特的人生。

二着眼生活, 表现个性。

让我们再来看看题目中的“真的”二字, 这两个字提示我们文章记叙的事件一定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或带给我们强烈感受的, 是让阅卷老师觉得本来是大家习以为常的, 而我们的慧眼发现了其与众不同之处。我们可以从平凡真实的事件中抓住动情点, 如游戏、阅读、旅游、童年, 叙写一段精妙的故事, 收获一份美妙的情思。

“真的有意思”这个题目看上去很简单, 实则要深思熟虑——不是所有选材都称得上“有意思”, 不能将没有意思的素材生搬硬套进来。这就需要我们筛选提炼, 选择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素材。

三揣摩“有意思”, 立意求高远。

有了恰当的素材, 我们还要仔细揣摩题目中的隐性内容, 仔细思考, 什么真有意思? 为什么真的有意思? 这就要求我们文章的立意要别具一格。“真的”这个词强调了“有意思”的程度非同一般, 要表现出对写作对象非常感兴趣或者领悟非常深刻。而“有意思”看起来很好玩儿,富有趣味, 再细想, 还应该有耐人寻味、值得思考的意思。我们还可以把“意思”定义为有“情趣、趣味”, 继而衍生出感官感受、娱乐兴趣、审美追求……因此我们可以欣赏瑰丽的自然景观, 发现“有意思”的人文风物; 可以体验诗意的人生旅途, 领悟“有意思”的理趣哲思; 可以描摹优雅的琴棋书画, 感受“有意思”的传统文化, 等等。但是这一切必须要紧扣情节的有趣点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 这样的文章立意才会更高远。

病文展示

真的有意思

江苏省盐城市一考生

一场秋雨洗净了夏日的溽热,踏着积水,我欣赏着雨后秋景。①

刚步入老街,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是怎样一片金黄的世界。我下意识地使劲儿揉了揉双眼,这不是梦。②

我眼前是一片梧桐叶的世界,许是午后的缘故,老街十分静谧,而就在这样静谧的老街上,铺满了金黄色的梧桐叶。莫非,这是大自然馈赠的地毯吗?③

我低头注视着梧桐叶,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那细碎的声音仿佛是落叶的细语。

我惬意地漫步在铺满梧桐叶的街道上,忽然我的脚尖踢到了一处凸起,定睛细瞧,原来是梧桐树的根呀。我抬起头打量着眼前的梧桐树,忽而注意到了它——一片独立枝头的枯叶。它的存在似乎有些格格不入,却吸引了我的目光。④

一阵带着湿气的微风吹过,它在枝头无力地摇了摇身子,没有落下,我的心不由得一紧。又一阵风,比刚才略大,我闭上双眼不敢看它,待到风停,我睁开眼,它依然顽强地抓紧树干。这样细微的枯叶身上,居然有着如此强大、震撼人心的力量。⑤正当我感慨时,一阵大风吹来,我猛地抬头,却见叶柄与枝条脱离,它在风中打了几个旋儿,落到凸起的梧桐根上,结束了自己作为树叶的一生,开始了新的旅程。我不禁感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着那枯槁的落叶,我缓缓起身,又想起那句“云,化作雨,是为了落入湖的怀抱”。而如今,落叶落入根的怀抱,滋养来年的新叶。⑥

在这个秋蝉叫寒秋水、催黄绿叶的伤感季节,落叶谱写了顽强与奉献的生命赞歌。秋日雨后的美景真的有意思!我不只看到了一幅绚烂辉煌的美景,更聆听到一曲爱的赞歌。

①开头应点题,让读者知道要表达的主题。

②是什么样的金黄世界,此段缺乏细致描绘,语言表达含混不清。

③一句话中重复使用两个“静谧”。梧桐落叶不是金黄色的,而是黄褐色或者枯黄色的。

④为什么格格不入?令人费解,而且對这片落叶描写不够细致,下文由此产生的感悟也很牵强。

⑤“细微”形容落叶,用词不当。观察不细致,描写不具体,难以令人产生联想。

⑥前面没有“我”蹲下的动作描写,这里却说“我缓缓起身”,显得突兀。

升格指导

这篇作文运用联想手法托物言志,立意很好。尤其抓住了题旨“有意思”,不仅写了观赏秋天落叶的过程, 还由游览生发出感悟启示。考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写出这样完整的一篇文章, 应该说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但文章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缺少生活积累, 选择物象不准确。由于小作者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秋天的梧桐落叶是黄褐色或者枯黄色的, 远没有银杏落叶令人震撼, 为了增添文章的画面感, 可以选择银杏叶来写。

二是描写笼统粗糙, 缺乏细腻勾画。考生想通过描绘秋天落叶遍地的辉煌, 将读者带入一处唯美的场景, 再通过对一片落叶的细致描画, 赞扬落叶懂得感恩回报的品格。但是, 由于缺少必要的细节描写, 内容略嫌单薄, 可增添一些细致描写, 点面结合, 使物象刻画更具体,令读者自然而然产生联想。

升格佳作

真的有意思

江苏省盐城市一考生

春和景明,漫步田野,感受勃勃生机;夏日炎炎,静坐树下聆听蝉鸣;秋风萧瑟,独入山林,欣赏落叶飘零;冬雪飞舞,泛舟河上,品茶赏雪。

欣赏雨后秋景,真的有意思!

那个深秋的午后,一场秋雨洗净了夏日的溽热,踏着积水,我欣赏着雨后秋景。刚步入老街,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那是怎样一片金黄的世界。我仿佛一下子跌进了金色的海洋,遍地金黄让我不能相信这是现实世界,我下意识地使劲儿揉了揉双眼:這不是梦!我眼前是银杏的世界,路旁整齐排列着高大茂密的银杏树,如今树叶几乎落光了,树枝上只剩下一颗颗绿色的银杏果,地上铺着厚厚的金黄的叶子。

许是午后的缘故,老街十分静谧。就在这条寂静的老街上,铺满了金黄色的银杏叶,莫非,这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地毯吗?

我低头注视着银杏叶,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那细碎的声音仿佛是落叶的细语。

我惬意地漫步在铺满银杏叶的街道上,忽然我的脚尖踢到了一个凸起,定睛细瞧,原来是银杏树的根呀。我似乎想到了什么,蹲下身子,摸了摸落叶,啊,它们把树根遮盖得严严实实的。我抬起头打量着眼前的银杏树,忽而注意到了它——一片独立枝头的枯叶,在赤条条的枝干上,它的存在显得格外苍凉悲壮,引人注目。

一阵带着湿气的微风吹过,它在枝头无力地摇了摇身子,没有落下,我的心不由得一紧。又一阵风,比刚才略大,我闭上双眼不敢看它,待到风停,我睁开眼,它孑然一身,依然顽强地抓紧树干。这样柔弱的枯叶身上,居然散发着如此强大、震撼人心的力量。

正当我心生感慨时,一阵大风吹来,我猛地抬头,却见叶柄与枝条脱离,它在风中打了几个旋儿,如一根轻盈的羽毛飘然而落,然后安心地、静静地睡下了。金黄色的叶子像一把小扇,像一只蝴蝶,它结束了自己树上的生活,开始了新生。我拾起这片“小精灵”端详着,不禁联想它年轻时的模样。它一定青翠嫩绿,一定脉络分明,现在的金黄平添了成熟的风韵。我不禁感叹,人生追求的不也正是落叶这种“生如夏花般灿烂,死如秋叶般静美”的境界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缓缓站起身,将它放在它的同伴身边。“云,化作雨,是为了落入湖的怀抱”。而如今,落叶落入根的怀抱,是为了滋养来年的新叶。

在这个秋蝉叫寒秋水、催黄绿叶的伤感季节,落叶谱写了顽强与奉献的生命赞歌,在那个秋天的午后,我独自欣赏着雨后美景。秋日雨后的美景真的有意思!我不只看到了一幅绚烂辉煌的美景,更聆听了一曲真爱与奉献的生命之歌。

教师点评

写景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就是以具体细致的笔触来描写景物,将它与众不同的特征描绘得生动形象、真实具体。这是一种赋予景物生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这种细节描写的语言要精练,只刻画某一处画面或者景物的某一种特征;也可以对某处细节进行深入描写,让读者获得深刻鲜明的印象。升格文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有对落叶遍地金黄、令人震撼的画面的大笔勾勒,又有对独立枝头的一片枯叶的工笔描绘,铺陈渲染充分,物象刻画具体,自然能打动读者。

猜你喜欢
梧桐叶银杏叶金黄
银杏叶(外一首)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银杏叶(外一首)
秋天的梧桐叶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
如意金黄散的现代研究进展
与银杏叶的约会
梧桐叶的舞蹈
三片梧桐叶
乡村,那一抹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