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地区婚丧嫁娶移风易俗难题分析及对策

2019-10-30 08:08谢明达
大经贸 2019年8期

【摘 要】 婚丧嫁娶自古就是人生大事,它们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国人对于生死观念的基本认识,郑重操办本不为过。但近些年来,作为传统习俗的红白事在川渝部分地区变了味,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天价彩礼与重庆中和镇频繁的“无事酒”现象被推到了公众面前,川渝地区乃至国家政府也将移风易俗提上议程,川渝地区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应对婚丧嫁娶中的不良风俗现象。在本文中,笔者将以川渝地区为例,根据实地调查结果分析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现象产生的原因,政府整治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 川渝乡村 婚丧嫁娶宴请成风 乡村工作问题

川渝地区多山水,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就造成了两种现象,一是川渝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难以深入到交通不便的山间村落;二是群山之中的乡村之间相对独立,村落成员关系紧密。因此国家的乡村政策在川渝乡村地区的推行有一定的难度。即使早在2017年起川渝各地区就相继印发了“移风易俗,文明治丧”、“推进移风易俗,构建公序良俗”等文件落实中央《关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但推进效果却不如人意,直到2018年重庆中和镇仍然被爆出“无事酒”现象严重。如何有效落实国家移风易俗的乡村政策成为笔者调查研究的主要目的。

一、川渝地区乡村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

从实地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川渝地区乡村婚丧嫁娶宴席规模大,往往一摆就是二三十桌,最高的数量达到了70余桌。庞大的规模下便是婚丧嫁娶宴席中人情关系的庞杂,根据调查其中宾客约有四成与主人关系一般甚至只是萍水之交,因收到请帖出于礼貌被迫地前来赴宴。赴宴要出的“份子钱”也是困扰普通村民的问题,虽然平均200至300的份子钱在大数地区不算多,但在如綦江、巫溪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这也足够令乡村地区的人们发愁,在笔者接触的村民中几乎每个人都有被“份子钱”所困扰的经历。

乡村地区流水席的成本不比饭店、餐厅,往往主人收到的份子钱要多于办席的钱,所以除了婚丧嫁娶的宴席之外许多乡村地区为了借此盈利衍生出了诸多如满月宴、周岁宴、乔迁宴等的“无事酒”给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川渝乡村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小的经济负担,部分人甚至为此不断复婚、再婚、搬迁发了一笔横财。

除此之外,婚丧嫁娶宴席中铺张浪费的现象也是常态,接受调查的人中约九成表示这些宴席中存在这食物与资源上的浪费。笔者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乡村婚宴,往往是肉类食品被席卷一空,余下的蔬菜白饭甚至可以再摆几桌子,饭后产生的塑料袋、一次性碗筷、气球爆竹等遍地都是。不过这种铺张浪费大多只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村较为严重,贫困地区因为物资匮乏,少有对食物的浪费。

二、“宴请成风”对于乡村发展的消极影响及政策落实。

庞杂的人情关系不利于乡村法制工作的开展,宴席中形成的你来我往的人情关系会给乡村法制进程的推进带来影响,这一点在乡村干部职位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往往村干部家中举办的婚丧嫁娶宴席邀请的宾客最多,这样多施人情只是为了日后“好办事”的心态让许多乡村仍停留在人治的阶段。好在政府注意到了这种问题,相继发布各项纪律严格对于党员干部的考察,《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明文规定让这种行为有所收敛,为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做出了好的表率作用。村民反映,鄉村干部家里办的酒席“比起几年前简单了不少”。

铺张浪费加重了乡村贫困,有的人家会为了面子将婚丧之事的大操大办、加上攀比较劲的陋习影响,几乎所有的宴席都会产生大量的剩饭剩菜,有些会打包而大部分则是作为厨余垃圾丢掉,这种虚妄的“风光”,无论对家庭经济的建设还是对乡村的进步发展有害而无利。

政府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也有关注,“勤俭节约”写入了书本进入了学校课堂,“婚事雅办,丧事简办”的口号宣传的深入人心,不少地区的乡村宴席也逐渐开始不拼“数量”拼起“质量”。

川渝各地区围绕着“移风易俗”展开的诸如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加强教育宣传、政府监督等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地区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状况,在对新农村白林村的走访中,村民对于婚丧嫁娶“宴请成风”问题的理性看法打破了我们对于农村的“偏见”,事实证明农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顽固落后的代名词,在先进乡村政策的指导下,乡村也可以成为干净整洁,文化素质的代名词。如何让“新型农村”完全取代旧农村,如何进行脱贫攻坚以及移风易俗等乡村工作的收尾扫盲成为当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旧农村对于政策的反应为何比不上新农村?

在实地调查之前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在网络上搜集了各个地区、各种形式的不少关于婚丧嫁娶整改的文件、公告以及通知等,但村民却表示并不知情。对于道路不便的地区政策的普及大多依靠网络,然而部分农村一是网络信号不好时断时续,二是村民不懂得如何使用手机等网络电子设备,因而在网络上的宣传没有切实传达到受众的眼中,所以造成了政策宣传效果不好自然落实的效果也不尽人意。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想要将农村的思想变得富有,打通门路是很必要的。所以完善各个地区的网络系统,普及互联网、电子设备的使用知识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弥补现阶段脱贫攻坚等乡村工作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在边远的乡村地区要更加有效地实行“移风易俗”的方针政策扫除婚丧嫁娶宴请成风的现象,政府还要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状况合理进行重心的转移。就好比搞清洁要关注“死角”,改良乡村风俗不能只关注身边离得近交通便利的新农村,越是“山高皇帝远”的边远乡村越要加大力度,反而身边抬手可见的地方不需要那么兴师动众浪费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 冷雪梅,《制度能力对村庄治理绩效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 2015年

[2] 罗边伍各,《凉山彝族地区婚丧嫁娶消费现状对扶贫的影响探析》[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五期36卷

[3] 张维,《婚丧嫁娶纪律红线要当心》[N]

[4] 韩丙锐,《红头文件管婚丧嫁娶权力任性还是无奈之举》[N],2016年4月

[5] 徐补生,《婚丧嫁娶也须弊革风清》[N],山西日报,2014年11月2日第A01版

作者简介:谢明达,男,1999年1月,汉族,本科,重庆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婚丧嫁娶习俗。