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健身舞健身策略研究

2019-10-30 04:35袁丹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

摘  要:高校作为社会重要体育组织部门,其基本存在意义中就拥有对高校成员进行必要体育健身培训的功能,为实现这一功能,高校就要在自身范围内开设有效课程提升,提升学生基本健身意识与健身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完善学生基本生理与心理素质,实现学生在高校内生理、心理共同进步。健身舞作为高校健身新兴方式,虽然现有普及程度并不尽如人意,但是由于其具有与学生基本意识与需求相符合的一面,所以在未来发展中其发展前景较为广阔,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现有高校体育健身舞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健身舞健身发展策略研究。

关键词:高校  体育  健身舞  健身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9-001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校体育锻炼形式多元化、生活化、艺术化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风气,在此种风气之下,高校健身形式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种类的锻炼方案。这就要求高校作为整体进行体育策略分析进而进行体育工程建设。高校体育工程中健身舞作为重要的基本存在,首先要分析的就是现有的高校体育健身舞现状。

1   高校体育健身舞现状分析

高校体育健身舞在现有高校健身方案中属于一种小众化的寻则。人员构建主要以学生为主,学生初学主要通过高校基本体育课程为主。在高校开设体育课程的年级,学校大多采用选课制度,学生则采取自愿原则进行课程必要选择,以自身需求为中心构建自身体育锻炼的主要方式。学生从自身需求出发选择体育健身舞,其必然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在进行相应课程选择时,据调查80%为女生,询问其目的,大多为了自身形体塑美与身材健康。但这并不能说明,女生们运用此种方式进行形体美构建是一种稳定的心态,很多选课者,其自身选课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与盲目性,尤其在当时选课的情境之下,学生们对于一些课程采取“抢课”态度而不仔细考虑,课程是否与自身需求有重合。

在这样的情况下,课程选择完成后,学生自身对自己选择课程产生再思考,如果自我感觉课程选择基本达到要求则在之后学习中学生基本会进行有效学习,但是如果学生感觉自身选课并未达到或者很难达到自身需求,则在选课后,采取消极方式进行应付,以达成基本成绩目的。体育健身舞教学现状就学生而言并未脱离此种教学情境,而且相较于其他例如篮球、足球等传统高校体育科目,本科目属于新兴科目,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仍然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现有情况下,半专业化的教师大量存在于体育健身舞教授过程中。虽然如此,只要在课程中能紧跟老师进行学习基本上学生还是能实现自身体育健身舞基础完善的。

对于有兴趣的学生与教师,高校社团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几乎绝大部分学校,都有相关社团进行相应活动。社团中有志同道合者尽心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社团指导者在社团日常活动中可以有效进行必要的行为指导与规范,体育健身舞本身作为一项锻炼活动,其在健身中也容易出现诸如肌肉拉伤等等日常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相应的指导避免因为健身而出现身体劳损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学生与教师通过日常教学活动进行互动与相互完善,提升学生日常适应能力与基本技能水平。而且在社团中,学生与教师能找到同温层温度,以此为条件进行彼此间关系链接,形成共同的意识形态体更容易实现体育健身舞的建设目的。通过社团平台还可以与学校平台相适应,通过学校组织的活动对自身健身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而且将自身健身成果与学校环境进行有机协调可以更好实现自身健身成果的承认与发展,尤其是在最初开始进行健身舞训练,以求得身材塑形的阶段,外界的认可尤为重要。

2   高校体育健身舞策略状态

从上文现状中进行总结以高校健身舞为中心的健身策略设计,其主体属于学生,指导者属于教师,学生团体与教师的有效集合成为为健身舞健身的主要的渠道与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之,健身具体策略的制定根据学校基本教学安排与学生基本能力,形成了两种主要的健身策略發展方向。首先,第一种在从初学到基本能力的完善。此种健身策略的基本条件在于其高校学习之前,学生对于健身舞缺乏科学概念与科学化、系统化的学习往往凭借自设优势进行相应的自发训练,此种训练方式并不能保障训练成果而且其训练效能与训练方式也不保证科学。在进入高校学习后根据专业化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入门可以实现体育健身舞健身策略的有效的组合与完善,形成自身独有的体育健身策略。

其次,第二种为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部分学习能力并且经历了必要的专业化训练,此类型的学生需要的策略是进行局部改进让自身体育健身舞活动更适应于自身健身活动。故而在策略设计时,他们往往看重健身策略的灵活性与个性。在专业性基础上,对于自身本身的条件也更加关注,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与统一。

3   结语

总之,在现有情况些,高校体育健身舞策略,需要集合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力量。在学校框架之下,实现学生能力与教师教师的有机统一并且以此为标准,在现实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策略的有机调适,最终实现策略与现实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 谭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健身价值的实验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1):39.

[2] 赵艳洁,王彤.论高校公共体育开设时尚健身舞蹈课程的必要性[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s2):113-115.

作者简介:袁丹(1973-),汉族,京山市人,副教授,硕研,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
我为体育狂
论清末体育热
2016体育年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