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匀格多苗寨旅游发展思考及建议

2019-10-30 08:08严昊东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绿色旅游

【摘 要】 都勻格多苗寨是贵州省黔南州独具特色的苗族村寨,苗族服饰、语言、习俗和杆栏式古建筑都保存较好。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了格多苗寨一直身处深闺久未人识。本文将从绿色旅游、新型旅游、教旅结合等几方面探究重塑格多苗寨旅游业的可能性。

【关键词】 格多苗寨 旅游 绿色

一、格多苗寨简介

格多苗寨位于都匀经济开发区王司镇,格多苗寨距都匀市城区30公里左右,村寨交通地理位置相对便利,具有较好的区域发展条件,附近客源市场潜力较大,游客可进入性强。格多苗寨有近600年的历史,传统民俗保存较为完好,除了苗族传统的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外,“祭天神”这一神秘存在的传统仪式为格多苗寨所独有。其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梯田式的农耕镶嵌着苗家吊脚楼,这也是苗家得以延续发展的自然基础。区域内自然资源环境优美,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好,从未发生过自然灾害,是具有多层次的主体生态环境。

二、当地旅游业现存问题

一是格多苗寨村貌差异明显。远观依山傍水的苗建群落,虽都有“穿衣戴帽”的苗棕色片片相应,看似色调统一独具苗家风情,走进内部却发现矛盾诸多。纷纷大修的房屋建筑风格色彩大相径庭,格调不一,寨子每一个角落显示出发展差异痕迹。现代建筑元素充斥村寨原有的传统文化空间,房屋外墙不无例外地保持红砖水泥缝的裸露状态,房屋建筑空间排列无序,给人留下乱糟糟的印象。这一切都是为游客的失望埋下的伏笔,只可远观而不可近赏,更是与传统特色村寨之称不符。

二是是村寨原住民流失严重,重塑苗家旅游的“顶梁柱”青壮年们多已外出务工,这导致农业耕种的主要劳动力以老年人为主,形成老少孤守空“洋楼”,耕种三分薄田的一种社会现象。青壮年劳动力集体外出带来乡村建设参与主体的缺乏,也必将造成村寨旅游业发展动力和活力的不足。

三是当地居民观念落后,缺乏前瞻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村里非常缺乏有创新思维和发展眼光的专业建设人才,村寨发展方向、产业定位、旅游发展模式以及村民的发展观念还无法及时更新,至今仍停留在等客上门的初级阶段。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当地的旅游带头队伍、带头村民也难以运用各式各样的互联网工具为格多苗寨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是周边发展成熟的各式民族村寨的夹击,导致其难以突破以“民族特色村寨”为头衔的旅游业发展。在由诸多民族村寨形成的旅游网络上,格多苗寨正面临着如何分羹其他民族村寨的客源和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两难选择上。

三、探究其旅游业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旅游。格多苗寨要抓住自身先天优越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传统农业特色,引导村寨发展回归到自然资源的利用道路上,挖掘具有生活气息的农耕文化,建设良好的可持续性旅游生态环境。利用好当地的多层次生态系统,以苗族文化为背景,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将苗寨建筑群及周围梯田群打造成周边县市的后花园、自然教育基地、亲子教育基地。以多种形式推动村寨互动型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吸引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就业。以绿色可持续性强的农业旅游业为依托,再来挖掘苗文化的内核,走以产业挖掘文化的逆向发展道路。

二是与时代发展接轨,大力发展新型旅游业。大力推广私人订制高端旅游、大众互动型旅游等多种旅游方式相结合。一方面,格多苗寨所在的都匀市具有天然氧吧之称,负离子含量极高。得益于这样的条件,可以打造高端游客专属氧吧、专属康养(苗家浴疗、苗家食疗等)。另一方面,仍然须以大众型消费为主要目标。让更多的游客参与到苗家的日常点滴当中,实现互动+旅游的效果。比如组织手工技能高超的村民从事苗族布艺纺织、苗银手工制造、苗族竹器编织、传统酿酒、苗药制作等活动,让游客体验苗家生活,不仅可以给游客提供旅游停留的消费空间,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更能让村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的幸福感,从而带动更多具有互联网知识、旅游营销技能的年轻人主动以多种形式传承地方传统知识和技能。深度挖掘互动式旅游的可能性,这是留住原住民也是留住游客的重要举措。

三是将其打造为旅游和实践的艺术创作基地。集聚民间文化、能人将士在此大做文章。黔南州州内唯有一所高校,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苗寨可以和师院及省内外高校建立校地合作联盟。例如,在格多苗寨建立教学实践基地,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乡村生活生产空间得到实践锻炼机会。以美术专业为例,村寨可以是美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创作基地,学生们可以根据苗族村寨的地域文化特点,对现有新旧不一、风格不同的苗家建筑外墙进行艺术创作,达到创作+的效果。这样,村寨不仅为学校提供直接服务乡村的平台,让学校教学成果得以充分展示,更为民族地区的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待形成品牌效应以后,每年可固定举办苗寨摄影界、画创展、时装展等多种推广性极强的活动。同时,苗族壁画特色建筑群本身可以成为游客观光赏景的看点,既能提升民族村寨的村容村貌形象,也直观展示苗寨文化,让游客获得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可谓一举三得。

【参考文献】

[1] 张文磊, 黄娟.“两高”背景下黔南州旅游产业发展之路[M]. 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黄娟, 2016.

[2] 辛玲. 黔南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M]. 《理论与当代》:贵州出版社, 2004.

[3] 张文磊. 黔南州旅游发展研究[M].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黔南师院, 2004.

作者简介:严昊东(1994—),男,布依族,贵州都匀人,在读硕士,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西南民族研究院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绿色旅游
节俭绿色
绿色低碳
我们一起“云旅游”
绿色环保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小A去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